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高武大秦:我嬴政,手握九龙雷鞭 > 第113章 不敢想象

第113章 不敢想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扶苏和籍孺,胡亥甚至不敢去想象,他们只能暗暗咬紧牙关,不愿王位落入嬴政之手。扶苏担忧政会祸害百姓,籍孺则认为自己未必逊色于政,而胡亥坚信只有成为王,他的才华才能真正施展。此刻的李斯也在心中告诫自己,李斯,千万不可多想,这不过是大王对政战功的嘉奖,带他上王阶,并非授王位予他。

    看着这一幕,冯去疾、王绾和尉缭则暗自欢喜,如果局势按此发展,大秦或许将归属于嬴政,而在他的领导下,秦国将再度繁荣昌盛。

    王翦此时站在武将行列中,身后是他的儿子王贲。王贲惊讶地低语:“父亲,看来你说的没错,大王确实有意将王位传给公政。”

    同样震惊的还有王离,他此刻怀疑自己是否应该遵从祖父的建议,加入嬴政的军队,甚至成为拜月教的一员。“不,现在的大王并未做出这样的决定。”然而,出乎王贲意料,王翦摇头道:“大王此刻内心可能还在挣扎。”

    国家大事,交付给何人,岂是轻易可决之事?况且,阿房的儿子,如果不是籍孺,那还会是谁?负责调查此事的章邯此刻还未返回。此刻,王翦明白,大王这样对待嬴政,含有多重意味。

    秦王知道亏欠了嬴政,所以才会如此决策,以此向文武百官展示,尽管政没有母系家族背景,但他背后却有强大的支持。自此以后,那些小人恐怕不敢再妄动。

    接着,秦王威严地问道:“今日,大秦政凯旋归来,咸阳举国欢庆三日。诸卿有何奏议?”他环视群臣,目光如炬。

    尉缭总感觉在哪里曾与那老者有过一面之缘,但一时之间记不清具体细节。然而,在老者的带领下,士兵们的行动整齐划一,进退有据。

    在咸阳城中,尽管刚才的热闹场面已过,但一切秩序井然,并未因此而混乱。

    这种能力,显然非凡。

    \"此言甚是。\"王座上的嬴政微微颔首,随后目光转向赵高。

    赵高清楚,这是他下令后,吴起登上了殿堂。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者,此刻却显得精神饱满,四肢有力。

    吴起年轻时曾在曾申门下研习儒家学问,后来转而专攻兵法。在鲁国时,他被赋予重任,指挥鲁军大败齐国。之后,他又前往魏国,受到魏文侯的重用。

    他未曾料到,自己有一天会为秦国效力。对此,吴起心中复杂难言。“草民吴起,拜见大王。”尽管内心波澜,但他深知职责所在,向嬴政行了一礼。

    \"免礼。\"嬴政嘴角轻扬,大手一挥示意。

    他也觉得这老者的身影似曾相识,但又觉得不可能是本人,可能是画像之类的记忆混淆。

    暗自思量,也许这位老者曾是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多谢大王。\"吴起急忙致谢,挺直身躯。

    实际上,他对嬴政的忠诚不如嬴政,作为万妖幡的一员,吴起只听从嬴政的号令。

    \"他究竟是何许人也?\"王翦此刻也心中疑惑。作为兵家翘楚,他能感觉到这老者散发的兵家气息丝毫不逊色于自己。

    这让他震惊不已。虽然嬴政战功显赫,但其成就更多依靠其他手段,而在兵法造诣上,确实不及他王翦。然而,这老者呢?

    王翦有种预感,对方在兵法上的造诣或许并不在他之下。

    第二百章 阿房宫:我给你的提示难道没看出来?

    当听到“吴起”二字,殿中的文武百官皆瞪大眼睛,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老者。因为对当今天下来说,吴起依然是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对大秦来说,这个名字刻骨铭心。

    良久,嬴政才确认般地说:“看来阁下和那位同姓同名之人确实有几分相似。”尽管这么说,他的目光依旧凝重地落在眼前的吴起身上。

    秦始皇嬴政已经回忆起来,他曾见过吴起的画像,画中的吴起确实与眼前的老者面容酷似。但这怎么可能?难道说这位老人就是当年的吴起吗?

    王翦的记忆也复苏了,他在画像中见过这个老人,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都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思想仍在世间流传。

    学 的人必然看过那些兵家名人的画像,王翦身后,王贲不由轻声道:“原来只是一个同名的人而已。”然而,王翦神情严肃,似乎有所疑虑:“真的仅是名字相同那么简单吗?”

    王贲愕然,他不明白父亲此言何意,难道父亲怀疑这位老者就是那个魏武卒吴起?这绝无可能!即使是王翦自己,此刻也反复思考着这个不可能的假设。

    “好吧,今后你就跟随政身边。”嬴政回过神,吩咐黑冰台调查 。吴起点头后退至一旁。

    此时,冯去疾站了出来,他对嬴政行礼道:“陛下,公政日后可能会频繁征战,需要有人照料王府事务。臣以为,不如届时由老朽暂代管理。”

    冯去疾原想建议教导公子籍孺,但转念一想,觉得自己可能不够资格。于是退而求其次。

    现场气氛紧张,公子籍孺脸色涨红,难道做老师还不如做公子政的管家?李斯更是震惊,冯去疾竟做出这种选择,这意味着在他冯去疾眼中,公子籍孺已无望?李斯原计划与冯去疾共同辅佐公子,让他声势无人能敌。但现在……

    “冯去疾素来精明算计,我可能不是他的对手。”李斯暗自思量,“如果他已做出决定,那么公子籍孺恐怕并未得到他们的认同……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李斯犹豫是否要站出来,重新找回自由,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公子籍孺身上。但他看到公子籍孺求助的眼神,心生感慨。

    秦始皇点头赞同:“冯卿,朕曾任命你为公子籍孺的老师,难道你忘记了?”冯去疾答道:“臣不敢忘,但臣认为公政更需要臣的陪伴。”

    公子籍孺内心怒火中烧,冯去疾,你等着瞧,等本公子登基为王,看我如何让你后悔,如何惩罚你!

    阿房这时开口道:“请不要逼迫冯大人,让他自行做决定吧。”

    第295章 阿房的善意促使嬴政点头赞同。当初他宣布决定时,并未询问冯去疾或李斯的态度,根本不给他们反对的机会。

    :

    第二百章 阿房的暗示你没察觉吗?回想起当年的强势,嬴政轻笑一声,然后转向李斯:“朕今日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自行选择,朕保证不会动怒。”

    李斯一愣,这次他又面临重新选择的时刻。“大王,老臣实在不适合教导公子籍孺!”

    “让老臣偶尔协助公政打理府邸,也是为秦国尽一份力,让他能全心为国扩张疆土。”冯去疾深深鞠躬,明显表现出想要离开,不愿做他们的老师。

    公子籍孺脸色苍白,眼中的愤怒仿佛要择人而食。他内心质疑,难道我真的这么差吗?

    不!这不可能!籍孺坚信,既然母亲是阿房,只要他自我牺牲,母亲必定会在一旁鼓吹,最后的 一定是自己,而非嬴政……

    李斯望着冯去疾,又看看籍孺,心中五味杂陈。他从未想过人生会有这样的选择,选对了自然飞黄腾达,选错了……李斯的眼眸微微收缩,深深地吸了口气,再次看向嬴政。后者目光温润,对待李斯并无特殊。

    在别人眼中,他对李斯并无异样。但这并非李斯所求。他再次看向籍孺,果然,籍孺的眼神里充满了恳求,对他李斯而言,至关重要。

    如果籍孺成为秦王,李斯清楚,他将言听计从。想到这里,李斯的目光转向阿房。

    阿房不明白李斯为什么看着自己,她意识到可能籍孺并非亲生,看了一眼籍孺,又看看李斯,轻轻摇头,仿佛在说——最好别做他的老师。阿房怕自己认错孩子,最终连累李斯。

    阿房的小动作在李斯看来,仿佛在说:“他是我的孩子,你不要拒绝。”这让李斯心中暗喜。

    阿房夫人这是否意味着,她会确保让籍孺成为秦国的储君?嬴政静静观察这一切,实话实说,李斯智商高,但情商一般。在重大事务上或许有解决方案,但在琐事上,他显然缺乏应有的智慧。就像历史所示,李斯能治理天下,却无法对付小人。处理大事件,李斯井井有条,但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却足以令他头疼。

    李斯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深深一揖,道:“大王,李斯愿意担任公子籍孺的师者,悉心教导他,助其成长为秦国的栋梁之材。”

    第229章 秦王对政的疑惑

    阿房怔怔地看着李斯,她已经用眼神示意,为何李斯未能领会呢?

    此刻,李斯心中盘算,阿房夫人如此震惊,显然是被他的决心所打动,明白他为子嗣付出的决心。这样看来,阿房夫人会在大王面前为他美言,对他大加赞誉。

    想到这里,李斯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好,此事就此敲定,李斯,你可要坚守承诺。”秦王嬴政嘴角带着一丝玩味,但他很快掩饰过去,不再给予李斯更多机会。

    李斯的智谋在于全局考虑。

    对于阿房的暗示,嬴政早已料到李斯无法理解。李斯点头后便退至一旁。

    李斯注意到公子籍孺看向自己时,眼中充满感激,心中欢喜,料想公子今后定会更加尊重自己的意见。

    莫里斯愈发肯定自己的决定无误,丝毫没有后悔的念头。而李斯的这一决定也让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暗自揣测丞相是否真的将全部赌注压在公子籍孺身上。

    朝堂上,文臣武将都相互打量,只有少数几人神色如常,包括王翦、王绾和尉缭,吴起也在其中。

    高居王位的嬴政察觉到这一点,微微皱眉,大秦朝廷的气场非同一般,刚才在复杂情况下,能保持冷静的人寥寥无几,吴起竟能做到?

    这让嬴政心中好奇无比,渴望深入了解吴起的底细。他的目光悄悄投向殿门外,顿弱的身影映入眼帘。

    嬴政无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顿弱立即会意,无需过多言语,随即悄然退下,开始调查吴起的事宜。

    想到自己虽与吴起同在,但尚未给予正式官职,嬴政转而凝视吴起。

    此时的吴起也注视着秦王,身处这样的时代,他对大局已有清晰的认识。在他看来,统一六国的大业指日可待。

    未曾料到,竟会有一位君王横空出世,即使是眼前的这位,吴起暗中将他与以往所见的王侯相比较。

    的确,嬴政的气势、 威严皆超乎寻常,远非他们可比。

    “吴起接旨!”

    看到吴起毫不示弱的眼神,嬴政越发欣赏他的才能,当下直接以威严口吻命令道。

    “臣在。”吴起起身应答。

    \"我封你为大秦十万人将,随从政,纵横疆域,统一天下。\" 秦王嬴政威严宣告,\"除此之外,若有所建树,都将给予额外奖赏,绝无轻视之意。\" 这句话一出,满朝震惊。

    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置信,这个名叫吴起的老者竟会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尽管他随嬴政入了咸阳,但史书上从未记载他的功绩,似乎他对秦国并无实际贡献。

    这样的恩赐,究竟为何?此时许多大臣心中不服,但他们彼此对视,却无人敢于反对。那个被贬出咸阳的宗室子弟的形象仍清晰在目,他们不愿放弃离权力中心仅一步之遥的咸阳,这里将是秦国统一后的核心所在。

    看着吴起的神情,嬴政期待他听到这个毫无战功的任命后会欣喜若狂。\"真不愧是秦王嬴政!\"人们赞叹道,\"此举犹如以千金购得良驹,展现了他的远见和洞察力。\"

    历史上,吴起虽不如白起那样闻名,但其声名亦不输王翦,尤其是\"魏武卒\"的称号,流传千年,全球皆知。对此,嬴政对吴起的重视,政虽感意外,但也早有预感。

    然而,令嬴政好奇的是,面对这样的重赏,吴起的表情却波澜不惊,仿佛只是一件微不足道之事。他并未因此激动,眼中只有淡然,仿佛这一切对他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嬴政当然不会低估吴起,他知道 并非如此。眼前这位吴起,实乃一代枭雄。面对这番赏赐,他并未表现出过分惊讶,曾位极人臣,高居万人之上,此刻的他,却在思考教主的想法。

    \"大王,\"吴起开口,\"我吴起尚未立下寸功,怎能承受如此厚待?此封赏实感惶恐,恳请大王收回成命。\"吴起并非不明智,他清楚嬴政此举的目的,试探、考验以及政,但他仍由衷感慨,嬴政的智慧远超常人,这样的君主,确实值得追随。然而,这取决于与何人比较。

    \"难道你觉得我的奖赏不够大吗?\" 嬴政微笑回应,暗含深意。

    \"只要是个人杰,无需多言,我大秦定会给予优厚待遇。\" 秦王嬴政语气坚定地说,\"你目前只是十万兵马的将领,但如果展现出卓越才能,必然会被晋升为大秦上将军。\"

    职位不过是个形式,只要是人才,所需都会得到满足。\"不过…\" 吴起仍有疑虑。

    面对嬴政的疑问,教主是否会同意?

    吴起的目光暗中投向了嬴政。\"王令已下达,\" 嬴政断然道,\"吴起,王命岂是轻易收回的。现在我说你为大秦十万人将,你就此身份。\" 嬴政瞥见嬴政点头,立刻回应:\"好。\" 嬴政扫视着她的方向,他知道,没有人能在他面前隐藏心思。

    第二百章 尉缭关于嬴政的秘密(订阅章节)

    对于自己丰厚的赏赐未能赢得吴起的忠心,嬴政深感不解。从吴起的态度来看,他似乎只对嬴政忠诚无比。这是为什么呢?不止是吴起,白亦非等人也如此,即使他们曾败于嬴政,也不至于忠诚至此。这一切都让嬴政觉得异常。

    自从燕丹被杀后,嬴政就仿佛笼罩在一层迷雾中。然而,时间越长,他发现这层迷雾反而越来越浓厚。在嬴政的指示下,吴起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吴起深深鞠躬,接受赏赐,承诺:\"吴起必不负大秦期望。\" \"好!\" 嬴政身为宽宏大度的君主,只要是对大秦有利,他都感到欣慰。他笑道:\"今日我大秦好事连连,又添一员兵法大家!\"

    王翦对此表示深表赞同,无论吴起过去如何,他的军事才能已显而易见。王翦立刻上前祝贺:\"恭贺陛下,恭贺大秦。\"

    其他武将也纷纷起身,齐声道:\"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大秦!\" 他们异口同声。

    此时,满朝文武皆站立,一齐发声。

    吴起对他们的祝贺微微点头。他知道嬴政察觉到了他对嬴政的关注,却没想到他会如此宽容。他心中暗叹,既然如此,便不再多想,专心为嬴政效力。\"有此明主,一统天下实属必然。\" 若当年面对的是这样的秦王,他又会如何选择,吴起心中已无须再问,彻底释怀。他的任务,就是为嬴政而战。

    看来,政也应是为了大秦而生的吧?至于,吴起不敢去揣测,那将是秦国,也是天下的损失。看着眼前的景象,政嘴角轻扬,吴起的才能,谁敢质疑?有嬴政这样的君主坐镇,几乎没有臣子会因奸计离间而陨落,后世哪位君主能有他这般宽宏、英明和决断?

    在嬴政的朝廷中,政深信吴起定将成为秦 事的砥柱。到时候,他对政的帮助也将是巨大的。“好了,众卿还有其他奏议……!”说完,嬴政威严地再次开口。

    嬴政尚有许多事务待办,心中充满好奇,但这并非针对政,而是阿房。阿房此刻不时看向政,让嬴政感到此事颇为古怪。

    “群臣无异议!”文武官员异口同声道。

    “很好,既然如此,今日朝议结束,散朝。”嬴政宣告,随后威武地下令。“臣等告退!”群臣应声退下。

    嬴政缓缓起身,准备离开。政点头,心想自己可以返回府邸,去看看焱妃和雪女,至少王府在他不在时不会乱成一团。

    然而,政刚出大殿门口就被黑冰台武士拦下:“尉缭大人有密奏,公子请一同前往!”冯去疾、李斯、王翦等朝廷重臣也在被召之列。

    嬴政未料到会有此变故,拉着阿房的手走向寝宫,正欲询问她为何如此关注政,尉缭却又递上密奏。“哎!”他不由叹气。

    “不必担心,速去速回,我在等你。”阿房夫人不明所以,但仍温顺地点头。“好!”得到许可,嬴政立刻向天问殿赶去。

    天问殿内,嬴政尚未到达。政、王翦、冯去疾、王绾、尉缭以及李斯已齐聚于此。王翦、冯去疾、王绾自然站在政身边,唯有李斯略感尴尬。

    政从容站立,目光掠过,很快注意到殿中的天问剑。“你喜欢它吗?”嬴政带着笑意,阿房入宫后,他的语气显得更加平和,此刻忽然说:“寡人可以赐予你。”

    众人闻言又是一惊。天问剑,剑谱,这些似乎都与政有着不解之缘。

    在大秦许多人眼中,天问剑堪比天子剑,若秦王将其交付给嬴政,这番话意味深长。面对秦王的慎重态度,嬴政微笑回应:“同意,有了此剑在手,行事想必会更为迅速。”秦王闻言,摇头道:“那只是匹夫之剑,你应该追求的是另一把剑。”李斯闻言一愣,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天子之剑!

    不,不会这样,秦王或许是指诸侯之剑而非天子之剑。

    秦王明白尉缭有话要说,但他先开口询问群臣:“诸位爱卿,秦国栋梁,你们如何看待公子政?”王翦等人面面相觑,感觉像是父子间的竞赛,他们该如何评价?

    尉缭深知今日之事起因于自己的密奏,于是挺身而出,向秦王行礼道:“启禀陛下,依臣所见,公子政乃人中龙凤,加以历练,必成上古圣王。”李斯等人听闻,心中惊讶不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