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拉风冒烟双爵爷
对此,大臣们基本分为两派。
秦行之大吃一惊:“乔帮主?”
契丹要改革的事,秦行之并没有隐瞒朝廷。
嘶——
伯爵不见得比契丹王爵差……你这是睁眼说瞎话。
扑通,萧峰吓得又跪下了。没法不害怕,契丹虽然在改革,耶律宗全肯定不会把自己的权力改没了。奴隶制仍然存在,得罪上位者的后果,照旧是全族团灭。
“不一样,朕的意思是,他们仍然算大内侍卫,属宫廷编制,由朝廷发饷,朕特旨赏赐他们负责护卫恨天伯。咱这可都是武林高手,人数少点,可随便一个对付十个八个契丹人很轻松,长脸呐!”
这是为今后契丹人学习道法做准备。
所以,即使秦行之不问,萧峰也会主动宣扬。
但这并非萧峰肯回答的主要原因。
“小道士,朕决定了!”孙蒙忽然叫道,“这些大内侍卫,朕要赐给你做护卫。”
皇帝赐大内高手给小道士,就完全避免了这个可能。
耶律宗全也明白,成年契丹人很难学会文字,这项改革只针对未成年人。老牌权贵一听不需要自己学写字,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
分南北而治就十分重要了。契丹人继续骑马放牧,专门给汉人划分出一片疆域,用来开荒耕种。这听起来和先前似乎差不多,但先前只是个临时性措施,现在却是国策,意义完全不同。
文良纯把心中的惊讶压下,笑道:“陛下切不可这么讲,国家实力不同,岂能简单对比?我们大齐一个伯爵,不见得就比契丹王爵差。”
不是小道士用简化字冒充的所谓“契丹字”,而是正儿八经的汉字,大齐和周边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的汉字。
既然段誉没有泡妞本命神通,那么这个萧峰自然也不是自己想的那个人。
既然汉人和契丹人地位相同,当然不能再限制汉人的活动范围,更不能规定汉人只准耕种。若是有汉人偏偏喜欢放牧,他也有权那么做。
大臣们从沉思中惊醒,纷纷表示赞同。
第二项改革,则是推广汉字。
秦行之给契丹造字,又建议耶律宗全分南北而治,后来耶律宗全从恨天宫离开就决心改革,不夸张的说,这一切都和小道士有关。
这时秦行之主动问萧峰,大臣们不由得暗中点头。
或者说,小道士的这个南院大王,到底是耶律宗全敷衍他封的一个虚职,还是确实如萧峰描述的那样,真正拥有大权。而萧峰这些亲卫,是监督小道士,还是真心诚意效忠于他。
“哈?”
萧峰娓娓道来。
“不仅如此,大王还有权组建自己的兵马,这在契丹是常例,各位可能并不奇怪。但大王和别人不同,他的兵马没有人数上限!”
不过秦行之并不想和文良纯争辩。
相应的,有喜欢种地建房子的契丹人,更应该给予鼓励——这正是耶律宗全改革的根本目的!
“自陛下从恨天宫归来……”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汉人可以自由行动。
契丹南院大王,大齐恨天伯,双料爵爷史上绝无仅有。更是一下子拥有了七十多名亲卫,有大内高手,有契丹勇士,这要是拉出去溜,绝对拉风到冒烟。
让战战兢兢的萧峰站起,小道士奇怪的问:“上次薅八根说,契丹人的姓氏和大齐不是一回事,他很难解释清楚。今天你又说你姓萧,这是为什么?”
最重要的是,由皇家发饷的侍卫必然忠于皇帝。
契丹人站起身。
真要说了!
于是秦行之得意了。
论权力,南院大王能组建军队,而且耶律宗全已经给准备好了五千人的亲卫,大齐的伯爵能么?
文良纯等人十分惊讶,也就是说,小道士的南院大王并非虚职。凭良心说,这可真的把大齐给比下去了。奇哉怪也,小道士除了能闹腾些,也没什么真本事,耶律宗全未免太大方了吧?
然而契丹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让耶律宗全下定决心改革的,不是小道士的建议,而是对高人的渴求。
所谓南北,指的不是地域,而是南人(汉人)和北人(契丹人)。
萧峰躬身道:“大王问,属下自然知无不言。”
萧峰确实忠于南院大王。
再怎么说,这种赤|裸裸的对比,胖子脸上都不好看。为朋友着想,小道士决定保持沉默。再说了,道爷淡泊名利,跟你斗嘴显得好像我多在乎似的。
郭常为首的另一派则坚决谴责小道士,认为契丹本来武力强于大齐,若是在文化方面追上大齐,以后大齐还怎么混?小道士把汉人精华传给契丹,这是对大齐的背叛。
孙蒙纯粹是好奇,文良纯等人则急需了解契丹的变化。虽然密谍一直在传递消息,可毕竟不是第一手资料,再者说通过萧峰的讲述互相验证也是好的。
连郭常都不得不承认,小道士虽然贪财无节操,在大是大非上却不含糊。看来也不能把秦行之的行为简单归结为背叛,也许他根本不清楚契丹改革的严重性,只是习惯性装逼显摆吧。
“这不合适吧?”秦行之看向文良纯。
吸气声继续。
但无论哪一派都明白,契丹的改革,必然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大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整齐的吸气声。
对方连忙躬身,以方便秦行之拍打,嘴里说道:“不敢,属下姓萧,萧峰。”
以文良纯为代表的大臣认为,契丹往文明人进化,对大齐是有利的。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以抢劫为生,破坏大于建设,就跟毒瘤一样。若是能改得和大齐差不多,以后有矛盾大家可以靠讲道理解决,岂不是很美?
很明显,他是替大家问的。
秦行之糊涂了:“这话说的,他们本来就打算投靠贫道,用得着你赐给我?”
秦行之亲切地拍拍为首之人的肩膀:“老哥贵姓?”
可收入不是假的呀。白马山周边牧场,怎么着也能吊打大齐伯爵的食邑。
秦行之只是顺口吐槽一句而已。
推广汉字,势必重用契丹境内的汉人,相应的也提高了汉人的地位。耶律宗全私下里经常佩服自己,这一环套一环的一般人真想不到,朕果然睿智呐。
皇帝的大内侍卫,赐给臣子做护卫,即使小道士懂得不多,也知道与礼法不合,恐怕大臣们不会同意。
谁知文良纯却捻须点头:“陛下睿智。”
听完萧峰的讲述,大臣们陷入沉思。
孙蒙对思考国家大事没兴趣,他在意的是不能被别人比下去,即使对方是契丹皇帝也不成。
至于设立南北大王,学大齐搞爵位制,这都是附带的。
第三项改革,就是分南北而治了。
秦行之也明白,耶律宗全是看穿了他不喜欢管事,封多大爵位都是白搭。而且反正契丹暂时也反抗不了恨天宫,不允许他组建军队也得罪不起他,还限制什么人数?那根本没用。
这群大内高手投靠小道士,大家还要担心小道士依靠他们作乱呢——虽然这基本不会发生。
汉人善于耕种和建设,而契丹是马上民族,耶律宗全不认为大家全部下马种地是个好主意。改革固然重要,民族特色也不能轻易丢弃啊。
“陛下已将白马山周边和大齐接界的所有牧场,全部赐给大王,并已分派牧民和奴隶替大王打理。”
大臣们反应过来,纷纷附和。
萧峰脸上露出鄙夷之色:“薅八根是嫌丢人不好意思说而已。契丹只有两个姓氏,皇族的耶律,还有后族的萧姓,除此之外,其他人并无资格拥有姓氏。”
真正的僧道高人几乎都是汉人,因此耶律宗全的第一步改革,就是提高汉人的地位。简单说,就是汉人享有和契丹人平等的权利。
小道士左右看看,问萧峰:“萧兄,方便的话,不妨给贫道说说,陛下都是如何改革的。”
秦行之不服,人家耶律宗全给道爷面子,封我南院大王,道爷虽然不在乎,可你们也不能信口雌黄吧?
萧峰不懂什么叫优生优育,但秦行之的意思他还是听懂了,摇头道:“大王有所不知,所谓后族,并非单指一个部族,而是当初帮皇族打天下的所有部族。况且后族是可以娶其他部族女子为妻的,因此,大王担心的事并不会发生。”
“原来如此。”秦行之不无担忧,“皇族、后族……这么说皇帝只能娶姓萧的皇后喽?可这么玩儿,最后岂不是成了近亲结婚?这不利于优生优育啊。”
除了阿朵儿,耶律宗全很少和人沟通,因为他不信任别人。所以,即使耶律宗全有什么想法,他也不会告诉萧峰。五千亲卫实实在在效忠于秦行之。
孙蒙回头,郁闷地看文良纯:“文大人,朕这次可被耶律宗全给比下去了……”
包括孙蒙,所有人顿时竖起耳朵。
和耶律乞买一样,萧峰也是有心机的人,正常情况下,这种契丹国事即使大王问,他也会单独回禀,而不是当着这么多大齐官员说。
这次倒是没有吸气声,也不知是众人相对来说比较不在乎钱财,还是已经麻木了。
“都起来吧。”秦行之招呼地上的契丹人。
“萧兄,你才应该是南院大王呐。”
薅八根没姓,却能做到契丹都林牙,这说明所谓后族,也不见得就一定比其他部族混得好。可能在被皇帝信任方面,后族有更多的优势。
问题是,萧峰会回答么?
他需要让天下人知道,契丹和从前不一样了,不再是文明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凶地,而是欢迎僧道高人前来传教弘法的乐土。
只有出现汉化的契丹人,以后才有可能跟随道士学本事。如果只是分南北而治,契丹人还像现在一样,全体以放牧和抢劫为生,即便忽悠来高人,估计人家也不肯收野蛮人兼强盗为徒。
这就像大齐兵马,发饷时首先必须强调饷银来自皇帝陛下,长官只是过把手的执行者。如此士兵感激的只能是皇帝,谁想带他们造反,根本不可能。
这项改革的阻力不大,原先就已经宣布过汉人不是奴隶,只要别把其他奴隶一起废除,贵族们能接受。汉人普遍体弱,干活本来也没什么优势。
秦行之这才完全理解。
为首的契丹人还不罢休,继续道:“我等五十人,乃陛下给大王派来的亲卫,负责贴身保护大王。不过,诸位不要误会,身为南院大王,我家大王的亲卫可不止五十个,在临潢还有五千勇士随时可为大王赴死。”
这件事得分从什么角度看。它固然不合规矩,但说有悖礼法就夸张了。皇帝派侍卫保护大臣,特殊情况下历史上也不是没发生过,道理上说得过去。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