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宫中红人秦公乘!
然此事,终未逃过至尊耳目。
一日,祖龙于章台宫中处理朝政之余,忽思及爱女赢阴嫚近日之异样举止。
传闻,她时常私下与一名新晋郎官密谈甚欢。
于是,祖龙遣人传唤赢阴嫚至御前。
须臾间,公主轻移莲步,款款而至,她身着华贵宫裙,鬓发如云,眉眼间尽显皇家之气度。
见礼之后,赢阴嫚依偎在父皇身旁,父女二人开始闲话家常。
祖龙抚着赢阴嫚的秀发,温言软语道:“嫚儿,近日朕闻你常与那个叫秦池的郎官相聚,不知是何缘故?”
赢阴嫚闻言,面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她低垂眼帘,轻声答道:“父皇明察,女儿确与秦池有所交往。”
“然非为私情,实乃因他善于讲述故事,引人入胜,令女儿欲罢不能。”
祖龙闻言微感诧异,笑道:“哦?故事竟能如此吸引人?不知是何等妙事,能让朕的嫚儿如此着迷?”
赢阴嫚抬头看着父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娓娓道来:“父皇,秦池所讲非是寻常故事,乃是一部关于英雄豪杰、智勇之战的史诗,名曰三国。”
“他口中描绘的三国世界,英雄辈出,智计无双,令人心驰神往!”
“三国?”
祖龙听罢,龙颜大悦,好奇之心顿生,乃问曰:“究竟是何等故事,竟能令吾女如此着迷?”
赢阴嫚遂将三国之事,娓娓道来。
然她自知口才不及秦池,加之遗忘颇多,故而言谈间难免支吾其词。
祖龙听罢,虽觉其女言辞未尽,然已对那三国之事生出浓厚兴趣。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抚须笑道:“此事倒也有趣,然你所述不详,朕意犹未尽,不如传召秦池至此,让他为朕重述一遍如何?”
赢阴嫚闻父皇此言,顿时喜上眉梢,她知道自己复述得并不好,也忘了许多精彩情节,若是秦池能来重新讲述一遍,定能更让父皇满意。
于是她欣然点头应允道:“父皇圣明!秦池故事讲得极好,定能让父皇听得更加过瘾。”
祖龙当即传旨宣召秦池入章台宫。
宫人领旨而去,不久便见秦池昂首阔步而来。
他心中虽惊疑不定,然面色如常,行礼如仪后方才站定。
赢阴嫚见秦池到来,心中暗自欢喜,她期待地看着秦池,希望他能将那些三国英雄的故事再次生动地展现在父皇面前。
祖龙则端坐于章台宫之御座,龙颜含威,目光如炬。
此刻,他居高临下,细细打量秦池。
但见他身材挺拔,宛如松柏之姿,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风仪不凡。
祖龙心中暗自欣赏,暗道:“此人非但武艺超群,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质。”
然天子之心,深不可测。
祖龙并未即刻表露心迹,而是缓缓开口,声音洪亮如钟:“秦池,朕闻你善于讲述故事,能引人入胜,朕甚想听听你对公主所言的三国之事。”
秦池闻言,心中暗叫一声苦。
他本以为祖龙召见,或有他事,未料竟是为了三国故事。
然君命难违,且此事又关乎公主,他自当全力以赴。
于是,秦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复述三国之事。
他口才本就了得,此时更是全力以赴,将那些英雄豪杰、智勇之战描绘得栩栩如生。
祖龙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
秦池见状,心中稍定,复述得也越发流畅起来。
一时间,章台宫中只闻秦池之声,宛如清泉流淌,令人心旷神怡。
祖龙与赢阴嫚父女二人,亦被其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三国之中。
秦池继续讲述,曹操、刘备、孙权,以及他们之间的智勇相争,描绘得栩栩如生。
祖龙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称赞。
他越听越上瘾,对那三国世界的好奇心愈发浓厚。
待秦池讲罢,他急切地问道:“这故事究竟从何而来?朕从未听闻过如此精彩之事。”
秦池心中暗叫苦不迭,然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
他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这故事都是自己瞎想的,并无出处。”
祖龙闻言大悦,赞道:“秦池,你真乃奇才也!能想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故事,实乃朕之幸事。”
他转头对赢阴嫚道:“嫚儿,你看此人如何?朕欲让他每日入宫,为朕与你讲述故事。”
赢阴嫚闻言喜形于色,她早就想让秦池每日入宫为她讲故事了。
于是她点头笑道:“父皇圣明!秦池故事讲得极好,女儿也想每日都听。”
祖龙当即下令,让宫中宦官将这三国故事誊写下来,以备传阅,并赐秦池金帛以资鼓励。
秦池虽心中叫苦不迭,然面上却只能笑纳之。
自此以后,他每日都需入章台宫中,为祖龙与赢阴嫚讲述故事,却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了宫中的红人。
……
数日后,南郡云梦泽洪水肆虐,田畴尽成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李斯、冯去疾等朝廷重臣闻讯后,匆匆赶至章台宫,求见祖龙,商议赈灾之策。
时值秦池正在幕后为赢阴嫚讲述故事,闻听李斯等人到来,心中一动,暗想:“此等大事,我虽为微末小吏,亦当关注国事,或可趁机进言。”
于是,他一边继续讲述故事,一边留神倾听幕外之声!
秦池不傻,深知机会要自己去抓住的道理。
只见李斯等人入得宫来,见祖龙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凝重。
他们行礼如仪后,李斯率先开口道:“陛下,南郡云梦泽发大水,田地被淹,今年收成恐将不足,而府库之中,粮草亦不充裕,赈灾之事,实乃棘手。”
祖龙闻言眉头紧锁,沉声道:“百姓乃国家之本,赈灾之事刻不容缓,李斯,你意如何?”
李斯沉吟片刻后答道:“陛下,臣以为可从咸阳调集粮草,先行送往楚地安抚百姓,同时,令地方官员开仓放粮,以解燃眉之急。”
冯去疾亦附和道:“李相所言不无道理,然楚地灾情严重,所需粮草甚巨,恐非一时之间所能凑齐,臣以为当从长计议,筹措赈灾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