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龙与洋鬼子 > 第十一章 宜昌之龙

第十一章 宜昌之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以中国而有跂行海栖之动物,示人以硕大无朋之遗蜕,其事已足异矣。乃出现之期,又适在此政海波澜异常汹涌之日,则为味尤浓郁也。……

    至就中国民俗而言,则祯异休祲之说,深入于人心。帝王与龙关系至密,方今国体更始,而石龙亦同时出现,其以祥瑞视之,又无足怪矣。

    j奥马利·欧尔温(j o" malley irwin)

    《远东时报》1915年12月

    1915年末,中国的帝制运动正处于鼎盛时期。报纸上报道,在长江中游的宜昌市附近出现了一些惊人的发现。在一座洞穴里出现了保存完好的巨龙遗骸。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就把龙当作皇帝荣耀的象征。恰恰在一个新王朝第一任皇帝将要登基坐上龙椅时出现了龙,这当然会被当作一个天大的吉兆。

    在新王朝制定宪法的重要历史时刻,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形象再次出现,这应当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同时这件事也体现出了时代特点。宪法制定者袁世凯有很多外国帮手。首屈一指的是来自美国的顾问古德诺先生。他一直在帮助袁世凯,至少也帮他扫平了宣传帝制的道路。因此,这就很明显了:一个外国团体荣幸地发现了龙,他们马上把这个发现当作是新帝国政权的“祥瑞之兆”。

    九龙壁,北京

    负有盛名的杰出杂志《远东时报》在1915年12月的文章《神龛洞采石龙记》中披露了这个发现。文章作者j奥马利·欧尔温无疑在这次发现中的功劳最大。

    欧尔温先生和夫人从夔州府出发,走水路穿过长江上著名的怪石峡谷。在峡谷上游的宜昌,英国驻宜昌领事威廉·梅里克·休利特(mr hewlett)先生和他的妻子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休利特先生总是说从平善坝税关向上游走一英里,在河的右岸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洞穴。随即欧尔温先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对此他写道:

    洞口有巨石,石后约八码许,又有一石,形状绝诡异,略如蟠曲之爬虫,石之与虫虽依稀形似,未为酷肖。然华人垂注之情,则显甚殷切。盖据土著相告,谓此洞有时亦称龙穴,穴长五十里,直通宜昌相近之龙王洞,故其名甚著云。

    历年以来,外人莅穴探访,且深入幽邃,远过于石龙所伏之处者甚多,何以侵寻至于今日,乃始由我侪发见。……近被大水冲注,扫其积秽,遂得豁然呈露。……

    我辈篝灯而入,约及百码,以四周水洼甚多,避登石脊,于于而前,旋觉此石脊屈曲如蛇,颇以为异。及俯而细察,始知所履者为石龙之背,殆华人凿石而成,六七龙作互相蟠绕之形也。继又增燃篾炬,续加探验,并拾获断鳞数片,乃恍然悟为真虫之化石,非雕刻之龙蛇。

    时以未携绳尺,无从量度,相约次晨复来,务及短促之日期,加以尽力之考察。缘吾侪此次游历,为时不能过久也……其最大者,自庞然巨首,半埋洞壁中之某点起,至最先与他爬虫相触接之某点止,其长在六七十英尺之间。以我辈观之,此虫蜿蜒而进,其长度似更有六七十英尺,惟他虫与之纠结盘绕,甲乙相混,判辨不易,当俟专门学家,从容以求之。……

    至其身躯呈现之一部分,……厚二英尺,两腿半露,与头颅相距约十二至十四英尺。而距离头颅至四五十英尺处,又续有两腿可见。头巨而扁,此物殆系中古代草食类之大爬虫,所谓morosaurus camperi者,以偶然被诱入洞,遂致绝食而死。观其体之厚薄修短与肥瘠为不伦,即知记者此言,或非瞽说也。1

    他的很多描述都让我们很警惕。中生代大蜥蜴误入歧途,在洞穴中饿死并且石化。这个说法本身就很难让人相信。除此之外,我们同样很难相信一整群大蜥蜴的化石从未开采的岩石中暴露出来,头部和四肢都清晰可辨。总体来说,直观可见的真正化石部分并不是那么明显。另一方面,对于专家而言,业余人士是没有鉴别能力的。然而欧尔温先生一行人却有一个神奇的能力,能够从无序的岩石中看出各种令人惊讶的器官并拼凑在一起。

    四段佐证欧尔温先生文章的影像拷贝也清楚地展示了所讨论的物体就是石笋。石笋由滴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通常有奇特的造型。《远东时报》的编辑通知我,其他人也注意到了这些所谓的化石可能是石笋。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这件事,我写信给宜昌的休利特领事。他很好心,寄给我一片“化石”用作调查。但是,当这片样本还在从宜昌来的路上时,我的朋友矿业司司长张轶欧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去拜访一位官员。“皇帝”派这位官员来了解龙的真相。我们坐上人力车,来到一座平淡无奇的中国小房子。但是房子的主人却很了不起,非常值得拜访。他是一位有实权的军界大员,有完美而迷人的性格、深黑色的大胡子和令人愉快的举止,这让他非常有吸引力。这位先生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的经历,他是如何进入洞穴,如何调查缠绕在一起的“龙”。但是,他显然相信这件事有些蹊跷,并因此在说到这个件事的性质时对自己的言辞很谨慎。

    我们与他喝过茶并聊了一个小时之后,不寻常的时刻到来了。他走到另一座房子,拿来一块“龙”的碎片。这是一片石灰石,它的主要特点和瑞典的钙化石灰岩样本一模一样。这块石头是别人交给张先生的,现在被保存在地质博物馆珍品区,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外国“现代”风格的圆形建筑,跟周围真正的中国风格极不相配

    后来,我收到了休利特领事寄来的样本。这个样本再次强有力地证明这些石头有石笋的特征。

    古老的传说结尾时讲到,龙被征服,年轻的骑士获得了奖赏,娶了公主,得到了国王的半个王国。也许当宜昌的怪兽死在洞穴里时,这个现代传奇故事就应当结束了。不过,有关这一事件,中国有一份文件,由于它文风精妙,对整个事件处理得当,因此也应当让读者们了解一下。这是1月中旬颁布的洪宪《宜昌石龙申令》:

    王占元、段书云电称:据宜昌商会暨学堂员董地方绅耆等公具陈请书,内称宜昌神龛山洞,近经欧人深入探得,见石质龙形,起伏蟠回,约长五十余丈,考系上古真龙形质,蜕化成石。当此一德龙兴之日,肇造万年磐石之基,神龙石化之遗形,适蜿蜒效灵于江澨,天眷民悦,感应昭然。恳据情电呈,请将宜昌石龙发现一事予以表彰,并付史馆记录,垂示来兹,以答天庥而副民望等语。

    热河房顶的装饰物

    自来国家肇兴,在于忧勤惕励,政教修明,无一夫不获。若侈谈瑞应,以为贞符,如古之神爵、凤凰、黄龙、甘露等事,实无当于治化。方今科学日新,凡事必彰其真理,讵可张皇幽渺,粉饰太平。所请宣付史馆之处,著毋庸议。惟岩峦深邃,蕴此瑰奇,古迹留遗,足供采考。应由该将军、巡按使等,责成地方官吏,妥为保护,裨资学者之研究。

    予早作夜思,惟以民生休戚以为念,但使来庶豫悦,即是庥征,愿我将吏士绅共体此意。此令!2

    让我假设一下,如果所有事都按照帝制运动在1月份规划的那样发展,那么袁世凯陛下就应该统治中国很多年。我们假设在后来的某一年,某个西方大学的教授以《洪宪王朝奠基时的中国现代主义》为题撰写论文,他很可能会用到这份有分量的文件当作证据,说明袁世凯的思维方式多么先进。实际上,我们若是能够追溯到袁世凯办公室里一个起草文件的无名小书记员就已经该知足了。袁世凯这个统治者在他忙碌的工作中和日益增加的问题中很可能只是匆匆翻阅过这份无关紧要的文件。

    在1916年这个重要的年份里,1月份发生了很多伟大而充满希望的事情,但是到了6月,时局就支离破碎了。袁世凯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就像宜昌的龙从来都不是真正的龙,就像欧尔温先生从来没有被誉为新科学的奠基人。我们只能在他的文章中隐约看到这门学科的模糊轮廓,我们姑且把它称为皇室纹章古生物学吧。

    注释

    1.参见欧尔温著、甘作霖译:《神龛洞采石龙记》,载《东方杂志》第13卷(1916)第4期,第56——57页。————译者注

    2.参见洪宪《宜昌石龙申令》,载刘成禺著、宁志荣点校:《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4页。————译者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