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发家致富养猪路
为了解决供水问题,甚至还专门建了一个水塔,自来水通到每个养猪场,供给养猪户生活以及养猪所用。
但是在搬入这里后,韩福来一口气添置了一百头老母猪。
以前村里有过一次同自来水的计划,但是很快搁浅了。
由于场地和人力限制,规模一直不大,最多的时候,就养了三十多头老母猪,这已经是韩福来的极限了。
本来,按照市场规律,对方才是有求于人的一方,应该舔着脸拼命找关系才能进入产业园。
杨元对此,没有劝也没有拒绝。
韩福来的猪仔培育场,在落成的第一时间,就搬了进来。
这样算下来,即便是市场行情会有波动,但是行情高,多赚点,行情差,那么少赚点,将赔本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说养不养的过来,光是这一百头老母猪的饲养费用,也不是他能够承担的起的。
毕竟原来的设施和规模有限,何况这是杨元的产业园,他自己的养猪场,当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杨元根本不愁租赁不出去。
所以和产业园里的养殖户并没有多少区别,算是杨元对自己人的照顾。
这在以往,韩福来简直想也不敢想。
以后人们自然会慢慢的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愿不愿意来,让他们自己决定。
比如饲料方面,以产业园集中大规模采购相比以往的个人采购,价钱上就会差上许多。
整个龙门乡,也只有乡政府所在的龙门村通了自来水。
其实,也不只是杨庄村这样,上下邻村,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
只是将产业园的管理方针,以及模式进行告知大家。
主要是村里没钱,
“嘿,那是当然的,和你小子,我可不客气。”
要是杨元给他们做的太多的话,反而自己成了下贱的一方了,费力不讨好。
以两人的关系,倒用不着说太多。
如今产业园里,还没有大规模的养猪户入驻,除了韩福来的猪仔培育中心。就是杨元原来山下的养猪场搬了进来。
在这些养猪场的最外面,用围墙将整个区域圈了起来,向着道路一侧,开有两辆货车可以并行的大铁门。
按照杨元的要求,这间猪仔培育场,要担负起整个养猪产业园的猪仔供给。
不过这些年,这些偏远山村,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向人口集中的村子搬迁,解决了不少人的困难。
杨向东的养猪场离产业园不远,除了猪场场不一样,其余的没有多大区别,猪仔和饲料都是从产业园购买。等到出栏的时候,猪仔也直接进了杨元的屠宰场。
韩福来猪场里雇了不少人,杨元进来的时候,这老头正背着手,指点工人干活。
这还是好的,有几个偏僻的小村子,比如张家湾,台窑沟这些自然村,吃水才困难呢,至今需要挑水。
但是这些东西,杨元不会做出任何保证。
杨元也就没有多说。
“满意!呵呵,我要早有这么大、设施这么全的养猪场,用的着现在灰溜溜的这样子,早球成了武灵县排的上号的名人了。”
所以韩福来才这么说。
关起门来,俨然就是一个小世界。
如此等等,会有很多的保障措施。
不过现在这么大的养猪场,上百头老母猪,只要好生养上几年,在武灵县,那也是说得上话的人物了。
按照村里当时的计划,村里负责挖主要管道,通入各家各户的沟壑管道自己出人工。
尽管杨元照顾他,在租赁费用方面有很多的优惠,但是杨向东考虑后,还是不舍得搬。
杨元的养猪场和山上的野猪养殖基地,同样是如此。
这些天,已经有不少其他村子里有眼界的人,来咨询过租赁养猪场的事情了。
这便是杨庄村的养猪产业园,已经建设完毕。
韩福来原来的养猪场,十分落后,就是在自己家旁边,搭了个院子,在里面养猪。
反正养猪场一共三十座,早来早得,迟来没有。
本来杨元想让杨向东也搬进来的,不过他的养猪场才今年刚建。到现在,猪场只出了一茬猪。
韩福来自得意满的笑道。
如果以后达不到有些人的预期,反而会回过头来找他的怨气。
不过因为规模有限,每年就那么几十个,要说小康富足还行,论身家资产,还真排不上号。
这话倒是也不算自大的很,在武灵县养猪这个小圈子里,韩福来确实是数的着的。
养猪产业园里,每间养猪场都建设住宿的房子,以及生活的配套设施。
所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压水井取水,有些个条件好的,扔个水泵在井里,使用的时候,合上闸,电力取水。
看见杨元后,黝黑的脸上立刻裂出笑容,笑呵呵的迎了上来。
而且养猪产业园还提供赊账服务,比如资金周转不开,付不上饲料的费用,可以在产业园进行登记赊用,等到猪出栏的时候,再结清账款。
尽管杨元本心是尽可能照顾村里人,但是也不会说的太多,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杨元的扶持下,真的摆在他面前。
要知道在杨庄村,普通村民还没有自来水通到家。
尽管杨元相信,这样集中化管理养殖,长久算下来,成本就会缩减很多。
产业园建成后,杨元就让人将租赁告示发了出去,杨庄村里就有很多人表示有意向,但是一时下不定决心。于是纷纷找到杨元家里,打探消息。
至于白河村那边的房子,一把锁锁了就行了。
要是他现在极力劝着大家来养猪,到时候赔了或者有什么地方不乐意了,反而会埋怨他。
杨庄村南谷沟深处,二龙山脚下不远,一座座新建的养猪场,整齐的错落在原来的河滩荒地上。
人心都是不足的。
“嗯,有什么需要,提前跟我说。”
而且这预算里头还不算人工。
“韩大爷,怎么样?对这里还满意不?有没有啥不适应的?”
他手里的猪仔,根本不愁卖。
这些猪,凭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也养不过来,所以韩福来在蒋猪场搬过来的同时,所以雇了不少员工,而且将家也搬了过来。
全村两百多户,要是家家通上自来水,没有个二十来万,绝对弄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