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签字
龙门乡,红石镇,大寨镇这些乡镇村庄都已经收完了,利索的人家,地里早就已经堆上农家肥,让它在地里沤着了。
等李良材老伴也上车坐好后,从外面帮她关上车门,绕过车身,坐上驾驶室,系好安全带,点火开车。
杨元把他搀扶下车,坐上轮椅,李良材开了村委会办公室的门,进了办公室。
现在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伤筋动骨一百天,还是小心点好。”
李良材无奈,只得扭了扭身子,换了个坐姿,和杨元唠起嗑来。
等过了年,明年初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出手,绝对比现在还好卖。
能做出来的青贮就这么多,迟了哪还有。
现在已经深秋了,地里的秸秆大部分都枯了,就说明青贮做不了几天了,
不得已,杨元一边加急订购青贮袋,一边扩大规模,重新开始做袋装青贮饲料。
杨元听闻这话,顿时一喜,他找李良材承包林地,早就一个多月了。
顿时心慌了,那还顾得上讲价,简直和土匪似的,抢了就走。
“慢点,慢点!大伯,别着急,我扶着你!”
“合同没有问题!”
由于中心街封路,这边的车流量也大增,一路走走停停的,好不容易挤出了县城。
本来早就下来了,当时出了这事儿,也没来得及和你说。你瞧瞧合同,看看有没有问题?”
“你不是说要承包二龙山那里的荒山林地么,县里林业局已经批了,这是承包合同!
全县就这里气候最暖和,玉米还没收完,还能趁着时间干上几天。
费人费力不说,不够油钱!
这些才是皮毛!
杨元搀扶着李良材,将他小心的安顿在后座上,又从李良材老伴手里接过几个包,同折叠后的轮椅一起放在后备箱里。
至于价格,二百就二百!
按说现在都收完秋了,人们都闲下来了啊!
打谷场忙不开,杨元在大溪坪碾了块地,在这里又开了个摊子。
“收的差不多了,咱们南山这一片已经收完了,就剩北山福田镇那边还有点。”
“元子,现在你那收割机收秋,收的咋样了?”
“不麻烦!我正好来县城办点事儿,顺路就过来了!再说班车上那么多人,磕碰着多不值当。”
平日里秋收后,村里大核桃树下纳凉唠嗑的人,坐一大堆。
李大娘伸手就给他关了,然后白了他一眼。
到后来不仅云州市,其他市的养殖场也来买青贮饲料。
不过这些,杨元不打算现在卖。
这车是杨元前不久刚买的,等班车太费时间。
长长的整秸秆拉回来,一捆捆的塞进铡草机里,切成短块,然后再混合青贮发酵剂后,装袋压口密封,第二天卖出去了。
原本杨元在装满十个大窖后,就准备结束做青贮了。
杨元开着五菱宏光,先是钻了一个小巷子,走了十几分钟,绕进了西街新华路。
没想到来购买青贮饲料的人还真的多,杨元只是在武l县周边跑了几家养牛场和养羊场,然后来购买青贮饲料的货车就络绎不绝。
李良材刚给车窗开了个小缝儿,想透透风。
邢八里见到这个场景时,那个纠结!
怎么着也比去外省便宜,光是运费就省出来了。
一车一车的往走拉!
原本李良材说一个星期就能下来,没想到先是遇到国庆放假,后来李良材受伤住院,一直拖到现在!
“那你签字吧,盖了公章后,那里就随你折腾了!”
那边正在修路,封路了。
“唉,元子,我没那么金贵,我自己上去就行!不用扶着!”
一百多里地的距离,不值当往回拉秸秆。
而青贮窖封口不久,大窖面积大,每个大窖堆放的青贮,至少都是两三千吨。
自己开车比坐班车快多了,不用走走停停的,等人上下车。
原本还有几个想杀杀价的,可看到别人一车一车的往走拉,
杨元接过承包合同,一字一句的细细看下来,看了十多分钟。
原来的秸秆不够用!
到这边,纯粹就是为了赚几天收割费。
这么多秸秆,发酵时间很长,不能马上开窖,不然一通风就全烂了。
一个多小时,就回了杨庄村。
他哪知道杨元挖了十个大窖,里面堆的满满的都是青贮。
买这车不图别的,就图人货两用方便,性价比高,后面的座椅往起一扳,就是个装货大车厢。
掏出钥匙又开了办公桌后面的文件柜,李良材从里面抽出一份文件,放在桌子上,推给杨元。
没想到杨元一直没有联系他,等他得到消息,杨元已经快买脱销了。
大赚一笔!
武灵县及周边的那些养牛场养羊场,原来买青贮,不是跑豫省,就是去蒙省,被长途运输费用就心疼惨了。
从县医院停车场出来,上了路后,没走中心街。
此时杨元的十个大窖,已经堆满青贮饲料,用塑料布密封后,全部封窖了。
现在杨元的四台玉米收割机,全跑到武灵县北山的福田镇去了。
他可不知道大家都在打谷场和大溪坪做青贮。杨元也没提。
李良材看起来精神不错,胸前用绷带吊着胳膊,另一只手伸起来,攀扶着车门,从轮椅上站起来。
但是打谷场上,反而更多的人在忙。
现在做青贮的至少有七八十个人,村里凡是闲着的劳力,大部分都来了。
邢八里给杨元乐呵呵递烟的时候,啥价钱都没提,直接让装车,一连拉了两三趟,生怕再来青贮卖完了。
虽然四台收割机去了福田镇那边,但原来的那八辆三轮车,杨元也没解散,让他们各村跑着收秸秆。
杨元准备直接送李良材回家,路过村委会的时候,李良材摆摆手,让杨元放他下来,说是有点事。
“你说你,我和你大娘坐个班车就回去了,那用的着你专门来接!多麻烦你!”
总之是一片热火朝天。
现在就几个老头老太太,坐在树下哄孩子。儿媳妇早就忙着挣钱去了。
只有杨向东带着李小春、杨二龙、杨文德,开着四台收割机去的,一辆三轮车也没跟。
原来的十几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原来装好的几百吨袋装青贮饲料,没几天就卖完了。
现在本省就有做青贮的,哪有不积极的。
路过村中心的时候,李良材见村里冷冷清清的,没几个人。
原本看杨元是新做这个的,肯定不太懂行情,打算150一吨连锅端,然后再转手挣个差价。
杨元直接在村里用广播用的大喇叭喊了句,原本早就看着杨元亲戚挣钱眼红的村民,一股脑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