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二痞
杨爸点点头。弄不好还得罪人哩!
第二天开工早,先锋加油站上午又送来十大桶柴油。没有别的事情耽搁,两台收割机几乎不停歇。
“村里的还继续收吧,别的村再说。村里其他人都这个价钱了,最后几家不收,脸面上也不好看。谷场堆不下了,收完玉米的地里能倒。”
杨爸现在是收割小队的大管家。
村里的玉米,随着一桶桶柴油的消耗下,已经收割的将近尾声。
“没事,耽误不了多大功夫,你去地头等着吧,一会坐车一起回去。”
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看着就不是个正经人。
忙活完,看了看时间还早。
“不费功夫。谁家的地,在收割机过来的时候,早就提前刨好了。找把铁锹,几分钟的事儿!”
“小元啊,咱们几家的先不急着收,在地里多搁段时间也没事。明天再收割一天,咱村就差不多收完了。”
没想到这刚回来,还碰到这稀罕玩意儿!”
他远远的瞧过,这大家伙收玉米还真省事,来回那么走几圈,几亩地就收完了。
三驼子见状,一边往地头走,一边嚷嚷着:你看这,你看这……
三驼子认识这是啥东西。
“我是你爸,说这些干啥。对了,这收回去的玉米碎秸秆,谷场都快堆满了,眼看都没地方放了。你看看咋弄?喂猪能用的了那么多?”
“哦。”
这天下午,杨元和杨大全清扫完猪舍,又戴着口罩,整个猪舍消了遍毒,做好防疫工作。
“嗯,那咱后天就开始去后堡村。老爸,你就多费点心,盯着点。”
砍了十几棵后,累的有点喘不过气来。
二话不说,突然转身,快走几步跳上车,吧唧给了李小春一个大嘴巴子。
“马勒戈壁的!你特么和谁要钱呢?”
难怪谷场这么大地方,快堆满了。
后来这些作物不当主粮,种的少了。
那利落劲儿,啧啧……
前面一人剃着青皮光头,拧着膀子走路。
相跟着的那人,则长得獐头鼠目的,短短的头发像是狗啃了似的,有一块没一块的,
不过就是太贵了,他用不起。
杨元怕出了意外,连忙把收割机停了,伸出头,对他道:“三爷,你站地头去吧,别往机器前靠了,再磕碰着了。我给你收了,让他们给你拉回去,不收你钱的。”
在这期间,杨元又找了个人,接替他开那台收割机。总算把他解放出来。
现在各家在自己家院子水泥地上打,打完后,直接收进粮仓了,方便又好收拾,这谷场就渐渐荒废了。
杨元当了甩手掌柜。记账,收钱,调度车辆这些活儿,都是杨爸一手操持。
杨元还想着是小春他们几个开三轮车的,找空隙时间刨一下,没想到这些地的主人家早就刨好了。
“这么快就堆满了?”
三驼子一听,连忙摆手道:“不成,不成,你快忙你的去吧,我这点地不多,几天就收完了。”
杨元没让拉秸秆的三轮车上来,切碎的秸秆就直接喷在地里了。只是让李小春在地头等着,一会儿把收下来的玉米棒给他拉回去。
那边李小春刚等三驼子爬上车坐好,准备动身,见这两个人出现,脸色顿时变了变。
什么东西能藏得住?
准备去瞧瞧今天收割的怎么样了。因为杨爸全程跟随着,加上有杨向东,杨元并不担心。
“哟!这家伙事儿看着不赖啊!是不是,小五?嗨,杨元,趁我有时间,赶紧去给我家那几亩地收收!
换地方的时候,杨元开着收割机,从一片玉米地前路过。
再说这玩意儿,这阵子在地里一响,就是整整一天。
李小春急道:“三爷,你快别念叨了,快上车吧,我给你拉回去,一会儿还忙活别的呢。”
老远就听见两台收割机的声音。
十来分钟完事,将玉米棒倒在三轮车里。
猪仔抵抗力比较弱,该做的程序,必须做到位。
大溪坪的田地,已经大半个光秃秃的了,只剩下一小片了。除了一部分不雇收割机人家自己动手收的玉米地。再有半天,这里就完事儿,可以换地方了。
“嗨!杨家小子,咳咳……快把机器停了,咋开俺地里了?俺不用你这机器收!”
见一个驼着背的老头,佝偻着腰,一手提着镰刀,一手握着玉米秸秆,一根一根砍倒,摆在地上。
此时虽然收割机没熄火,但是收完地,杨元就把收割功能都关了。
没想到那个獐头鼠目的男子,听到李小春的话后。
颐指气使的样子,比下命令还牛逼。
杨元估算了下,这七八天,收了有一千多亩地了。
这块地不大,最多一亩。
三驼子正砍着玉米,突然听见轰轰的声音,年纪大了,听不真切。
因为地方平整,而且有七八亩大,杨元就让收回来的玉米秸秆倒在这里。
这儿踢踢,那踹踹。
杨元道:“三爷,你坐小春车回去吧。别的地也甭自己去收了,等我路过的时候,顺便给你收了拉回去就成。”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装满玉米棒子的三轮车一趟趟来回跑。
老头驼背的厉害,像是背着口大锅,因为身体原因,速度很慢,有时候一根玉米秸秆,需要好几下才能砍倒。
趁着有时间,杨元将杨向东替换下来,让他休息一会儿。
青皮光头晃着膀子上前,抬脚在收割机前面的齿子边,踢了两脚,又目中无人的来回转了圈。
杨庄村就这么大,放个屁能崩半村子人的地方。
干了一个多小时,东台上的地就收完了。
“爸,刨地埂费功夫么?”
摘了挡,拉上手刹,李小春开口道:“收是能收,一亩地五十五!”
三驼子拄着镰刀,一拐一拐的走上前,拦着机器,挥着手喊道。
最近几天,其他村里问收割机还来不来的电话,一天打十几个。杨元也很着急,但是本村里怎么着也得收完。
青皮光头打量完收割机,站在旁边,抬头对车上的杨元喊道。
东台在村东头,这里的地,就没有大溪坪的地平整块大。而且两家地之间的地埂很高,需要提前刨出车走的口子。
杨元跳下车,见老爸在旁边。
三驼子拄着镰刀,挺了挺酸痛的老腰,刚准备喘口气,就瞧见自己地里的玉米秸秆,从另一头开始,成片成片的倒下去,然后一个大家伙冒了出来。
在村口等了几分钟,等往回送玉米棒子的三轮车卸完玉米,返回的时候,杨元跳上车,跟着一起上了东台。
一天下来,竟然收割了近一百四十亩玉米。
也难怪,大家都在自己地头旁守着,怕收的不干净。这倒好,顺便就把这点小活干了。
这时,坡下的地里突然爬上来两个年轻人。
堆放玉米秸秆的地方,是原来的旧谷场,黄土压成的。以前秋收时候,村民在上面打谷子,黍子,黄豆,高粱这些庄稼。
三驼子还念叨着:这,这,你看这……
杨元踩下刹车,掉头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