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房遗爱在行动
其实打吕宋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钱,海上打仗不需要劳力运送物资,一切靠船只运输,再说打吕宋也是一个速战速决的事情,根本就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大唐军备齐全,士兵训练良好,武器先进。
房遗爱正在奋笔疾书,他正在向李世民写奏折。自打房遗爱听到阿七的消息后,在房遗爱心中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计划。
而在长安,李世民下了一道旨意,意思就是说房遗爱的水师准备攻打吕宋,凡是愿意捐钱当作军费的,每捐献一百贯,可以在吕宋拥地一千亩。
房遗爱将自己的想法,一条条,一件件全部写进去,通过暗卫迅速地传递给李世民。房遗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当夜,房遗爱抱着孟离折腾半宿,又跑到高阳房内折腾半宿这才沉沉睡去。
而反观吕宋现在还是一群土著,以木枪等为武器,建制散乱,部落为盟,人口稀少。三万水师军队足以将吕宋拿下。
台湾是一定要拿下来的,以后大唐北方水师前往南方或者吕宋,这里都是一个优良的基地。而吕宋也是必须要拿下来。现在大唐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尝试,一旦大唐在对外战争中取得巨大利益,那么以后大唐不需要自己引导也可以进行下去。
房遗爱收到从长安运来的十万贯钱,其中贵族就出了七万,这就是房遗爱的七个兄弟,实际上房遗爱和这几大家族早就因为各种生意上的联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房遗爱一有举动,他们必然支持。
其实使大唐强盛并不一定是占有广阔的土地,房遗爱自然也知道广阔的土地标志着治理的难度直线上升,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大唐的文化,落后的国家自然渴慕学习发达国家的东西,而大唐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
这就给房遗爱提出了借鉴,按照房遗爱的想法,大唐打仗必须是要能够挣到利益的打仗莫不然白白损失士兵性命又有什么好处。若是大唐军队攻打吕宋,可以让大唐的百姓和商人承担军费支出,而报答就是大唐军队攻占的土地拿出一部分封赏给出钱的百姓和商人,一旦这种模式成功,大唐不用再承担过量军费影响本国发展,而且获得利益的百姓和商人必将因为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土著作斗争。吕宋就是一个试验品,若是值得推广,就是为大唐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三万水师的队伍何其壮大,数十艘军舰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方驶去,一个崭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贵族们其实心里有数,他们拥有的土地在大唐是有限度的,但是在海外却没有任何限制,他们可以无限制地扩大,而此时也只是他们对李世民态度的一个试探。一旦得到想要的结果,资本一定会疯狂地涌向海外。
最先动作的还是房遗爱的那一杆子兄弟们,他们可是知道房遗爱从来不会做赔本买卖,尤其是程咬金这些老货外表上一个个憨厚老实,实则都是人精,二话不说都是直接一万贯。估计要不是怕拿出太多,吃相难看,七八万贯也敢拿出来。
而房遗爱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唐找到一种合理地侵略模式,不要小看这些土著,二战时期日本攻打东南亚,在土著手里折了多少人。阿富汗战争,一无所有的阿富汗硬生生地把当时世界强国苏联拖垮,就连美国也逼不得已从阿富汗撤军。
李世民的消息回复的特别快,上去只有三个字:善!大善!房遗爱大笑,看来李世民和自己想法一样,这一切只管放手去做。
土地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做生意挣的钱都是浮钱,只有土地才是实打实地财富。为何在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发展起来,就是中国人一旦挣钱第一件事不是继续投资,而是买地置办家业,当作子孙后代的基业。
这条件不可谓不丰富,这相当于一贯钱买十亩地,而在大唐好地需要两三贯才能买一亩,贫瘠的土地还需要一贯钱一亩地。而吕宋因为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土地肥沃,都是好田。
凭借着大唐的强盛,让海外夷人说汉话,习汉礼。当其他国家的人都说汉话,遵守着和唐人一样的礼节,过着唐人重视的清明节,春节。那么大唐就算没有占领这些国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书房,很静,只有毛笔不断磨砂纸张的声音。
房遗爱也在登州募捐,想要给登州百姓一个改善生活的机会,结果只收到区区五千贯,但房遗爱没有气馁,一切只是开始。
一种合理的侵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房遗爱可不想将大唐拖入战争泥潭。而后世英国初期建立殖民地的方法就很可取,当时的美洲只有印第安人这些土著,英国派遣军队打了一部分,占据一部分土地之后就将它交给英国百姓,让英国百姓自己统治。
房遗爱筹谋好一切,六月初六,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唐掀开了征服大海的序幕!而房遗爱还有这三万水师,将会被历史所铭记。
房遗爱心想等打下吕宋,一定会给所有大唐人一个惊喜。下一次只怕再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砸锅卖铁都会支援大唐的军队,而这一切需要一个过程。
而关于澳大利亚和广袤的南洋,房遗爱也有一番想法。澳大利亚是势在必得,当大唐把澳大利亚占领,到时候最好派出一位皇子在此建国,当建立一个巨大的王国时,就可以使周围诸多岛国臣服。
而在民间则是又有不同,自古政策实施刚开始结果并不是那么如人意,很多百姓怀疑是不是大唐国库空虚,没有足够军饷去打仗。对于大唐热爱的百姓拿出自家的积蓄想要无偿支援大唐,老百姓都明白一个朴实的道理,没有国哪有家。但是大部分百姓还是害怕钱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