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皇太极动!
因此,南明王朝以及之后的几个小朝廷都指挥不动这些大将,像左良玉这些宿将早就看透这一层面纱,不过,似乎也正是这种民族自我觉醒与重新选择定位,给了大清入主中原的大好时机。
“领汗命!”
“哥,何必去呢。我们又没败。”
“卑职愿与将军同心抗敌,决不后退!”众将附和。
……
正红旗给了岳托去防备着正在侧翼使劲折腾的满桂,两白旗也“败了”,正蓝旗和镶蓝旗也没打赢,似乎自己手上也就只剩下嫡系两黄旗可以用了。
所以莽古尔泰这个将才在此时并不算怎么吃香,物以稀才为贵嘛,此时会打仗的将领在皇太极周围就像大白菜一样。随便丢出一个“巴图鲁”鳌拜,后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皇太极身边的子侄亲贵,哪个没有独自领军作战过?
至于那莽古尔泰,算个球。
不过,就算是民族气运的巅峰爆发,也并非无敌的。
眼下,在这大明京师之下,八旗劲旅两次进攻,都被辽东军给挡下来了。谁言汉家儿郎不善战?
但是,莽古尔泰还是心虚的,不自觉地偷偷打量着皇太极是个什么反应。
即使这个大明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是这个大汉民族仍然有着可战的士卒,到了大明后期,明晓大义的将领对抗大清入关的大势时,已经很少提什么复兴大明了,民族大义反而被拉了出来。大清入关所遭遇的抵抗大部分是这个汉民族对异族入侵的本能抵抗,作为汉家代表的明王朝已经无力组织代表这些力量了,自然谈不上指挥统筹。
一身血渍,甲胄上更有多处破损的多尔衮就这样恭敬地跪在皇太极面前。
“南面刚刚受挫,祖大寿部必士气正盛,那我们就打西北面的王承胤,莽古尔泰,上前听命!”
“命你率部击垮王承胤,不得有误!”
“汗命是让我们击垮祖大寿部,可不是叫我们来和祖大寿对峙的。”
前者是多尔衮,后者是皇太极,仔细看,两人的图谋其实不一样,皇太极明显比多尔衮高一个层次。但是多尔衮胜在年轻,彼此勉强算个旗鼓相当。
俗话说,有对比才能体现差距,多尔衮的姿态和莽古尔泰的狂妄正好做了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对比。
莽古尔泰是灰着脸不声不响地回来的。也不去请罪什么了,铁青着一个脸,谁也不搭理。
“多尔衮有辱汗命,未能击破祖大寿部,请大汗治罪。”
“多铎,带着你的镶白旗压着祖大寿,我去找大汗请罪。”多尔衮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这种毫无体统的作派,就连皇太极眼神中也露出一丝阴郁。
似乎上天将整个整个满洲族往后三百年内出的将帅之才九成九都空降到这个时代,造成了后金此时将帅济济,随便挑出一个都能独当一面。倒是大清入关后,名将凋敝,满族新生代将领在之后的各大战役中表现平平,再也没了祖上那种将帅之才出现了。
“那也不用哥你亲自去请罪啊,派个传令兵回去不就行了吗?”
“传令,多尔衮多铎领两白旗牵制祖大寿部,莽古尔泰阿敏率两蓝旗牵制王承胤部,大贝勒代善领镶红旗坐镇中路视情况支援,本汗,亲帅正黄旗,镶黄旗,去打一打这袁蛮子所在的中路!各将严守本位,不许懈怠!”
不过对此,皇太极却无丝毫反应,神色也没什么变化。
但是一个人,能对一个跟自己有“弑母”之仇的弟弟如此重用,可见其心机之更深沉,图谋之更大。
莽古尔泰脸上还带着笑,斜着脖子,拱了拱手,算是领命。
可惜,他不明白,此时的后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会打仗的将领。
多尔衮再次行礼,完全是臣子对君上的礼节。这在此时后金上层社会中还是很少见的,因为大家都是兄弟亲侄,都觉得搞这些嘘嘘绕绕没有必要,况且如今虽说是皇太极为汗王,但仍然有着四大贝勒同朝议事的传统,皇太极个人的权柄并未全部收回。
莽古尔泰磨蹭许久,才来到皇太极马前,也不下跪,就这么站着受命。
就比如现在,祖大寿部挺住了两白旗的进攻,而在王承胤的誓死督战下,莽古尔泰也没能击垮王承胤部。大明王朝的腐朽,并不意味着整个汉家的腐朽,只要有人杰出世,统和汉家儿郎,也并非无法对抗处满洲的兴起。
汉族能够一直挺立在华夏神州,延续传承,五胡乱华,蒙元入侵都无法将汉族泯灭,这满洲八旗骁勇,也不能泯灭汉族传承。
满洲军队在这个时代是武勇达到了顶峰,整个族群的血气武功都被集中到了这数十年内爆发,故而可以纵横天下难寻敌手。估计是血勇集中爆发的后遗症,大清入关后,八旗军勇就成了渣渣的代名词,曾经笑傲天下的八旗子弟也沦落成纨绔子弟的象征。
……
政权的衰朽会导致这个民族气运下降,但是绝对不是绝对的。
作为一名当世枭雄,自是不会畏手畏脚,迟疑犹豫。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打下去!
但作为十四弟的多尔衮这番举止,在皇太极眼里,无疑是给了其他兄弟们做了个很好的表率。就连城府极深的天聪汗心中都有着一丝欣慰出现,当然,仅仅一丝,并没有表现出来。
辽东军这支被灌输了血性的部队,面对八旗铁骑也有着一战之力!这证明,在当时,汉家儿郎的武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废,汉族子弟的武勇还是有的。
满桂是粗中有细的“莽夫”,那这莽古尔泰才算是真正的莽夫一个。他的政治智慧现在仅仅和现在的多铎差不多,但是多铎还算年幼,十五六岁而已,他还可以成长,并且还有一个军事政治都拥有极强天赋的嫡亲哥哥多尔衮帮持着。但那莽古尔泰除了会打仗之外,就是一个政治草包,一个自以为是的草包。
“我亲自去,表明的是一种态度,这态度,在大汗眼里,可能比一场胜利还要重要。”多尔衮也顾不得清洗自己了,调转马头,向着中军奔去。
多铎这话说得算对的,正白旗只是退下来了,镶白旗还蓄势待发,两白旗总体上来看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顶多算和祖大寿打了个平手罢了,甚至这么说还算抬举了祖大寿,因为两白旗还有进攻的能力,而祖大寿只能被动挨打。
一个人,能对“弑母”仇人恭敬如此,可见其心机之深沉,图谋之巨大!
倒是莽古尔泰在不经意间偷偷打量着皇太极,见皇太极脸上并无什么不愉,心头也暗暗舒了一口气。其实,见自己十四弟对八弟皇太极如此恭敬,莽古尔泰心里就是一阵腻歪,难道日后他也要这般?按照莽古尔泰平时的作态来看,让他对皇太极如此恭敬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所以现在莽古尔泰比平时更加猖狂,平时见了皇太极礼节还是会敷衍下,这次连敷衍都懒得敷衍。
“祖大寿挺住了,那咱们也不能丢脸,督师还在后面看着咱们呢!都给老夫打起精神来,今儿个,老夫就在这儿扎根了,除非我死,否则决不允许后退半步!”王承胤掀开自己的盔甲,将膀子袒露着。
既然南面和西北面我攻不破,那就攻正北面,你袁崇焕的中军!本汗倒要看看,你袁崇焕将能打的部队都放到两边,你中军究竟还有多少战力!可能抵挡本汗亲自一击!
所以,此时后金政治框架中,拼的不再仅仅是个人的武功,而是政治智慧。豪格在大清入关后战功赫赫,到最后还不是被多尔衮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因为汉族实权阶层已经放弃了腐朽的明王朝,明王朝已经无法代表这个民族利益了。
那么,到底是打,还是放弃?
“谢大汗不罚之恩!”
“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也没有打败仗,退下,收整你的人马去吧。”
明廷对民族驾驭力,或者说绑架力下降,汉民族自我意识增强,可是,两者相互对抗的后果,反而是给大清带来了机会,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