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葬清 > 第08章 红衣大炮

第08章 红衣大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记载最远可达十里!十里相当于现代五公里多,相当远了。

    若是能够以朝鲜全罗道之地换取葡萄牙人全力帮助,龙辰也认为是划算的。

    红夷大炮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引起了明朝的重视,除了进口以外还大量仿制,但是明朝末期国力不济,无法铸造和进口更多造价昂贵的红夷大炮。但是红夷大炮以逐渐成了明朝军中重型火器的中坚力量,将原来的重型大口径火铳淘汰。

    “本将答应他们将全罗道划给他们。”

    皇太极清楚知道自己的父汗就是吃了这种红衣大炮的亏,故而满清在他手中大力发展火器,铆足了劲儿在火器发展上进行“大跃·进”,终于,皇太极成功了。

    龙辰知道,眼下还是崇祯元年,此时的女真鞑子还是基本靠最原始的骑射功夫作战,但再过十年的发展,鞑子也将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火器力量,就连大明在火器方面也无法再压制住鞑子。

    1639一1642年,明清双方展开松锦大战,双方均使用了红夷大炮,明军在关内加紧造炮,清军把红夷炮用于大规模的野战和攻坚。清军仅松山一役,就调运了炮弹万颗,红夷炮三十七门,炸药万斤,到阵前备用。松锦战前,清军由于火炮量有限,质量低劣,攻城时,每每不下,因而攻坚战往往被视为畏途。松锦一降,清军再攻坚城,往往炸毁城墙近百米,这在以前明清战争史上是绝无先例的。

    只是真正的红衣大炮实在太过笨重,根本就不适合野战,故而大明拿红衣大炮在野战中来炮击八旗骑兵这种事儿是基本不可能出现。若是真的脑子坏到拿红衣大炮打|野|战,那就如同将火炮双手送给鞑子。

    但西方人同样对强者十分敬畏,也是十分有自知之明,当他们看见龙辰的强势崛起后,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安心替龙辰打工。直到后来,中国这个巨人再次崛起,所有在东方的洋人都只能匍匐在他的脚下,甚至是欧洲方面也害怕中国军队进行长征,重现蒙古人当初掀起的“黄·祸”。

    当时尚为明朝服务的著名西洋传教士兼军火专家汤若望惊呼道:“彼(指清军)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

    清军于1644年入关后,农民军虽还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规模的火炮和新制火炮与精于骑射、擅长野战和炮战的清军抗衡,但他们再也无法阻挡以先进的红夷炮群装备为主的清军。清顺治年间,出于镇压农民军和消灭南明抵抗政权的需要,火器生产的势头有增无减。清廷在北京设立炮厂、火药厂,由兵仗局统一管理,由此导致了清代第二次火器生产的高潮。

    远射程的红夷大炮结合开花弹,成了明朝末期对抗后金攻城的最强武器。当时的战法为:将后金的骑兵诱入城头红夷大炮射程,然后用开花弹集火射击,效果显著。

    “将军此话当真?”

    明朝前期的自制大口径火铳在原理上与这些红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的,但是具体做出来就大有区别了。明朝前期火铳多以铜为原料,内膛呈喇叭型,炮管显得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与现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铳”相同。

    大明那时候已经在一些方面落后于西方了,就连洋人以次充好也看不出来,或者说就算是看出来了也没地方说理去,将就着用就行。

    明军对清军火炮的长足进展十分惊讶。如1639年明将樊成功口报:“达贼将松山两日狠攻,城中拾得打进炮子六百余个,俱重十余斤,目下南墙所装红夷炮三十七门。”

    毕竟,就算给葡萄牙人整个全罗道,他们又能驻留多少兵力?要知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整个台湾岛也就只有数千何兰兵罢了。毕竟东西方世界相隔太遥远,往返都需要以年来计,在欧洲强大无比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坐拥数万船只,但能投送到东方的战舰和兵力也少得可怜。更别提如今还在荷兰人的威压下如履薄冰的葡萄牙人了。

    龙辰收起脚步,面露严肃,“这朝鲜虽然自成一国,但在我心里,他就是我汉家疆土,割让土地这事儿,可是要遗臭万年的。”似乎觉得自己有点太过严肃,龙辰笑了笑,“不过,割出去,再抢回来,那就不算什么了。”

    全罗道给你,可以,毕竟这是朝鲜人的土地,龙辰也不会特别上心,但真要收回来似乎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会见完了弗朗机人,回去的路上方仲才询问起龙辰谈话内容。

    所以说了,落后就要挨打啊!

    宁远城堡里面的要塞炮是从澳门外海遭遇风暴搁浅的英国巡洋舰上打捞的十八磅舰炮。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部署(北京二十门和宁远十门)。

    眼下虽然朝鲜全境还没获得,但龙辰已经开始思量起来如何快速获得火器的发展,比起朝鲜人或者汉人的火器技术,西洋人现在无疑是占着绝对优势。

    “弗朗机人答应帮咱们建兵工厂。”

    公元1642年,皇太极命汉八旗诸头领率所部炮匠到锦州铸神威大将军炮,1643年又派人赴锦州督造红夷炮,像这样一批批地遣官造炮,说明当时的锦州已成为清军火器的制造基地。当时所铸成的三十五门铁心铜体的“神威大将军”火炮,其品质已达世界最高水平。此炮以铜铸之,前细后粗,长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药25公斤、铁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具有身管长、弹药量大的优点,是攻摧坚城的利器。

    松锦战后,明军关外火炮大多落人清军之手,只有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部,尚存有十多门红夷大炮,而此时屯兵锦州的清军已拥有近百门红夷大炮。清人曾扬言:“将炮一百位摆作一派,凭它哪个城池,怎么当得起三四日狠攻?”

    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

    这种火铳与红夷大炮相比火药填装量少,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较高(铜是铸造货币的金属),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轻。在动辄重数千斤的红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铣,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之矣。”这段话反映了汤若望的震惊,也说明了一个难以逆转的严酷的真情实况。

    红夷大炮是欧洲在十六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其实,眼下西方人的侵略性是非常强的,尤其现在是大殖民浪潮中,鲁克等人也是窥觑东方疆土。他们也计划着借全罗道一地为跳板,日后也可以瞭望其余地域。

    当初天命汗努尔哈赤似乎就这样被袁崇焕不明不白地打中了,可见就算是纵横一生鲜有败绩的老奴压根儿就没想到炮弹居然可以打得这么远!老奴观察地形自然不会去城墙根下,可能也是站在他自以为安全区域吧,不过这种安全区域还是在督师炮程之下。

    “这……”方仲大吃一惊,贩卖火器和建造兵工厂可是两个概念,等于送母鸡和送鸡蛋的道理一样。

    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鲁克所说的红衣大炮也正是指的是英国人军舰上的加农炮,和真正的红衣大炮比起来还是差距很大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