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王猛的决定
燕军精锐骑兵的战力非常强悍,刚刚接触的时候,韩勇就感觉到了,不过,燕军仅有数千人马,而且没有经过充足的准备,所以自然是挡不住他麾下的五万大军的,在五万晋军的冲击下,燕军的数千骑兵很快就败下阵来。
众部将也高兴的跟着走了过去。
此时的燕军大营之中,大部分的兵马都还没有准备好,仅有少量兵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大营内显得乱糟糟的,到处都是寻找各自队伍的士兵。
王猛看向东北方向,轻声道:“辽东只有我军和燕军,但辽东的东面和北面呢?你想过没有。”说完笑了笑。
几个时辰之后,王猛先派遣心腹传达命令,让辽东南部的兵马配合扬州军团击破燕军的两万精锐,而后,便让他们紧守辽东之南,将收复四座县城的任务交给扬州军团,以免战事失利将整个辽东都丢掉。
金州城只是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即便在偏僻的辽东,也显得很是微不足道,不过,这里的防御设施却堪比大型城池,护城河、吊桥、高大的城墙一样不少,当然,这些强大的防御设施并不是以前就有的,而是在晋军占据辽东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逐步修缮完成的,为的便是防备燕国大军的进攻。
韩勇闻言一愣,连忙抱拳道:“原来是王将军,在下久仰王将军的大名,今日终于得以见面,幸会,幸会。”
“将军,扬州军团已经出发。我们何时前往金州城。”部将问道。
“我军要前往三韩,可我军仅有三千兵马。而三韩各有数万大军,我军贸然前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部将担忧的说道。
王猛看向正在远离的船队,轻声道:“击破两万燕军精锐,有扬州军团和金州城的兵马就足够了,我军三千将士就不用出马了。”
“重要的事情?”部将疑惑的看着王猛。
“将军,这么好的立功机会。难道就这么错过吗?”部将不解的问道。
在中军大帐坐定之后,王猛向韩勇讲述了辽东当前的局势,并询问韩勇的意见,不出所料,韩勇的意见与他们之前探讨的结果非常一致,也就是说,韩勇也支持他们的策略。
韩勇抱拳道:“好,金州城以北的两万燕国大军就交给我了,我现在就出发。”说完向大帐外走去。
将领匆匆看了一眼,回头看向小兵,大声问道:“王猛将军到了何处?”
王猛笑了笑,正色道:“怎么,眼馋了,不用急,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将军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了。”部将连忙应道。
随后,韩勇快速奔回主力大军停歇的位置,并立即统领五万大军,以极快的速度向燕国大营方向奔去。
“将军,燕军两万骑兵已经抵达城北五里处,估计明晚就会发起进攻。”一名斥候奔上城墙,大声汇报道。
一听到示警,燕国大营立即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大量的将士从营帐之中奔出,并寻找兵器和战马,准备迎敌,而负责警卫的少量兵马,更是已经集结完毕,并开始向晋军奔来的方向警戒。
王猛闻言,大为高兴,看向部将笑着说道:“看到了吧!说曹操到,曹操就真的到了,哈哈哈!我们到渡口去迎接。”说完走出中军大帐,向马右津渡口走去。
“是,将军,末将领命。”部将只得领命。
身旁的一名部将,点头道:“王将军处处以大局为重。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这才是国之栋梁。”
不过。此刻辽东南部的兵马仅有两万余,仅有能力防守,却没有能力主动发起进攻,这让王猛感到很无奈。除非扬州军团的五万兵马抵达,否则,他们的计划便无法实施,仅能固守辽东南部的一小块地盘。
“将军,王上军令。”一名传令小兵,匆匆的奔了过来。
很快。五百余艘战船再次起航,向金州城以北的渡口行去,准备从背后向燕国精锐兵马发起突袭。
王猛点头道:“没错,我军主力皆在西线,辽东只是一支偏师罢了,而燕军的主力却已经杀向辽东。若是诸小国皆相助燕国,我军就很难在辽东立足了,所以,必须要防范诸小国相助燕国。”
“三个时辰之前,刚刚抵达马右津渡口。”小兵如实回道,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王将军说了,让将军紧守城池,不可前去迎接。”
“加快速度,杀……”见燕国大营已经开始准备,韩勇大喝一声,率领麾下大军向燕国大营扑去。
“王将军能如此理解我们做将领的难处,真是难能可贵啊!”将领意味深长的说道。
部将蹙眉想了片刻,正色道:“末将明白了,将军是担心高句丽、沃沮、三韩等国会派遣援军增援燕国,如此,我军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虽然黑夜之中,光线比较暗淡,但大雪覆盖的地面反射非常厉害,所以,刚刚抵达距离燕国大营还有三里的距离,大军便被燕国斥候发现了,并立即示警了起来。
王猛和麾下的部将送了出去,并大声说道:“韩将军放心向燕军进攻,金州城的兵马会助你们一臂之力的。”
“将军是否已有良策。”部将问道。
王猛笑了笑,轻声道:“扬州距离辽东虽远,但走海路可以一刻不停的行进,而且不需要扎营和拔营,路线也相对笔直,所以,速度比陆路快多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抵达马右津了。”
“将军何意。末将愚钝。”部将眼神更加的疑惑。
在马右津渡口的岸边,王猛与麾下的几名部将笔直的站着,并凝目注视着正在驶来的大批战船。
“好大的船啊!”渡口的将士皆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将军,船队,渡口外面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打着我们晋军的旗号,应该是扬州军团的兵马到了。”就在王猛与部将商议如何解决辽东危机的时候,传来了扬州军团抵达的消息。
“韩将军来得真巧,王猛也刚刚抵达几个时辰而已,哈哈!”王猛客气的打了声招呼。
在马右津渡口,王猛与麾下的三千精锐兵马已经扎下营寨。虽然此刻辽东的局势异常险恶,但他却丝毫没有立即率兵北进的打算,他在等待,等待从扬州前来的五万水军。
王猛正色道:“我军走水路先去三韩。解决了三韩之后,再继续北上,解决沃沮和高句丽,不论能否拉拢他们相助我大晋,至少不能让他们相助燕国。”
“哈哈哈!”王猛笑了笑,拉着韩勇的双手,笑着道:“渡口风大,我们到大帐里细谈。”说完拉着韩勇向不远处的中军大帐走去。
“将军,这样做是不是太冒险了。”部将还是有些担忧。
“嗯,此战必可一举击破燕军精锐。”韩勇自信的说道。
王猛点了点头,轻声道:“眼下辽东的局势,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些,还隐藏着很多汹涌的暗流,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说笑间,五百艘战船就已经抵达渡口的岸边了,最大的一艘战船已经完全靠上岸,战船上的众将领自然早就看到渡口迎接的王猛了,于是,连忙走下战船,并向王猛等人所在的位置快步行去。
随后,王猛在中军大帐之中。与部将研究辽东当前的局势,并分析当前应当采取的对策。
埋伏在燕军大营附近的晋军士兵,见燕国兵马已经开始准备迎敌,立即提前点燃孔明灯,以让金州城的兵马可以更快的杀来。
王猛笑道:“扬州军团陆战如何,这个就要问问韩勇了,哈哈!”
“但愿如此吧!”部将应了一声。
“是啊!是啊!有王将军前来主持大局,辽东之危一定可以平安的渡过。”众将领皆随声附和。
“都说扬州军团水军天下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王猛笑着感慨道。
晋军五万兵马已经杀至眼前,而燕军准备好的兵马仅有数千,实力相差极其巨大,不过,为了掩护大营内的兵马,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向晋军发起反冲锋,意图凭借燕军铁骑的威力,击溃晋军主力。
部将笑着说道:“扬州水军厉害,但就是不知他们陆战如何啊!毕竟,此次辽东之战是陆地之战而不是水战,末将很是担忧啊!”
“将军,燕军已经宿营,大营内的准备情况不足,这正是我军突袭的大好机会,此时不立即出击,更待何时。”部将激动的说道。
在燕军大营外数里,韩勇与麾下的五万大军已经逐步靠拢过来,只是为了防止被燕军发现,所以,主力大军在距离燕军大营五里之外就停了下来,仅有韩勇等少数人马前往燕军大营的附近侦查敌情。
当天晚间,韩勇与麾下的五万扬州水军便抵达了金州城以北的一处渡口,并迅速登陆海滩,然后,直奔金州城以北的区域,准备对燕国精锐大军发起进攻。
通过一番商议,众人一致认为,应当首先击破金州城方向的两万燕国大军,而后顺势北上,夺取被燕国占领的汶县等四座城池,如此,便可以与北部的襄平城遥相呼应,对燕国的攻城兵马产生牵制的作用,减轻襄平城所遭受的压力。
“将军,扬州距离辽东足有数千里。真不知扬州的兵马多久才能抵达辽东。”部将看向王猛,忧虑的说道。
王猛摆手道:“不用担心,我军三千精锐堪比三万兵马,足以自保,况且,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这么定了。”
“英雄所见略同,既然韩将军也这么认为,那就兵贵神速,尽快进军,从海路迂回燕军之后,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金州城之北的两万燕国兵马展开进攻。”王猛正色说道。
“不自量力,杀……”韩勇大喝一声,率领麾下兵马向冲上来的燕军骑兵杀去。
将领闻言,放心的点了点头,此刻,燕国两万精兵已经抵达金州城以北五里,随时有可能发起攻城之战,作为镇守金州城的主将,他若是在这个时候离开城池,很容易被麾下的将士误解,而且,他自己也不是十分放心,而王猛命令式的提醒让他不必离开城池,他的担忧就彻底的迎刃而解了。
与此同时,驻守金州城的晋军兵马也接到了王猛的命令,并开始在北门处集结,随时准备策应扬州军团,对燕国精锐大军发起两面夹击之战。
王猛摇了摇头,正色道:“我们前去是要恩威并施,让诸小国看看我大晋王师的军威,而不是攻下这些小国,三千精锐已经足够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王猛便让麾下的三千精锐尽快歇息,准备歇息一日之后,第二日一早乘船前往带方郡,展开收服众小国的行动。
就在晋军两路兵马磨刀霍霍的时候,金州城以北五里外,燕国大军正在连夜打造攻城器械,显然,他们是铁了心的要尽快攻破金州城,以完成慕容恪交代给他们的任务。
扬州军团以水军见长,这一次前往辽东的战船全是清一色的大船,足有五百多艘,其中最大的战船足有五层,看上去就是一艘海上的巨无霸,极其壮观。
韩勇点头道:“没错,这的确是出击的好机会,本将这就回去统领大军出击,你留下来观察,待我军抵达敌军大营不足二里的时候,立即点燃孔明灯,通知金州城的大军夹击燕军。”
在辽东南部的金州城方向,万余兵马正在加紧修缮城防,他们之中有一半人马都是从汶县和安市方向溃逃至此的将士,在此燕国大军即将攻城之际,他们为了自保,必须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
“金州城固若金汤,可不是汶县和安市可比的,燕军仅凭两万兵马想要攻陷金州城,绝对是痴心妄想。”将领不屑的哼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