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千梯村
记得那年十三岁,那是个炎热的夏天,我小升初考试完没几天。
那是个正午,我吃完饭站在梯口前的阴凉处乘凉,就见有个人急冲冲的朝上走。从身形上就能看出,这是大叔公。这个村落平时除了外面打猎的人进来,一般都不会有人来,我觉得这里就是天之涯。我正想到他家去找陈婷姐姐玩,他就来了。陈婷姐姐今年高考,她比我早一个月考完。
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石梯,竟然有着整整九九九级之多!这里便是外界人口中的千梯村。
继续往上攀爬,还会遇到一处近乎直角的陡峭崖壁,听闻过去这里曾设有可收放自如的软梯。然而时过境迁,如今已被替换成由钢管搭建而成的云梯,其高度大约足有六十米左右。而完成这次替换工程的主人公,正是这位大叔公。此刻,大叔公正准备踏上第一级石阶,但以他的脚力来看,想要登顶恐怕至少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
至于我自己,则每日需往返此梯两趟。起初,完成这段路程需要耗费超过一个小时的光阴;但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如今仅需十五分钟便能轻松抵达目的地。
有趣的是,当初爷爷告诉我这段路途的距离约为一公里,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口中所言乃是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啊!
趁着大叔公还得走一会,我抓紧时间把他介绍一下,顺便介绍一下我们的村落。
我的村落在黄荆老林里,许多年后才知道那是属于泸州,外面还有四川,还有中国。在我心目中,黄荆老林都够大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可这只是沧海一粟。
你要问这附近还有没有村落,那我告诉你,从大叔公那条路来,有几个村庄,往后五十里,就要到赤水河对面才有人家,听说那是属于贵州。我们村落鼎盛时期,约60人,十一户。当然这是听大叔公说的,我记事起,就没有几户了,全是老年人,小孩子都没几个,至我以下,一个没有,全都搬到城里去了,陈婷每年要随大叔公回来住上了阵子,因此和我还说得上话,而且也玩得来,也可以说,陈婷姐姐是我唯一的儿时朋友。
脚下这条人工打造的石梯,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慢慢打造出来的,从这里就看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现在来隆重介绍一下即将粉墨登场大叔公。不管是这个村落,还是整个县城,他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特别是对我来说,对这个村来说,他都是一个举重若轻的人。当然有些事情和想法不是当年十三岁可以说出来的,就把长大后听到的,想到的,写到一块,还有些大叔公不愿意说的,好多人都忌讳的我也不会知道。
我是全国百年难遇,涨洪水那年,大叔公捡回来的,这一点附近的人都知道,都说我是大水冲出来的,因此我的名字最先叫陈水来,上户口的时候,奶奶才起名陈(漫),也就是村里人一直喊的陈四水。
大叔公是全县知名的企业家,慈善家,据说他的资产上千万,而大叔公的发迹史竟然是破烂王,也因此大叔公当时四处走乡串户,才捡到的我。看到我的时候,说这个崽崽哭起来的声音好哄亮,隔几匹山都能听到。也正因为我的哭声大叔公才发现的我。
大叔公说此娃骨骼清奇,乃百年不遇的练武奇才,于是就给我爷爷,让我爷爷好生调教。我差点也就当真了,随便提一下,我爷爷此时正在家午休,在这里也能听到他的呼噜声。为了不扰他休息,一会大叔公到了自然叫他。
在那个充满武侠情怀的年代里,武打片和武打小说风靡一时。年少无知的我深受其影响,对武林高手的存在深信不疑,并渴望自己也能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于是,我开始自学所谓的吐纳之法,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内功修炼方法。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无师自通的武林高手,可以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飞檐走壁、行侠仗义。尤其是当我看到村里一个身体虚弱的小女孩时,内心的侠义心肠被激发了起来。我坚信自己可以运用内力为她打通任督二脉,帮助她摆脱病痛的折磨。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小女孩的父亲竟然也对我的想法表示信任,毫不犹豫地将他的孩子交给我,任由我用所谓的内力去驱除她体内的病毒。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并没有成功。回想起这段经历,我不禁感叹那些武侠小说作家真是害人不浅啊!他们编织出的虚幻世界让我陷入了无尽的幻想之中,却忽略了现实的真实与残酷。
我的爷爷今年八十有三,但却并非人们口中常说的那种白胡子老头形象,更非什么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而已,要说起他的爱好,那就是打猎了。
嘿!还真别小瞧爷爷这门爱好,他的枪法可真是神乎其技啊!每年里,我都会抽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爷爷一同前往原始森林中狩猎。有时我们一待就是半个月之久,由于身处原始森林深处,手机信号几乎完全隔绝,所以爷爷一直都没有使用手机的习惯。
至于我自己嘛,如今已经长到了一米七二的个头儿。说到身体素质方面,我也是相当出色哦!前空翻能够达到七米远的距离,而后空翻则可以做到二米五的高度以及五米远的距离呢!
有次大叔公看到我说:“陈四水,可以哟!”
爷爷眼一瞪,说:“这就可以?差得远。”
大叔公讪讪道:“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当时以为,我在这个村落里还行,外面就不行了。
奶奶总是对我说,你这考95分就可以了?你没有看人家那些考100分的?城里的小孩天天学习,还请家教。
也许他们的后空翻能有4米高吧,也许他们在雪地里也能三四天不吃不喝,也不动一下吧!
把话拉回来,继续说大叔公。说一个人,大家关注的首先是他的婚姻,还是从他的婚姻说起吧!大叔公和大叔婆结婚的时候,大叔婆居然还没有离婚。
那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奶奶领回来一个带着两个男孩子的妇人,问大叔公愿意不愿意给他们三母子一口吃的。都知道这山上有吃的,可以自己做庄稼。看着面黄肌瘦的三人,大叔公知道,不给吃的要死人的。就说可以。
后来的大叔婆说:“我们三娘母跟着你,但是我也不想把他老汉饿死了。”大叔公说:“我跟他三挑谷子,十元钱。把这个难关过下去。”
那妇人说:“还有一个条件,我每个月回去呆两天,给他洗洗补补。”看来还是个重情义的女子。
大叔公说:“我也有一个条件,娃给我姓。”
那妇人不解:“我才三十,我还能生的。”
大叔公尬了下,摸了摸头说:“是我养他。”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后来那些人常说的,你死了,婆娘改嫁,娃娃给别人姓,好像就是这个道理。
那妇人看了看挂在墙上的腊肉,沉思了半天,才下定决心道:“我可以作一个孩子的主。大的个今年十岁了,可以做活了,小的五岁,给你姓吧,也不能让老冯家没了后不是?”
大叔公同意了,也就是后来那些村民背后开玩笑说的,大叔公三挑谷子,十块钱捡到一个婆娘,一个娃儿,一步到位,少走了好多弯路,少埋头苦干了好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