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 章 红衣大炮
刘辩闻言,对诸葛亮投以赞许的目光,正待说话间,刘辩霍然被诸葛亮身后的景象所震惊。
只见峰峦叠嶂的北山怀抱中,六座高大挺拔的巨形烟囱直插云端,六道白色烟气喷涌而出与天空中遨翔的云彩融为一体,这是水泥焚烧炉和炼铁炉的烟囱。
刘辩起初震惊,是因为按照后世思维这是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做法,是严格禁止的行为。但在东汉末年,高耸入云的烟囱却是发达的标志,文明的象征。
看到众人关注水泥厂的生产,诸葛亮便说道:“水泥厂投产半月来,前几日时产时停、磨合完善,现已步入正轨,目前日产量可以达到一千石。”
边说着边带大家来到水泥成品库,这是几个从山体凿出的巨型山洞,诸葛亮说道:“用石洞存放水泥安全可靠,关键是干燥,避免室处存放可能出现受潮结块等问题。”
刘辩点点头,问道:“山洞中凿出的石头用到哪里了?”
诸葛亮用手指着前方的粉碎炉、焚烧炉、炼铁炉说道:“砌筑这些炉子全部用这些山洞的石材,基本是就地取材,现取现用。”
走进山洞,看着堆积如山的散装水泥,刘辩心中一阵激动,立时快步上前,蹲在地上,用手抓起一撮在手心中研磨一会,回头问诸葛亮:“水泥的供给渠道是怎样的?”
诸葛亮说:“水泥属特殊物品,产供均实行军事管制,目前生产的总量只能满足洛阳和邺城的城防建设。”
刘辩略作思忖,又问:“眼下没有能力供给民用吗?”
诸葛亮道:“一是现时的产量确实有限,二是即使水泥有富裕,属下不建议眼下考虑民用,待国家安定后再全面推广。”
刘辩未置可否,郭嘉看着手中的水泥道:“孔明,我跟你探讨一下,假若敌方拿到水泥成品,能否测知其成分、配比及工艺流程?”
“不能!”诸葛亮目露确定的神色,“花岗石、铁矿石、石灰石、河卵石等各类石材成分非常接近,目前尚没有手段探测到其成分和比例,至于工艺,从成品上更无法探知。”
随后,几人进入沟内来到了兵工厂。
进入巨大的山洞中,只见山体内被分隔成锻铸区、部件区、组配区、试验区、成品区等若干个区域,到处人员穿梭、热火朝天,炉火声、锻击声、铁器撞击声与人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紧张繁忙的景象。
诸葛亮直接引领几人来到成品区,指着分类堆放的铠甲,介绍道:“目前兵工厂主要在集中赶制铠甲,铠甲分为骑兵铠甲,战马护甲、步兵铠甲三种。”
说话间,诸葛亮拿出一套成品,这是一套玄色铁甲,是将铁锻铸成铁片,再将铁片连结而成,做工精细,防护性能强。
打量着眼前的铠甲,刘辩心中震撼不已。西汉以前,华夏国战士铠甲以藤、木、皮革等为原料制作,尤其是秦代铠甲,由皮革、织棉结合而成,是当时最高端的防护铠甲。
汉代以来,随着铁的应用,开始出现了皮革与铁结合的铠甲,即在前后心部位加装铁片,增强防护性能,目前军中大量使用的是铁皮甲。至于这种纯铁做的铁甲,只在曹军虎豹骑中装备。
刘辩从诸葛亮手中接过铁甲,用手掂了掂,感到铠、甲和头盔重量约有50余斤,随后将这套铠甲给自己穿在身上,拔出佩剑舞了几合。
接着,刘辩又看了战马护甲和步兵铠甲,战马护甲也是玄色铁片做成的铁甲,步兵铠甲则为铁片与皮革结合而成的铠甲。显然,步兵铠甲已比现时其他军队有了改进。
看完之后,刘辩脱下了铠甲,虽然他的身体素质强于常人,此时头上已开始冒汗。
刘辩问诸葛亮道:“这种铠甲目前制了多少?”
诸葛亮道:“骑兵、战马各五千套,仅占总装备量的五分之一。”
此时,在刘辩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套铠甲,就是锁子甲,由铁丝和铁环编织而成,轻便灵活、透气性好且防护性能强,这种铠甲在大唐军中曾大量使用。
听到诸葛亮之言,刘辩道:“这种玄甲防护性能绝佳,但重量偏大,灵活性也差些,一般士卒可能驾驭不了。”
诸葛亮答道:“在试制过程中,我和德衡已发现了此弊端,正式制造中我们尽量制薄了铁片,以降低重量。”
刘辩点点头,用手比划着说道:“我说一种办法,你俩看看能否做得来。就是把铁拉成丝,形成铁丝和铁环,然后可以做出两种铠甲,一种是全部用铁丝和铁环编织而成,另一种是将目前的玄甲上臂膀、腿等部位用铁丝编织,这样既降低重量,也增强了灵活性。”
诸葛亮一听,目光闪现出豁然开朗的亮光,他转回头看向马钧,马钧也连连点头:“可以做!可以做!”
其实锁子甲制作难度并不大,只是两人均没有想到这种思路,制作过程也可能费时费工,产量上不去。
诸葛亮回头对刘辩道:“这种甲也有软甲的特点,用途更广,我们可以做,只是制作周期较长。我们想,先用铁丝和铁片结合,尽快给玄甲军装备铠甲,随后集中生产这种软铁甲,用于轻骑、步兵。”
刘辩心中欣喜,说道:“你们的想法很对,必要时可以增加工兵数量。”
诸葛亮回头与马钧商量数语后说道:“主公,这条沟内已集中了一万人,其中保卫人员五千,工兵五千。这五千名工兵,水泥厂两千,兵器厂三千,人员已经足够。我们再优化一下工序,还能提升一些效率。”
随后,几人又来到另一间石室,只见诸葛亮上前揭去石室正中的红布,一尊铸铁大炮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刘辩一见,不由心跳加速,小跑几步到得近前,用手抚摸着炮身,这就是后世才有的“红衣大炮”呀!
“红衣大炮”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由欧洲人发明,在大明朝时才传入华夏。
这诸葛亮、马钧两位三国奇才组合在一起也太牛了吧,整整让历史进步了十四个世纪。
见到刘辩的神情,诸葛亮、马钧亦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