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主角高光时刻
其一:永安宫搏杀李儒
【21世纪青年刘辩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少帝刘辩。刚苏醒过来,正逢董卓派谋士李儒携毒酒前来鸩杀,刘辩身处绝境,命悬一线。】
一曲舞罢,李儒催促道:“殿下,该饮酒了!”
“是的,也该结束了。”刘辩将手伸向酒觥,但却电光火石般划向近旁两名甲兵的脖颈。
两名甲兵顿时身形一萎,气息全无。
随后,刘辩身形如电射出,呼吸间结果了殿内所有甲兵的性命。
及至李儒反应过来,刘辩已死死扣住了李儒的脖颈。
“殿下、殿下,饶命啊……”意识到危险的李儒立即连声向刘辩求饶。
“饶命?汝等及董贼之流可曾饶过大汉忠臣良将之命,可曾饶过大汉无辜子民之命?汝等罪恶滔天,天不容赦!”
说完,刘辩满面悲愤,猛一发力,拧断了李儒的脖颈。
看到满地尸首,唐姬惊得大气不出,身体像筛糠似地颤抖起来。
其二:虎牢关击伤吕布
【刘辩逃离洛阳后,赴酸枣参加诸侯会盟。在张辽温酒斩华雄后,吕布率军来联军营前挑战。】
只见吕布在朝阳之下: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连环铠,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袁绍回头问道:“谁敢出战?”
只见一将挺枪而出,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不到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
又见上党太守张扬部下穆顺出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划为两半。
众人正惊悚中,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飞马出战,不到十合,武安国左臂被斩断,双锤落地。
这时,公孙瓒挥槊而出,战不数合,公孙瓒败走,吕布催马追来。
正危急间,一银甲银铠、手持方天画戟的青年将领挡在吕布面前。此人正是刘辩部将薛礼薛仁贵。
在众人面前,出现了一幕奇特的画面:一人红衣红马,一人银甲白马,两人都使方天画戟,犹如两条蛟龙,时而腾跃,时而飞舞,打得天昏地暗、不可开交。
见两人势均力敌,刘辩打马加入战局。吕布顿时落入下风。
“啊~”突然,吕布惨叫一声。只见其左臂血花飞溅,一块血肉飞落,吕布打马逃走。
刘辩挥剑高呼:“吕布大败,各部兵马速速夺关!”
其三:青州府施行新政
【刘辩兵分两路,顺利剿灭青州黄巾,收服降兵70余万。朝廷封刘辩为镇东将军,领青州牧。】
在刘辩被封青州牧后,当即推行一系列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举措。一时间,青州上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其主要举措:
一是行屯田。对黄巾降兵筛选青壮者作为预备役部队,实行军屯,平时垦荒种田,战时上阵杀敌。对老弱者,实行民屯,自给自足。
二是均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将所有土地,包括被世家侵占的土地,全部划分给佃农、百姓耕种。州内免税三年。
三是兴科举。州内所有官吏,包括郡县吏,均实行考试制,由能者任之。贫苦百姓、世家一视同仁,凡吏必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是办学堂。遍访华夏英才,筹办青州书院、青州军校、青州医学院,培养训练文武俊杰。
五是辟财源。建办贡酒厂、制盐厂,进行古酒蒸馏提纯、海盐熬制,成功批量生产“状元红酒”、“青州精盐”,迅速壮大了青州财力。
其四:临淄城研制火药
【在建办贡酒厂、制盐厂的同时,刘辩秘密建起了兵工厂,由诸葛亮具体负责。刘辩将自己草拟的《火药制造术》及配方交于诸葛亮,嘱其用心试验。】
过了数日,刘辩来到兵工厂,见到了略显疲惫的诸葛亮。
诸葛亮首先拿出刚刚制成的连弩样品,这是一个中型弩盘,上面分两层搭载20支弩箭。诸葛亮轻轻拨动弩盘上机关,20支弩箭便同时射向50步外的箭靶。
此弩箭杀伤力极大,一击便能射杀四、五人,而且比正常弓箭小巧,便于携带,如配发骑兵威力更大。
刘辩甚为欣喜,当即命名其为“诸葛连弩”,诸葛亮感激涕零。
众人又来到一土坡前。
土坡上已摆放着一个用石头凿成的坛子,里面装满了黑色的粉末。诸葛亮小心翼翼地将其封口后,让工兵将其埋在前方50丈外的土墙下面。
诸葛亮让所有人爬伏在土坡下面,然后挥旗示意远处的兵士点火。
所有人都有些期待,尤其刘辩感到心跳加快了许多。
“嘭!”一声天崩地裂的声音突然响起。
刘辩起身望向前方,只见原本犹如城墙般高大厚实的土墙已全面崩塌,尘土飞扬,地面还在微微震动。
成功了!火药研制成功了!
这可是今后战场上碾压对手的绝对“杀器”。刘辩欣喜若狂。
其五:临淄城把酒誓师
【建安二年二月,袁术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刘辩义愤填膺,誓师征伐。】
青州,州牧府大堂内。众文武肃立堂下。
刘辩两眼泛红,义正辞严地说道:“袁氏家族世受皇恩,位极人臣。当此汉室危难之时,袁术包藏祸心,不思知恩图报,反而行忤逆之举,颠覆皇权,篡汉自立,实乃国贼叛逆也,豺狼畜牲也!”
刘辩回过头,让侍卫奉上状元红酒,为每人斛满一碗。
刘辩率先仰起脖子灌下一大碗后,大声道:“饮罢此酒,我等将分赴南北,决战沙场。此酒既是壮行酒,也是道别酒。出征之前,我心生感怀,即兴吟之,以明心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二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光熹耻,犹未雪。东归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九州山川。
壮志饥餐逆匪肉,笑谈渴饮敌酋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刘辩一字一顿、抑扬顿挫的吟诵着,尽显沧桑悲壮之感,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弦。
刘辩借用岳飞《满江红·写怀》,对其作了多处修改。其中“光熹耻”,意指光熹元年刘辩被董卓废黜的耻辱;“东归恨”,意指献帝刘胁在东归途中遭受的种种屈辱。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众人品味着诗句,受其情绪所感染,一时之间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刘辩轻按双手,目含郑重之色,说道:“无论何时何地,我等皆要不忘我辈之理想和使命。我等之理想使命,不单是一统山河,复兴大汉,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六:徐州城末路吕布
【刘辩南征袁术需借道徐州,吕布却暗通袁术,假意借道实则设伏,欲与袁术合击刘辩。这一切,均被刘辩识破。】
徐州城外。吕布、高顺率八百陷阵营兵卒来到二兵团军前。
薛礼见吕布走近,便将袁术使者带出,指其曰:“温侯可识得此人?”
吕布面色一怔,未置可否。薛礼继续说道:“此人正是从温侯处欲返回寿春的袁术使者。此人供称,温侯欲与袁术合谋,伏击青州讨逆大军。不知温侯作何解释?”
吕布面露窘迫之色,否认道:“我不识得此人,更无与袁术合谋之事。”
薛礼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吕布写给袁术的书信,道:“这里有书信为证,温侯何必执意诡辩呢?”
吕布见事已败露,便心中一横,目露厉色,大声道:“既然如此,无需多言,汝等就与我马上一搏,谅汝等尚无本事强行过境!”
薛礼依然微笑道:“温侯,袁术称帝乃叛逆之举,人神共愤,你不仅不讨之,反而与其沆瀣一气,阴谋伏击正义之师。有道是,阳关大道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行。看来你气数已尽,休怪我送你归西。温侯,为公平起见,我与你斗将,若你胜我军退回青州,若你败则自裁之。”
吕布打马上前,大声道:“希望你言而有信。”
薛礼挥舞方天画戟向吕布杀去。
二马相交,两柄方天画戟重重击在一起,突然犹如天崩地裂般一声炸响响起。
响声过后,薛礼束马原地纹丝未动,而吕布的赤兔马却后退了两、三步。
吕布心中一愣,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疼痛由双臂向胸背传来。
正迟疑间,薛礼的第二击又迅猛袭来,吕布连忙挥戟应对。
接着,薛礼一招紧似一招,招招致命。
终于,两人交手不到五十招,吕布跌坐地上,薛礼的方天画戟正停在吕布脖颈处。
薛礼问道:“温侯,汝还有何话可说?”
吕布颓然坐在地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脆弱、无力和绝望。
过了一会,吕布面如死灰,闭上双眼,手持佩剑抹向脖子。
“奉先将军,且慢动手!”突然,刘辩的声音在薛礼身后响起。
听到声音,吕布睁开双眼。
刘辩看向吕布道:“你本世所罕有之人杰,然你往往是非不分、见利忘义,且反复无常。早先因一己私欲诛杀丁原,而后认董卓为父,尤其当下竟能与叛逆袁术媾和,甘愿为其帮凶,实在令人不齿。本将军念你曾有诛杀国贼董卓之功,给你一次机会,你可愿降?”
闻言,吕布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后又光芒尽失,决然道:“吾心已死,意已决。今日之结局,实乃我咎由自取。”
吕布说完,即自刎而亡。
其七:寿春城剿灭袁术
【刘辩率军合围寿春城,二、四兵团一明一暗,一击而袭破寿春。】
刘辩见二、四兵团已完全控制寿春城,便向杨州刺史府走去。
此时虽处深夜,但寿春街道上依然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奔跑的军卒。
刘辩在青州军卒引导下进入刺史府后堂,亦即袁术的“皇宫”。
周瑜等见到刘辩,连忙施礼拜见。刘辩向袁术看去,只见袁术瘫坐地上,衣衫不整,貌似从床榻上捉将下来。
见到刘辩,袁术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匍匐向前,跪伏在地言道:“镇东将军,请念在吾曾参与酸枣会盟的情份上,饶我一命吧。”
刘辩冷声道:“叛逆之罪乃重罪,依律当处极刑,岂能轻言免死!”
袁术听言,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下去。稍顷,又叩首道:“我用一物换我性命,不知可否?”
“何物?”
“传国玉玺!”
刘辩怒道:“玉玺乃国之重器,岂容汝等宵小私相授受,甚至用作交易。”
刘辩拔出腰间佩剑,扔向袁术,背过身去,负手而立。
袁术拾起宝剑,一脸复杂之色。过了一会,方挥剑划过脖颈。
其八:幽州城袁绍自焚
【袁绍率军北上幽州,与公孙瓒苦战数月,终于剿灭公孙瓒。返回冀州途中,遭到刘辩部将张辽伏击,袁绍带领残部败退回蓟县城内。不料,张辽当夜又攻破蓟县城。】
情急之下,荀谌带众人袭入巷道内一家车马店内。
荀谌一行换上便服,自己和袁绍扮作掌柜、东家,其余亲卫扮作店员和住客。
过了一会,天光放亮。街巷上传来一阵嘈杂之声,原来是张辽组织军队开始逐家逐户进行清查。
车马店内众亲卫皆面露惊惧之色,荀谌对众人道:“此时此刻,唯有各行其事,随机应变,切不可自乱阵脚。否则,死路一条。”
不一会,数十名军士进入车马店内。一都统模样的将领问道:“店员多少,住客多少?”
荀谌答道:“本店共有店员11人,住客200余人。”
听完此言,都统眼中一跳,吩咐随身军卒将车马店四面围定,并派人前去向张辽报告。
随后,都统对荀谌道:“将所有人员全部召到庭院内集合!”
荀谌心道不好,却仍依言让店员去叫人。随之,店内人员陆陆续续走出房间。
正在这时,有三、五名异常惶恐的住客刚出屋又返身向屋内逃去。都统见状,扬刀向其追去。
然而,此时店内所有人俱拿出兵器,与军卒战到一起。由于军卒人少,双方激战中渐渐处于劣势。
正在街头巡察的张辽,听到急报当即带兵赶了过来。
张辽加入战斗后,袁营亲卫很快死伤殆尽。
张辽凝视着荀谌问道:“汝是何人?袁绍在哪里?”
荀谌答道:“吾乃荀谌,我家主公有恙在身,正在屋内歇息。”
“将军可是虎牢关前斩华雄之张辽乎?”正说话间,却听一道声音自身后传来。
众人回身看时,却见袁绍在一亲卫搀扶下站在正屋门口。此时的袁绍不再神情呆滞,而是一副头脑清醒、目光明亮的神态。
张辽当即回道:“某正是当年斩杀华雄的雁门张辽。”
袁绍接着问道:“不知将军因何对我赶尽杀绝?”
……
张辽觉得与袁绍多说无益,遂凛然言道:“某不想与你多费口舌。我家主公有几问,让我转汝。一曰,当年征召董卓入京系你之策,引狼入室、毁汉根基,汝当何罪?二曰,献帝东归途中,汝曾参与争夺天子,意在挟持天子,行忤逆之举,汝当何罪?三曰,公孙瓒多年抗击乌桓,威震外邦,乃民族英雄,汝却因个人私利逼其自焚,汝同内奸何异?四曰,袁术叛逆,汝既不讨伐,亦不声援,岂非帮凶耳?”
听完张辽之语,袁绍沉默不语,稍顷问道:“镇东将军还有何事交待?”
张辽回道:“我家主公言道,念汝曾兴兵讨董,如汝真心悔过,可免汝一死。”
袁绍听罢,微微摇摇头,嗫嚅道:“吾之今日,皆由因果。吾之罪孽,当自赎之。友若,可愿陪我共赴黄泉?”
荀谌当即应道:“主公所问,正乃在下之愿也。”
随即,袁绍手挽着荀谌之手,返身步入屋内。只见屋内早已铺满柴草,袁绍让亲卫点燃柴草。霎时,火焰汹汹、烟雾滚滚而起。
张辽面色肃穆,面向屋内微微鞠躬。
其九:许都城斗智斗勇
【刘辩在剿灭吕布、袁术、袁绍后,又袭占了洛阳、长安等司隶地区,在中原与曹操直接对垒。然而,另一位穿越者——杨修却成了刘辩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时间,疑云密布,谍影重重,双方斗智斗勇,互有得失。】
这一日,刘辩正在营帐中与荀彧商议科举之事,忽然郭嘉撞门而入。刘辩一惊,知其必有急务。
郭嘉并未避讳荀彧,直接将“青鸾”来讯呈给刘辩。
刘辩看到译文,当即心中一沉,瞬间感觉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稍顷,他深吸一口气,平息一下心绪,再次看向来讯:“青州已失,迁都临淄。”
刘辩将译文交给荀彧,荀彧看了一眼,当即惊得站立起来。
这时,马良亦进帐呈上一份急报,说道:“青州急报!”
刘辩并未抬头,打开军报看了起来。原来在荆州、许都异动的同时,杨修率精锐奇袭临淄,现已袭占青州全境。
看完青州军报,刘辩陷入了沉思之中。此次曹军举动,可谓高明至极,先是关羽兵犯九江,让距离青州最近的四兵团无暇分身,接着出兵邺城故布疑兵,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偷袭青州。所幸此前已搬迁了兵工厂及医学院、书院、军校。
刘辩亲手点燃一撮茅香,双手奉于香案之上,然后与众人一道双膝跪地,泣身道:“青州五万同胞死于非命,我等在此遥祭并立誓:他日定血债血偿,收复青州!”
众人离去后,刘辩对郭嘉道:“此番曹军之行动,可能有‘寒蝉’的情报支持,不然曹军怎会轻易长驱直入。另外,‘青鸾’可能已赴临淄,当令情报人员尽速查清许昌详情。”
其十:上清宫同窗重逢
【刘辩幼时因生母的宫女身份,不受宋皇后待见。为了保全刘辩,六岁时母亲将其送到邙山上清宫,拜史子缈为师,取别名史候。当时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亦在上清宫读书。很快,两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和玩伴。十二岁时,刘辩回到皇宫,从此与杨修再无往来。这一次,两人相约在上清宫会面,一场角逐即将展开。】
两人一步步走近,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已虚化。
刘辩凝视着杨修,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说道:“真没想到,我们会以这种形式重逢。”
杨修轻摇折扇,嘴角微扬,依然是那副潇洒不羁的模样:“是啊,谁能料到呢!”
两人轻移脚步,来到了上清宫后山。
山峦起伏,古树成荫,眼前熟悉的景色如一幅画卷般展开。
岁月无声,景色依旧,他们的心境却已在时光流转中发生了变化。
过了一会,刘辩整理了一下思绪,对杨修道:“咱们开诚布公吧,你是谁,来自哪里?”
杨修闻言一愣,随即浮上一丝别有意味的笑容,说道:“先说说你自己吧!”
“好吧!我来自21世纪,也叫刘辩。”刘辩毫不犹豫地道。
闻言,杨修惊得目瞪口呆,他的身体僵硬地站在那里,仿佛被石化了一般,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他才缓过神来,似乎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挣扎,随之抿了抿嘴唇,说道:“我叫司马德祖,来自南朝宋国,我的兄长是司马德文,为东晋最后一任皇帝。”
听到杨修之言,刘辩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
其十一:临淄阵前会曹操
【刘辩率军如摧枯拉朽般攻取许昌,一路势如破竹攻克豫州、兖州,最后将临淄城四面包围。在发起总攻前,刘辩邀约曹操在城外会谈。】
临淄城外,两军阵前。
空旷的场地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桌。长桌两侧,分别端坐着刘辩和曹操。
两人的目光交汇,仿佛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较量。
过了一会,刘辩见曹操的情绪稳定下来,说道:“我知孟德早有匡扶汉室之志,然则孟德是否想过,当今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什么?”
曹操不假思索地应道:“汉室羸弱,权臣当道!”
刘辩轻轻颔首,道:“对呀!但如何才能不再产生权臣?董卓是权臣,你曹孟德也是权臣。如果不改变这个制度,后面还能出现许许多多的权臣。”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匡扶汉室,而是复兴大汉,我们要建设一个政治清明、民众幸福、国家富強的大汉帝国。”刘辩继续说道。
曹操心中暗自思索着刘辩的话,他觉得刘辩似乎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识,但又无法完全把握他的心思。
刘辩见曹操似懂非懂的神情,继续说道:“如果临淄问题能够和平解决,我想邀请你及一些部属参与未来的国家管理,我们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听完刘辩的话,曹操眉头微微隆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疑惑,轻声说道:“我寸功未立……我也能参与管理?”
刘辩欣然一笑,和颜悦色地说:“避免流血,实现和平,对历史、对人民就是大功!”
曹操轻抚胡须,似在思索刘辩的话。
刘辩知道,此次会谈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刘辩正色道:“孟德,容你回去思考两个时辰,我们就以午时为限。午时一过,我军将全线攻击!”
其十二:洛阳城集中授衔
【曹操率部投诚,临淄和平解放。至此,刘辩一统大汉山河。献帝颁发禅让诏书,刘辩复位登基。刘辩复位后,在行政体制上实行“二相、八部”制;在军事体制上,设立中央军部和军机处,并按区域设立五大战区。为了表彰将士丰功伟绩,刘辩还专门举行了授衔仪式。】
授衔仪式的场面宏伟壮丽,气氛热烈如燃烧的烈焰。
宽广的校场上,旗随风飘扬,猎猎作响。校场中央,一座高大的台子庄严矗立。
皇帝刘辩端坐在台子中央,他的两侧分别坐着刘胁和荀彧。
将士们整齐地排列在校场四周,他们昂首挺胸,神情肃穆,仿佛在向世界宣示着他们威武与忠诚。
授衔仪式在雄壮激越的鼓乐声中拉开帷幕。
首先,由中央军部副统帅薛礼宣布中央军部授衔命令:
“授予刘辩大元帅军衔。
授予张辽、薛礼、赵云、周瑜、孙策元帅军衔。
授予徐庶、许诸、黄忠、张绣、太史慈、周泰、魏延、于禁、甘宁、李严大将军衔。……”
听完授衔命令,将士们热泪盈眶,欢呼声如雷贯耳。他们高举武器,向天空挥舞,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整个场面瞬间被欢呼声和掌声所淹没。
随后,由大汉皇帝、大元帅、中央军部统帅刘辩对将要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将领授衔。
随着司仪宏亮的声音响起,张辽等五位元帅依次走上高台。
看着五人走上台来,刘辩缓缓站起身,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走过去。今天的刘辩身着金色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令人眩目的光芒,他的神情庄重而严肃。
他一一走到张辽、薛礼、赵云、周瑜、孙策面前,目露赞赏而信赖的光芒,微微点头示意,亲手将勋章佩戴在他们胸前。他的动作轻缓而郑重,仿佛在赋予无尽的责任和荣耀。
接下来,徐庶、许诸、黄忠等十员大将走上台来,刘辩又一一向他们颁授了大将勋章。随后,薛礼、赵云又分别颁授了上将、中将的勋章。
此时,校场上的热烈气氛达到了高潮。将士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其十三:扶桑国传道讲学
【五大战区成立后,各战区分别组建远征军,陆续向罗刹、扶桑、高丽、天竺、吕宋五国展开军事行动。各战区均按预定计划,如期完成征讨任务,将周边国家全部纳入大汉版图。大汉疆域由13州拓展到30州,真正实现了四夷宾服、天下归心。在东部战区征讨扶桑国时,刘辩御驾亲征,踏上扶桑岛屿,并在福冈讲学,传播华夏文化。】
福冈学堂,是扶桑国的最高学府,汇集了扶桑国数千贵族子弟和优秀学子。
刘辩在扶桑国王陪同下进入讲学大厅时,受到了学子们的热烈欢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刘辩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步伐稳健而优雅,仿佛踏在云端。学子们瞪大了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
当刘辩开口讲学时,他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清澈而响亮,传遍了整个学堂。学子们沉醉在他的声音中,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吸引。
刘辩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道:“华夏文化,犹如浩瀚星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千年智慧的光芒。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我们将建立起和谐、友善的社会。”
接着,刘辩又讲解了儒家的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他告诉学子,仁是关爱他人,义是正义行为,礼是尊重礼节,智是追求知识,信是诚实守信。
最后,刘辩又讲到华夏诗歌之美,“诗歌能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认知的境界。”
刘辩的言辞如春风般温暖,如细雨般滋润着学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