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青鸾归来
刘辩又问薛礼、郭嘉道:“有没有杨修的消息?”
郭嘉答道:“据许昌特工线报,二兵团攻城开始后,杨修被弹片击伤昏迷,夏侯渊带数百士卒护送杨修从密道出了许昌城,估计去了临淄。”
刘辩点了点头,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出激奋的光芒,说道:“自临淄誓师出征以来,我等东剿西讨、南征北战,横扫大汉,如今又即将踏入青州。这是我军与曹军的最终对决,也是我等扫平天下的最后一战。”
“各兵团具体分工为:二兵团经由泰山郡、北海郡抵达临淄;三兵团经由济南国、乐安郡抵达临淄;四兵团经由水路出东海绕道渤海歼灭曹军水师,然后自临淄口岸登陆。各兵团自行安排行程,三日后卯时在临淄城外会合。”
刘辩说到这里,略作停顿,看了看众人,继续说道:“这次与曹军的决战,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我军都占据优势。此战的关键,一是务必扎牢口袋,封死曹军退路,决不能让曹操、杨修逃脱;二是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动用大炮,以免对临淄城设施造成破坏。”
众人离去后,薛礼对刘辩道:“主公,我已安排许诸率五千精锐驻扎于此,守卫您及军部安全。”
刘辩摇了摇头,说道:“不用了。我还是随二兵团行动吧,我也想回去看看临淄。”
“喏!”薛礼领命而去。
东京(临淄)城,曹操坐在丞相府中,面容憔悴,眼神中透出绝望和不甘。
当许都被破的消息传来,曹操如遭雷击,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他的眼神满是难以置信,然后逐渐被愤怒和痛苦所吞噬。
他瞪大血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夏侯渊,仿佛要将其生吞活剥了一般。他紧握着手中的毛笔,手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过了一会,曹操依然满面忿色,眉头紧锁,额头上青筋凸起,他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我的许都……”
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
想起许都的繁华街市、宏伟宫殿及所有的一草一木,曹操心中感到无尽的悲伤。想起自己在许都的种种努力,那里是他苦心经营的地方,那些策略和计划,如今都成了泡影。
曹操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他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一切。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权力和地位,在这一刻变得如此脆弱。
然而,曹操毕竟是一位历经风雨的枭雄,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我不能倒下!我要重整旗鼓,夺回属于我的一切!”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缓缓站起身来,手中的毛笔被重重地甩在桌几上。他的目光扫过殿中众人,脸上轻轻一笑,仿佛在掩饰自己懊恼的情绪,又仿佛在传递一种坚定的信念。
见到曹操平静下来,大殿中众人方才如释重负,感到压力骤减,大家暗自松了一口气。
戏忠上前一步,道:“许都一失,我方门户大开,刘和必乘势挥师东进,不日将踏入青州,我军需尽速应对,全力阻敌。”
曹操微微点头,道:“志才之言甚为有理,有可能此时刘和已经来到了青州界外,我军需全面动员,全力阻敌。我意由曹仁领军十万驻守北海国,由夏侯渊领军十万驻守乐安郡,对东京形成拱卫之势。我和志才统率剩余将领和军卒全力守卫东京。”
曹操顿了顿,接着说道:“东京保卫战虽然颇为艰难,但比起我等陈留起兵之时情况要好些。当年我等带兵仅数百人,无一处立足之地,尚能败而不馁,征战经年。如今我部尚有数十员战将、三十余万精兵,且占据物华天宝的青州之地。”
“只要我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能度过目下的难关,就能战胜敌人,收回洛阳、许都!”最后,曹操抬高声音喝道。
“属下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胜敌人!收回洛阳,收回许都!”众人皆齐声应道。
众人离去后,曹操独留下曹真一人,对其说道:“水军对我至为重要,除了出其不意打击敌人,还是我等的后路保障。万一东京城战事不利,我等便要从水路撤退。你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戒备,时刻待命!”
“喏!”曹真领命而去。
终于,临淄城展开了夜晚静美的画卷。
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城中的灯火渐次亮起,与月色相互辉映,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
街道两旁的古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庄重,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透出厚重的传统气息。
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了门前的石板路,也为夜晚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在街巷深处,一组宏大的古建筑群前,停放着两辆华贵的马车。
不一会,建筑内走出了三个人,一个中年文士带着一对年轻的夫妇。
中年文士看着年轻夫妇上了前面的马车,自己便坐上了后面的马车。中年文士一挥手,街巷中闪出一队骑兵,护送着马车向临淄南门而去。
马车来到南门时,领头骑兵小将上前交涉数语,便顺利出了南门。此后马车一夜奔波,经过北海郡、泰山郡,出了青州,又向任城郡而来。
天光大亮后,这队人马终于来到了任城刘辩的营地。
此时,刘辩、薛礼、郭嘉已在帐外迎候。
快到营地时,骑兵小将飞身下马,跑步上前,伏地报告道:“大将军,‘青鸾’归来!”
郭嘉看时,此小将正是“六号门”之“二号”,便向刘辩作了介绍。
刘辩甚为欣喜,着“二号”起身,便移目向马车方向看去。
却见从后面马车上跳下一中年文士,看见刘辨立即一路小跑来到近前,伏地便拜。
刘辩抢前一步,搀住文士,道:“青鸾,哦哦,公达,你辛苦了!”
荀攸道:“主公,属下幸不辱命,完成了您托负的使命!”
郭嘉与荀攸乃颖川书院时的同窗好友,当得知荀攸便是“青鸾”时,既感意外,又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