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回家过年 > 第46章 老尹求问,新初详解撒谎迷;新明回家,母亲再做修房梦

第46章 老尹求问,新初详解撒谎迷;新明回家,母亲再做修房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初看了看尹大发,笑着说道:“今天这个饭嘛,肯定是要吃的,但不是中午,你先办老赵进厂务工的事,我们回去把农税提留征收工作落实了,晚上再说。我们还有顿饭没找到着落呢!走之前我还有一事相求,这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刘厂长是不是考虑一下为村民们送点温暖,这也正是处好厂地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今后处理纠纷化解矛盾做一些铺垫?”

    刘东有些为难地说:“我们厂里只有慰问困难职工预算,没有慰问当地困难群众的开支啊?”

    新初没好气地说道:“那天你买那两条烟又哪儿来的预算啊,就当买烟给我抽了得了,给一千块钱,我们多慰问五户,其中赵大壮家算一户,人家拿去也是补交那两百块钱的农税提留。”

    赵华林一听,心想这新初抓工作也真有两下子,困难群众慰问了,农税提留的问题也解决了,关键是钱也找到了出处,虽然向企业强要有点不妥,但也是为了群众,为了大局,人家可不是想的自己揣腰包啊!就连声说:“王大学说的极是,我在这里代表赵大壮一家,也代表全村困难群众,向刘厂长,向火电厂表示衷心地感谢了。晚上这顿饭算我的,我请客。”

    刘东明白赵华林与新初是一唱一和演戏给自己看的,自己不配合演好这出戏肯定是不行的,至于那赵滑头的饭吃了后面可能多的都去了,就说道:“慰问归慰问,吃饭归吃饭,一码归一码,今天晚上六点半,还是老地方陈孬儿鱼庄,不见不散哈。”

    当天下午,赵大壮进火电厂做清洁工的手续也办妥了。两百块困难群众慰问金虽然还没拿到手,但从新初的嘴里说出来他还是相信的。在中心村八社农税提留征收大会上,他第一个走上台补交了两百块,全社除了几户在外务工的,在家的都把自己家的下欠款一次性地结清。晚上六点不到,新初和村支书赵华林、村主任石刚、村计生指导员尹大发一行来到陈孬儿鱼庄时,刘东已坐在桌上喝了大半杯茶,抽了两杆烟了。敬酒的时候,尹大发憋了好一阵才吞吞吐吐地问了新初:“王大学,你是凭什么判断赵支书在家的呢?”

    新初笑着说道:“我也是猜的。你朝着对面喊‘赵支书在家没有’后,过了有一阵他家属才回答说‘赵支书不在家,他去城里了’。我想,中间这段时间,可能是赵支书的家属在请示他如何回答我们,如果赵支书真不在家,她就不用请示,立马就回答,中间也不会有那一阵暂停了。”

    尹大发一听,这才恍然大悟过来,笑着说道:“王大学呀王大学,你果然是读了大学的啊就是不一样,我尹大发一般不服一个人,从今以后我就服你了,你随意,我自罚三杯,先干为敬!”

    进了冬月,农村也开始闲起来,大多数人早上都煨在床上睡个懒觉暖和。鞋子都是买起穿,女人们鞋底也不用纳了;衣服烂了就换新的,更不用再去穿针引线缝缝补补,针线活倒是有的,也就是订几颗扣子而已;除了做那三顿免不了饭后,就是东家长西家短地在湾里闲聊,有时也难免惹一些是非来。男人们一般在早上去井里挑几担水,也算是做个热身运动;上午东一下西一下地找点活路做,无非也就是收拾一下箢篼箩篼、拌桶架子什么的;下午牵牛转几根田坎,有干脆把牛拴在树上,几个约起打扑克;晚上鸭子也不用赶,自己就“嘎、嘎、嘎”地回来了。当然,像王道渠一类的人,不用说当场天就是在河西街上,冷场天就在上湾打麻将。

    新初母亲闲得没事,牙齿就开始隐隐作痛,她就给王道渠说自己想进县城检查一下牙齿,这回争取把这个牙痛病治断根。王道渠说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事你去就是了,我就留下来守屋。新初母亲笑着说你哪是守屋,纯粹就是我走了后一天也没有哪个说你,你麻将打得清净些。其实这么多年,新初母亲从来就没有到县城去看过病,她主要还是想去城东看看新初和小融,顺便给他们带点自家产的大米、绿豆和鸡蛋,虽然新初反复给她说过几次,叫她来就来耍,不要送东送西的,搬上搬下费力淘神的也不方便。

    自从二女儿新雁考上师范当了老师,特别是大儿子新初大学毕业在城东镇当了干部,新初母亲在河东河西两乡声望尤其高涨,不亚于当年在三江镇当“包工头”王道渠。当她背着那袋大米,提着装有绿豆鸡蛋的塑料桶上了从河东乡过来的客车,就有人从她背上接过背篼放在驾驶座位后面。驾驶员李小强忙叫副驾驶的客人给她让了座,十分嘴甜地喊着姑姑,得知她带这么多的东西是给老同学新初送去时,他开玩笑说你儿子都当官儿了哪个还要你这些?新初母亲紧紧地抱着那个塑料桶,生怕弄坏了鸡蛋,客客气气地回道:“新初刚参加工作,当个啥子官啰,也就是个干部,就算是当了官又怎么的?当了官还不是要吃白米干饭?”

    新初从中心村回来,刚一下长安车,从背影就认出来楼下那个背着背篼、提着塑料桶的人正是自己的母亲,忙跑前去接过背篼自己背上,心疼责怪道:“妈,我给您说过多少回了,您又大背小包的带这么多东西,这赶车上下的多不方便?!”

    母亲笑着说道:“声音小点,免得别人听到焦人得很。这点东西又不重,你放下还是我来背,免得把你西装弄脏了。”

    小融一打开门,就要去接新初的背篼,新初忙说:“这个重得很,你搬不动,赶快去接妈手里的东西。”

    小融这才看见婆婆跟在后面,赶忙接过塑料桶说:“妈,你老大远的过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多不方便呀?!”

    母亲见了小融,无比亲热,笑着说道:“一路上都是坐车,又不是走路来的,这点东西顺便就带过来了,有啥不方便的?”

    见小融干呕了两声,就要往厕所跑,生了五个孩子、引产了一对双胞胎的新初母亲一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不放心地跟在小融后面说:“刚开始这一两个月反应要大些,你又是第一个,过段时间就好了。”

    小融听了心里暧暧的,感觉这个时候有婆婆在身边完全不一样,那新初毕竟是个男人,跟他说什么也不明白,就说道:“嗯,刚开始那几天还要厉害些,这几天好多了。”

    母亲接着说:“你自己晓得把自己照顾好,把身体养好,莫着凉了,男的这些方面啥都不懂,是靠不到的。”

    新初笑着说:“妈,我比老汉怕还是要好些哟?我现在又开始学做饭了。”

    小融忙喊冤道:“妈啥子好?好意思说做饭,就煮得来个稀饭面条,吃你几顿饭,人都清口水直流!”

    母亲一半像是在责怪新初,一半又是在提醒小融:“一天光吃稀饭面条可不行,对大人细娃儿都不好!”

    小融一听到“细娃儿”这几个字,一下羞红了脸。新初却兴奋起来,忙问:“妈,您不是最看得准生男生女了吗?你看小融要生个啥子?”

    母亲见小融怀了两个多月了,反应还如此强烈,再看她的面容也大不如以前,心里大致晓得结果了,嘴里却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只要是小融生的,当妈的就喜欢,就像宝贝一样稀奇。”

    小融连忙告状:“妈,您那大儿子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得很,他还说主要是您想要儿不要女。”

    母亲狠狠瞪了一下新初,又侧过头来看着小融说道:“像小融这样的,莫说生一个女儿,就是生两个三个,妈都是喜欢还不及呢!”

    小融听婆婆这么一说,也不像是假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其实新初才是一个喜欢女儿的人,他一天这样关心生儿生女的问题,完全是因为从小到大受大人们的影响,还有就是他知道言不由衷的母亲心里对孙子该有多么的渴望。不过,从母亲轻描淡写的话语和表情中似乎也明白了十之八九,便也不再追问,他轻轻地抚摸着小融的肚皮上的睡衣,美美地睡着了。

    母亲斜卧进屋门口侧屋的单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实她根本也没想到要睡,灯也没关掉。她已经三次穿过客厅去阳台的洗手间,顺便去明娃子卧室看看,她要知道明娃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但她终于还是没有熬住,居然躺着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等新初和小融吃了早饭上班去后,母亲这才去了新明的房间,大声呵斥道:“你个充军的太阳都晒到屁股上了,还睡?”

    新明笑着回答了一句:“这大冬天的,早上哪儿来的太阳。妈,您几时来的?我困得很,再睡会儿起来陪您。”扯过被子把头裹住继续要睡。

    母亲上前把被子一把掀开吼道:“妈哪要你陪,还不快点滚起来吃了饭去学电脑,你一天就不晓得像你哥那样干点正事,就跟你老汉一样,让妈一辈子都省不了心。”

    新明再也不好意思睡下去,揉着眼睛说:“妈,你看我初中都没有毕业,哪学得懂这个电脑?我想跟您回去,过了年就去广东打工。”

    母亲没好气地说道:“我也正要说这话呢,你一天吃大哥大嫂的,住大哥大嫂的,也不见学好,还是日不归家夜不落屋,在外头丢人现眼的,不如跟我回去务农。说到打工,你看我们队上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哪个在外打工没挣钱?好几个春节回来就要修新房子了,哪像你一天到处游荡没个着落?”

    小融回家后,婆婆早已把饭菜做好,热在锅里,她很少回家能吃上现成的,心里想家里要是有个老人在该有多好啊。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知道婆婆是一家之主,新明没有成家她是不得来的,再说要婆婆把公公一个人丢在家她也不干啊。自己的爸妈倒是可以,但母亲那个性格是她是看不来谁,谁也看不来她,三不打时见个面住上几天还可以,要是长期和她住在一起,那可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新初那脾气,肯定受不了。想到这里,她不禁叹了口气说道:“妈,您难得下来一趟,就在这里多耍几天嘛。”

    新初母亲何尝不想,她倒不是想耍几天,而是想帮几天,毕竟小融怀有身孕,自己这个时候不多加照顾,怎么说得过去?她又给小融夹了几个菜,笑着说道:“小融你也知道,妈哪儿走得开啊,你现在也还行动方便,再过几个月,妈就下来守到你直到把我孙子生了。”

    新明头也不抬,像是对新初在说话:“我也跟妈回去了,这个电脑确实也学不会,再说学会了也不知有个啥用场,我跟妈商量好了,春节后去广东打工。”

    新初听了不假思索道:“这样也好,队上出去打工的,都挣得到钱,我就不相信我们屋头的人就不行,只是出去了再也不能干那些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事,一个人一定要走正路,干光明正大的事,钱多钱少不要紧,不能再出事,再出事你这一辈子就真的毁了。”

    新明赶紧保证:“你们放心,我新明再也不得干那些出格的事了,妈您等到起,我一定把钱挣回来把新房子给您修起。”

    母亲开心地笑了,她冲着新明说道:“你当真把钱挣到把新房子修起,再把媳妇结了给妈生个胖孙子,妈这一辈子也就享福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