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张鲁求和

第四百九十七章 张鲁求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强端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他一面派人往下辨报信,一面准备阻止雷定。

    李通兵马就是从他的防区放过去的,氐族毫无准备遭遇赵云,也是他配合的结果。

    正好张卫差人叫他与雷定去议事,他怀疑事发,就干脆直接起兵,名义是反对雷定吞并窦茂部众。

    张卫去叫人,没想到氐族内部先打起来了。

    心中忧虑阳平关形势的他,舍弃氐族先行撤退。

    这样,强端更是宣传汉中军抛弃他们,轻松引导部众投靠新西凉军。

    赵云、张合等兵马一到,雷定被乱军所杀,自此武都郡的氐族,在强端带领下归顺童远。

    不久前,李通在强端的接应下,走山路绕至张卫军后方。

    这强端久居武都郡南部,早与新西凉军有所往来。

    氐族也是各个部落自行管理,其他如窦茂就亲近韩遂,雷定亲近张鲁。

    这次张鲁许诺重金和粮食,让他们起兵相助。

    童远采用贾诩将计就计的建议,干脆让强端暂时待在对手那边,等到关键时刻再背刺敌人。

    在统一认识,确定将向西战役彻底进行下去以后,他们就使出了李通从强端防区通过,偷袭阳平关的奇谋。

    此刻,阳平关虽有五千住军,缺根本没有能人统帅。

    守军猝不及防,除了通知前方张卫、后方张鲁外,没有其他办法。

    他们又根本不知有多少敌人,有人早听说新西凉军不可抵挡,前面还在抵抗,后面就有人开溜。

    李通不要命地亲自爬长梯,登上关墙,接连杀敌五十余人。

    汉中军守将的亲卫部曲根本挡不住李通的勇武,其余士卒更是胆怯,最终阳平关仅一天就被李通拿下。

    张鲁大惊,急忙让败退下来的杨任、杨昂反攻阳平关。

    这支战败兵马反复奔走,士气低落,自然对李通把守的阳平关,无法造成威胁。

    阳平关无比险要,却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

    从阳平关向北可以走陈仓道直抵关中。

    向西可以进入武都郡,再转入岐山道到达天水、陇西。

    向南扼守着金牛道,这条入川主要道路之一。

    东边则是汉中,另外还有各条路通往长安、巴中、上庸等地。

    但是,没有阳平关几乎哪都去不了,除非贴着关隘南边从定军山绕行,或者贴着北边走马鸣阁道。

    这对于背后有新西凉军的张鲁兵马,显然不可能。

    因此,张卫剩下的大军被彻底围困。

    之前还能指望的山路,因为强端的倒戈,也无法通行了。

    就算不顾背后的张合、赵云等人,强行反攻阳平关,也还是要走一段栈道的。

    这段栈道末端已经被李通控制,他们就算兵马再多,也无力回天啊。

    运送至前线的粮食仅能支撑一个月的时间,这支大军从各种角度来看,都前途堪忧。

    甚至郝昭、吕建也引兵从褒斜道杀来,防守此处的杨昂兵马人数虽多,却十分惧怕刚击败他们的郝昭。

    张鲁当然知道情况有多么紧急。

    被围困的是他最强的兵马和弟弟张卫,最坚固的阳平关已丢,西边北边都有敌军。

    他颇有些后悔听信了韩遂和曹操的鬼话,去招惹恐怖的童远。

    他有一点投降的想法,却很不想失去连续三代人积攒下来的“五斗米教”成果。

    现在正值乱世,他安抚一方发展农业,教众发展势头迅猛,这也是他割据汉中的基础。

    放弃割据,也意味着失去许多。

    功曹阎圃虽然职位低,但颇有才智,

    他劝说道:“如今兵败而投降,最后结果恐怕不妙。实在不行,可以分兵坚守南郑,主力退往巴中,依附巴人部落王杜濩和朴胡,稳固当地然后再投降,结果会好得多。”

    张鲁知道阎圃的办法有助于他投降以后,保留一定的地位。

    这多多少少能减少三代人积累的损失。

    他欣然同意,于是调动物资人口往汉中东南的巴中,反让巴人杜濩、朴胡守卫南郑。

    张鲁这么做,有助于推动巴人汉化,稳固偏远区域。可是汉中本地大士族杨家就不愿意了。

    杨松对张鲁提议:“我军既然坚守,就应该广泛联络友军。”

    “韩遂兵多粮少,一直渴望用西凉马交易汉中粮,此时可以允诺给他非常优惠的价格,求其出兵猛攻童远。”

    张鲁之前有投降想法,现在见重臣杨松这么说,又想坚持下去。

    最终,他左思右想,决定和谈,但不彻底投降。

    ……

    童远听说张鲁派人来和谈,而非投降,觉得其不可理喻,想要打发使者走人。

    这种局势只要再进攻一个月,不仅仅能拿下汉中,还包括巴中和上庸,都要纳入他的统辖。

    贾诩却道:“主公,我部完全可以拖住张鲁以取得更多好处。”

    童远知道贾诩对整个西边的局势非常了解,他说可以取得更多好处,就一定能比打张鲁得到更多。

    “难道是刘璋?”

    毒士微微一笑,说道:“主公英明,夺汉中而不取巴蜀,非上策也。”

    “我军大破汉中军,巧取阳平关,巴蜀必然震动。刘璋没有争夺天子之雄心,可借势收服之。”

    这个建议是建立在刘璋长期与童远合作的基础上。

    自刘璋的父亲刘焉开始,就与张鲁、刘表争斗不断,且愈发处于劣势。

    此时的天府之国仅有成都平原稳固在汉人统辖之下,其余北边氐族、西边羌人、东边巴人、南部的南蛮豪强,无不时常袭扰。

    刘璋在其父亲病逝以后,只能维持局面,根本无法开拓。

    幸好童远长期与刘璋贸易。

    自西域至陇西,再到成都的商路,让西川也能日渐繁荣。

    由于东汉末年西凉三辅大乱,有数万家百姓进入益州避难。

    刘焉入川后,就将这批流民组织起来,开垦土地编练成军,名曰东州兵。

    东州兵虽然在当地已有田产,一些军吏成为地方豪强,但听闻故乡安稳多年,甚至繁荣起来时,多有向往之心。

    此外,西川也有不少人是跟随刘焉入川,其中不乏与刘焉类似,颇有能力和雄心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