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后序
班《志》有言曰(1):“小说家流,千三百八十篇,盖出乎稗官道途之说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苟致远而不泥,庶亦几于道也。矧善其事者必利其器(2),寻其波者必讨其源。吾见其决泄古先之道,发扬翰墨之精,莫不由是四者,方传之无穷乎?苟阙其一,虽敏妙之士,如廉颇不能将楚人也。尝观《茶经》、《竹谱》(3),尚言始末,成一家之说,况世为儒者,焉能无述哉?因阅书秘府,遂检寻前志,并耳目所及、交知所载者,集成此谱。闻之通识者,识者亦曰可,故不能弃。其冠序则有骑省徐公述焉(4)。敢以胸臆之志,复书于卷末云。时皇宋龙集丙戌雍熙纪号之三载九月日(5),翰林学士苏易简书。
【注释】
(1)班《志》:指班固《汉书·艺文志》,《汉书》中的一篇,由刘向《七略》删节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
(2)矧(shěn):况且。
(3)《茶经》:唐陆羽撰。首部谈论饮茶的专著,共三卷。《竹谱》:旧题晋戴凯之撰。是专记竹事的谱录著作,共一卷。
(4)骑省:官署名。唐代门下省、中书省皆有散骑常侍,故称之为“骑省”。
(5)雍熙:宋太宗所用年号,共4年(984——988)。
【译文】
班固《汉书·艺文志》有言道:“小说家这一流书籍,共一千三百八十篇,大体出于稗官记录与道听途说。孔子说:即便是小道,也一定有可观之处。”只要致远而不拘泥于其中,差不多也可算接近于道了。何况想要圆满完成工作的人必定要先改善工具,追寻水流者一定要追溯到源头。我发现要阐发古代圣贤的道理,发挥文章书画精妙之处,无不需要笔砚纸墨,方才能传之无穷。如果缺少其中之一,即使是敏捷颖悟之士也无法书写,就如同廉颇不能统率楚国军队。我曾经阅读《茶经》、《竹谱》,此二书尚且言要记述茶与竹的来龙去脉,成一家之说,更何况我家世代为儒者,怎能对笔墨纸砚不加记述呢?于是阅览宫廷藏书,查找古人的相关记载,再加上耳闻目睹以及友人所记述的,汇集成此《文房四谱》。我将此事告知博学通识之士,他们也说可以,因此不能弃置不理。为此书作序的是骑省徐铉先生。我也斗胆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题写在卷末。皇宋雍熙三年丙戌九月某日,翰林学士苏易简书。
黄廷鉴跋
此书向无善本,照旷阁刊《学津》时,出其家藏抄本属校,谬误殆不可读。雠勘再三,粗成句读。而中如《文嵩四侯传》及《墨谱》中段温赠答书状十五首,不见于他类书征引者,概从阙如,缘是录副未梓。己卯冬,晤钱塘梦华何君,云近得鹤梦山房旧抄完本,从之借校。今春梦华何君携书来,知又新从振绮堂汪氏本校过者,狂喜欲绝。鉴遂从两本合校一过,补卷一《笔之杂说》脱文四十二条、卷二《笔之词赋》一条、卷三《砚之叙事》九条。其余阙文错字,约计二百八十余字。其异同处两通及存疑者,不计焉。是书至是可称完善矣。特未知视《敏求记》所云绛云勘对疑似之本,相去又何如也。拙经老人黄廷鉴识。
【译文】
此书向来没有善本,照旷阁刊刻《学津讨源》的时候,拿出其家藏抄本托我校勘,谬误之处多得几乎无法阅读。经过反复校勘,大致可以读通成句了。但其中如《文嵩四侯传》以及《墨谱》段成式、温庭筠赠答书信十五篇这类不见于其他类书征引的,一概未加校勘,因此只是抄写了副本而没有刊刻。己卯年冬,我与钱塘人何元锡(号梦华)会面,他说新近得到鹤梦山房旧抄全本,我从他那里借来校勘。今年春,何君携书而来,得知他又根据振绮堂汪氏藏本校过一次,不由欣喜若狂。我于是以两本合校一遍,补上了卷一《笔之杂说》的脱文四十二条、卷二《笔之词赋》一条,卷三《砚之叙事》九条。此外的阙文错字约有二百八十余字。至于文字虽有异同但可两通或存疑之处,则难以尽数。此书到此可称得上完善了。只是不知相比钱曾《读书敏求记》中提及的钱谦益绛云楼校勘本,又有什么不同。拙经老人黄廷鉴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