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沈阳
铁岭,赵本山口中的大城市!
但是在明朝,铁岭真的不算什么大城市,因为后金军队打铁岭非常轻松。
这个时候的努尔哈赤的野心不是小小的铁岭能够满足了,他的目标是沈阳。
明军在他的眼中似乎真的相当菜鸡。
打仗这玩意,其实和赌博很像,赢得越多越想继续赌下去,而赌博只是单纯的赢财,而打仗不仅能掠夺财富,还能够杀人来满足自己的刺激感。
这也是努尔哈赤风评不大好的原因。
毕竟,人是杀不完的,这种行为也确实是无耻的很。
沈阳的兵力其实没多少人,清朝这边说有七万,根据熊廷弼的说法,估计连三万都够呛,再加上吃空饷,估计最多也就两万五千人。
沈阳属于辽东重镇,本身就是典型的城墙高,不容易攀爬,而在沈阳城外,明军还挖了很多深沟,守城的官兵也是相当有战斗力。
后金方面,努尔哈赤本来在打算拿下铁岭之后就马上打沈阳的,结果被李永芳给劝住了!
李永芳告诉努尔哈赤,熊廷弼来了,这个人不好对付,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冲动。
面对李永芳的好言相劝,努尔哈赤丝毫不以为意,不就是明军换了一个领导,至于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李永芳告诉努尔哈赤,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熊廷弼虽然姓熊,这个人却并不熊,他都这样了,明军的战斗力自然是起来了。
而努尔哈赤确实不相信这个话的,双方接触了几次之后,努尔哈赤发现这个熊廷弼确实很难对付,就没有攻击沈阳,反而趁机灭了叶赫部,并且还和蒙古联姻,娶了一个蒙古媳妇。
这也是清朝皇帝娶蒙古女人的开始。
在忍耐了一年之后,熊廷弼被迫离开了辽东,努尔哈赤终于决定要打沈阳了!
沈阳是辽阳的屏障,要想打辽阳必须要打沈阳,不过沈阳也确实不怎么好打,在努尔哈赤看来,就算沈阳城墙高大,守城的明军很厉害,只要熊廷弼离开了辽东。
在这个土地上,努尔哈赤觉得再无敌手
至少在袁崇焕来之前,努尔哈赤是这么想的。
天启元年三月初十,努尔哈赤到了沈阳城下,能带来的攻城器械都带了过来,于两天后在沈阳东边的浑河安营扎寨!
天启元年三月十三日,沈阳之战正式爆发。
按照努尔哈赤的设想,是想办法将沈阳城里的明军引出来,然后想办法给歼灭了,毕竟攻城这种东西死人肯定是比较多的,如果和明军打野战的话,自己这边肯定占据优势。
沈阳的守将名叫贺世贤,这个人我们之前提过!
这个人属于典型的无脑猛人型。
后金那边派了几十个探子过去明军这边打探情况,贺世贤看到之后就让自己的人过去直接过去砍,再加上贺世贤从前和后金军队打过交道,这让他一度以为后金军队没什么厉害,只不过是一群菜鸟罢了。
既然对面是菜鸟,那也没啥说的了。
况且贺世贤还喝了酒,所谓酒壮怂人胆,那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贺世贤带着人从沈阳冲了出来,有人劝贺世贤不要冲动,贺世贤压根不听,反而宣称要
“尽数而反,要杀尽敌兵”
就这样,贺世贤带着人冲了出去,而后金军队边打边退,等到贺世贤等人同沈阳的距离拉开的时候,后金骑兵过去直接将贺世贤等人包围了起来。
贺世贤虽然比较猛,但是架不住对面人多,只能够边打边退,身上还中了四箭。
而这个时候的后金军队目地也很明确,就是杀了贺世贤,然后再夺取沈阳,眼看着沈阳要守不住了,贺世贤的部下就劝贺世贤退回辽阳,以后再做打算。
却没有想到贺世贤直接拒绝了,并且非常悲壮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以见袁经略!”
袁经略就是袁应泰,此时已经接替了熊廷弼任辽东经略。
这个时候的后金军队也已经压了过来,将贺世贤团团包围了起来,贺世贤在身中四箭的情况下接着杀敌,最后英勇殉国!
此时的贺世贤已经到了沈阳城下,在城墙观战的副总兵尤世功看到总兵贺世贤被围,心里着急的不行,带着人就出去救人,结果人没有救出来,反而将自己也给搭了进去。
眼看着明军的总兵贺世贤和副总兵尤时功都死了,后金军队发了疯一般的开始攻城,而沈阳的士兵和老百姓们也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
后金军队踩着自己人的尸体开始爬墙,而城墙上的明军也非常猛,火炮一炮接着一炮,打的炮都受不了了。
战斗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原来投降明军的异族直接反水了!
里应外合之下,沈阳城破。
沈阳城破的时候,明军的救援队赶了过来,总兵陈策距离沈阳没多远的时候,发现沈阳城破了,就打算撤了,毕竟再过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自己意思一下也就行了,不至于当炮灰。
陈策是老油条,要不然也当不上领导。
只不过,这个时候陈策想要撤退,他的手下却不答应了,尤其是周敦吉,说得那叫一个义愤填膺。
眼看着自己手下如此兴奋,陈策当即决定不走了,不过陈策虽然没有走,却也没有马上去沈阳救援,毕竟老油条陈策能到这一步,基本上不白给。
陈策带着人,在浑河两岸扎营。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想不通陈策为什么在浑河两岸扎营,毕竟自己手底下就那么多人,既然不打也不撤,留下来等着被努尔哈赤收拾吗?
其实陈策不害怕的原因就是他手底下这批兵,可以说是明末军队的战斗力天花板,比后来的关宁铁骑还要强的多。
我说这话,可能有人会反驳我。
咱们接着往下说,陈策只有6000人,人,并且还是在浑河两岸驻扎的,按理说比较分散,后金真要吃的话,是比较容易的。
可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差点没有把后金军队的牙齿给崩掉了。
在陈策带着人,在浑河驻扎的时候,努尔哈赤就敏锐的发现了这支明军和别的明军不一样,从武器到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所以努尔哈赤并没有敢轻举妄动。
这个发现,说明努尔哈赤的判断力确实好,这支队伍的实战能力也确实是非同一般。
有句话叫满人不过万,过万无人敌。
这句话,放在一般明军的身上合适,放在浑河两岸的明军身上,一点都不合适。
刚刚打下沈阳的八旗精锐,压根就不将浑河的明军放在眼里,数万八旗精锐向浑河北岸的三千明军冲了过去。
让这些八旗精锐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明军步兵非常厉害,硬是3000人同数万八旗精锐打的有来有回。
双方大战三次,后金军队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无奈之下,后金军队用起来了车轮战,主打的就是自己这边人多!
在这种情况下,浑河北岸的3000明军全部阵亡。
原本后金军队觉得浑河北岸的明军不好打,到了浑河南岸之后才发现更不好打,浑河北岸的明军武器没有浑河南岸的好,并且多数都是步兵,而南岸这边还有火枪。
这就不好玩了,后金军队冲锋了无数次,留下了无数尸体,气的努尔哈赤都干瞪眼。
不过我们说过了,后金军队的优势就是人多,最终直接将这批明军给消耗了,才取得了艰难的胜利。
关于这场战争,这批明军,若干年后的清朝在编写史书的时候,对这些明军的行为大加赞赏,也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而在浑河南边,明军还有一万步兵,而总兵李秉诚、朱万良、姜弼带着三万人也过来支援来了!
后金这边估计是太小看明军了,一个将领带了200人就过去了,直接被明军给收拾了,双方一个照面,后金这边直接跑路。
直接将努尔哈赤气的不轻,决定要亲自出战,结果被人拦了下来。
拦努尔哈赤的人里面就有他的儿子皇太极。
都说皇太极猛,那是真的猛,带着人追了明军四十多里,杀了对面三千多人,中途缴获的东西也都没有自己独吞,全部分了出去。
总之,皇太极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