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 章 袁穆阳和蒲小英各自努力
袁穆阳挂断电话,低头看自己整理的关于环境的破坏资金。
现在,已经有大面积的树木,滥砍滥伐。像蒲小英说的那样,继续下去,那漫天的风沙,就是常态。
好在国家在今年的五月八号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决定,主要内容是:(1)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审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2)规定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分工,并要求各部门应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环境保护工作,成立相应的机构;(3)各省、市、县级人民政府都应有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环境保护工作,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建立一级局建制的环保机构,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也应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农业生态;抓好老企业的污染治理,通过各种渠道解决治理污染所需资金;鼓励综合利用,对综合利用项目,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逐年增加环境保护投资,搞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建设。
袁穆阳就以这为基础,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开始大力宣传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袁穆阳在多家报纸发表文章,有蒲小英后世的事件支撑,还真的让他掀起了一股浪潮。
全国各地,看到报纸上的报道,都多多少少对于环境破坏的危害,有些了解,也多了一些关注。
那些工厂,刚开始没对这一篇篇的文章上心,直到袁穆阳写了一篇针对个企业的工厂,排放污水,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到底大不大?
他们才发现不对劲,这样继续,可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了。
可这个时候,袁穆阳因为投稿报社,每一篇文章,都有大量的读者,影响力非常的大。
而且,已经有国家的人,对于袁穆阳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关注。尤其是那些做实验的数据,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可以说,这是蒲小英和袁穆阳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蒲小英还调侃袁穆阳,有没有想过,你会有成为作家的这一天。
袁穆阳讲话了,我也是很意外的,没想到,我的潜能这么大。
袁穆阳那面,目前还算顺利,蒲小英这面,可让她有点着急上火。
上千只鸡,目前死了十多只。还有一百多只鸡,已经蔫了,不怎么吃食喝水。
蒲小英担心鸡瘟,如果是这样,那这上千只鸡,可能会陆续的生病,死去。
这马上鸡就能下蛋了,这要是都没了,那损失可是太大了。
蒲小英马上让杨玲,把目前没有症状的鸡,和有问题的鸡,都隔离开。
鸡场全面消毒,撒上白灰。时刻盯紧,又出现问题,马上把鸡抓出来。
杨玲赶紧带人清理鸡场,消毒,撒白灰。
把老师教给她们防疫的知识,全部用上。
仍然没有好转,每天都有十几鸡死掉。
蒲小英急的嘴里都起了火泡,宋磊也看着也毫无办法。
李长山更是上火,就连叶正义每天都来养殖场,一待就是一天。
直到王太奶奶听说了这事,让赵龙扶着她,来到了鸡房,用土办法,才控制住鸡的毛病。
王太奶奶说,“就这点小毛病,她要是早点过来,怎么会死了这几十只鸡。”
“太奶奶,亏的你来了,要不说上得损失多少。”蒲小英眼神微沉的看着鸡房。
“小英,什么事,哪里有尽善尽美的。有问题解决问题,你说的什么科学养殖,我这老婆子不懂,可是土法子,我可以传授经验给你们。”
蒲小英收回望着鸡房的视线,看王太奶奶,俩人四目相对,王太奶奶轻轻的点点头。
“太奶奶,你真是大宝贝!”蒲小英忍不住夸着老太太。
“你们啊,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老觉得,你们学的那些,就先进了,老办法就应该摒弃了。”
“咱们老祖宗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东西,你们才知道多少,那可都是实用的,比书本上的理论,更管用!”
“可不是咋地,太奶奶说的太对了,要不怎么您一出马,就全好了!”蒲小英吹捧王太奶奶。
“你啊,就这小嘴可乖了。这么的,我天天下午来,给这帮娃娃们,也上上课。看看比你找的那个专业的老师,差不差?”
“不用比,我都知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早知道请您出山好了。”
“你可别忽悠了,人家专业的老师教的我可不会,我就会点土方子,到时候都教给他们,我也就放心了。”
“你老这土方子,可宝贵了,你可得好好教,您老以后就是这养殖场的顾问。”
“顾问是啥?”王太奶奶问
“就是有问题,他们就去咨询你。”蒲小英解释。
“那行,我这老婆子还有点用,不吃闲饭。”
“谁敢说您老吃闲饭,我都抽他!”蒲小英说完,用手比划比划。
王太奶奶看蒲小英搞怪的样子,呵呵直乐。
养殖场可以回归正轨了,所有人的心,也放下了。
种地,种果树,种药材,盖厂房,都忙的团团转。
平安村今年的村民,没有一个出门打工的,因为在家,挣的钱,比在外打工挣的都多,谁还傻呵呵去外地谋生。
就连王家村的人,都没有出去,种地的种地,在平安村打工的打工。
一直到粮食加工厂完工,步入秋收,那才是所有人,忙到起飞的时刻。
每个人都干劲满满,今年的收成错不了,那钱挣的能少的了么?
秋收过后,一汇总,李长山激动的抱着账本,眼泪哗哗的落下来。
“宋书记,你看看,我算错没?”李长山不相信自己了。
“李叔,你没算错!你都算了不下十遍了。”
“那是真的,每家每户,今年能分八千五百六十一块钱!”李长山的嘴角上扬。
“多少?”王保惊讶的问
“八千五百六十一块钱。”李长山跟王保重复一下。
“我的老天爷啊,这可是三年的收入啊,一年就挣出来了。”
“王叔,这里还有养殖场的收入呢!”蒲小英提示一下
“我知道,我知道,咱们村民这个收入,加上在村里打零工的钱,好家伙,都快成万元户了!”
“王叔,低调低调,以后钱会挣的更多。”蒲小英看着手里的账本,心里也非常高兴。
这几年的努力,终于是见到亮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