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学习岁月其三
一穷二白的50年代,一心学习北方的时代。
学生们乘着西伯利亚大动脉列车,经过近一个月的旅程,终于抵达了各自所在学校的地方,正式开始留学生活。
韩忠岩的目的地是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工程学院,作为一个制造武器的工程总设计师,把自己的专业发扬光大,是分内之事,可小韩,还想做得更多,尤其是自己后世与绝大多数同志共同经历了人民海军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的状态,走通技术路,决定先进武器发挥巨大效能的,是人,可人,最需要的,还是先进的武器武装,回到这个艰苦而富有希望的年代,避开技术的坑,把战斗力实际提升,就是韩忠岩最想做的事。
红色联盟里,乌国的生产生活条件,确实比起首都莫斯科要好,塞城自然不必说,作为历史上北方大国在19世纪末的主要争夺地带,位居黑海,面对地中海,作为常年不冻,水深良好的军港,这里是铁幕前后的主要斗争地带,也是联盟核心军事科研密集地带,工业种类门类齐全,是最核心的科研中心,航母,巡洋舰,多数出自这里的公社船员造船厂。
来到这里,自然不能错过学习技术的机会。
韩忠岩的老师,在校的区队长,是苏维埃海军工程学院的彼得·彼得耶维奇·莫洛科夫同志,一位参加了1941年塞城保卫战的老海军。
“来自中国的同志们,你们好!”老莫对着来到学院的7名中国留学生们问好。
“经历过长达二十八年的革命,你们的祖国终于从废墟中迎来新生,经过布尔什维克中央和乌国最高苏维埃、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以及海军司令部的指示,我奉命来作为大家的区队长,你们将和1954年入学我们的同志组成海军工程学院的54届第18区队,希望大家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愉快,不辜负你们的中央局的重托!
下面,我将开始点名·····”
“韩晏杰!”
“到!”韩忠岩反应很快,点完名就答到。
“你们中国同志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太难,韩同志,请你自己取个名字吧?”莫洛科夫点完名后一脸正色道。
“什···什么?”韩忠岩顿时摸不着头脑。
莫洛科夫的话让小韩同志顿时觉得囧迫,“莫洛科夫同志,我也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啊,我是个中国人,取名也应该你这个区队长同志来取。”
“可你们七个人里,只有你是从英吉利留学回来的,你难道不知道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莫洛科夫依然是一副看戏的模样。
“那我就试着取取了,不如,我就叫安德烈吧,尊敬的彼得·彼得耶维奇同志。”小韩只能试着给自己取了个通俗的名字。
“哈哈哈哈哈···看来安德烈同志还是能随机应变的,希望你们七人在这边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十分愉快!”
点完名后,随即便是分宿舍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的宿舍是两人一间,跟小韩一起的,是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斯托耶夫斯基。从北边格勒来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学生,不似18区队其他学生一样,他的身形十分瘦小,但容貌不凡。韩忠岩只是稍微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十多年前的围城战中,幸存下来的人。
“你好,韩忠岩同志。我叫安德烈·斯托耶夫斯基,您可以叫我安德烈,我们的称呼相同。哈哈哈哈!”这个个头不高的斯拉夫人,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气场。
“你好!安德烈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