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在74年前:全新的海空征程 > 第15章 参军!

第15章 参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一百年。这是西方的说法,也暗含了海军这一高技术兵种的实质:技术、素养、文化、战略、定力、能力缺一不可。

    面对重重绞杀,现阶段的海防,立足于近海防御,建立起离岸800海里的安全线,是正道。

    韩忠岩埋头编写的《建议》,作为沪都市的直属单位,南江厂首先要向华东军区汇报。

    第一步,先扩大炮艇的生产,作为海战的主力,将来必然是要配合鱼雷艇,后来的导弹艇作为近岸防御主力。图纸在1951年的3月初,全部画制打包完毕,往军区总部发送,沪东厂正在建设中,在沪都全市的钢铁厂的配合下,东部的海防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了,全国三大海区主要造船基地需要持续发力扩大生产。

    第二步,要做到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工人培训,工厂生产,配套上下游产业链,都不能少。最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半导体,冶金,化学,微电子,钢铁,航空,航天,力学,声学一系列门类,都需要参与进来,小韩还是要去苏联留学一次,把相关的知识领域补齐,才能着手接下来的任务。

    第三步,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可在海上持续存在的巡逻舰队,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驱护舰和轻型载机巡洋舰海军编队。

    第四步,建立起有效的远中近海防御体系,配合国家整体战略的实施。

    要实现建议中的一切,就必须要参军。

    韩忠岩向华东军区司令部写下一份参军请愿书,志愿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正好北边的战事,需要技术人员多。

    在海战胜利后,军区主要的防御方向,还是海对面的强敌,盘踞在岛上的反动派。

    作为一个年龄偏高的技术人员,突然写下请愿书,领导确实不太愿意放人,谁会放一个船厂的年轻设计师上战场,太过危险。而且,相对于适龄青年来说,年龄偏大。

    作为一个出过国的设计师,韩晏杰知道祖国需要什么军舰,更需要什么样的作战飞机,需要更有力的作战体系。

    在自己的再三争取下,军区不得不同意了韩晏杰的请愿。收拾行装,去崂州海军学校报到。

    参军的任务总算达成了,接下来就是在北边了。

    1951年到1952年,主要是把海军学校的所有课程,全部学了一遍,对于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大学生来说,不能说简单,只能说是跟呼吸一样轻松。韩忠岩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学完了所有课程。部分教学人员都是起义过来的,还带着比较陈旧的海军建设思想,由于小韩的学习能力,教授的课程大部分已经没有深度,于是韩忠岩决定自己写教材,把后世学到的基础学科,海军战略教材等等后世的知识,全部编写出来,交给学校使用,完成了从学员向教学者的转变。由于教材的内容都比较超前,给所有海军指战员都是一场大的头脑冲击,他们从没想过,后来的海军发展会是深刻性的巨大变化。

    1953年1月5日,海军司令员以信函形式,专题向军委报告海军1952年主要建设情况,主动提出海军入朝参战问题,目的是锻炼人员,反登陆作战。在有效而周密的行动中,有力配合了停战战略的成功。1953年10月,战事顺利结束,新生的祖国,在世界面前,变得不一样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