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所谓的真相
裴知文愤怒看着说沈熹微和陈瑾平,大声质问:“当初明明是你蛊惑本王逼宫!是你告诉本王是父皇害死陈寿的,都是你的错!!”
裴知文对着他们破口大骂,情绪异常激动,甚至试图冲破士兵的阻拦,向前去抓沈熹微。幸运的是,士兵们及时拦住了他,才没有让他得逞。
“父皇,都是这个妖女蛊惑了儿臣!您一定要相信儿臣啊!!”裴知文声嘶力竭地喊道,眼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来人啊!将这个忤逆不孝之子给朕打入诏狱之中,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相见!另外,把赵世贤身上的官服扒下来,押往刑部大牢听候发落,查抄其府邸没收全部家财,并将赵氏一族流放边疆!”皇帝陛下龙颜大怒地吼道。
“父皇,儿臣真的是被奸人所蛊惑才会犯下如此大错呀……”只见裴知文一边被侍卫们强行拖拽着往外走去,一边还在不停地喊冤叫屈,声音响彻整个宫殿,吵得人头痛不已。
然而,此时的赵贤妃却早已瘫软在地,面无血色,仿佛失去了所有生机一般。她心里清楚,她们母子二人这次算是彻底完蛋了,而赵氏一族恐怕也难逃灭顶之灾。想到这里,赵贤妃不禁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
此刻裴知衡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一把抓住赵贤妃的头发,紧接着便是一顿雨点般的打骂:“你这个心如蛇蝎的毒妇,还我母妃的命来!”
裴知礼呆呆地望着已经断气的母亲,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一般,只觉得呼吸困难,浑身无力。
然而,就在这时,赵贤妃却突然发出一阵狂笑。
“哈哈哈哈……”她的笑声回荡在空气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和不解。大家纷纷猜测,或许是她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精神失常了吧。
“有陛下和这个贱人给本宫陪葬,本宫死得也不算冤枉。哈哈哈哈……”赵贤妃继续大笑着,脸上透露出一种近乎疯狂的神色。
她的话语让众人惊愕不已,她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对父皇做了什么?”裴知礼大声质问。
“当然是下毒了,每天喂一点,半个月后便会悄无声息的死掉。”赵贤妃大笑道。
听到此,大家赶紧叫来太医。
“没用的,这药服下后是不会有什么症状出现的,太医也看不出。”
大家都十分担心望向皇帝,只见他神情淡然,没有丝毫慌张。
“朕早就知道襄王和赵氏要谋反,朕还会吃你的东西吗?”皇帝冷冷说道。
此话一出,其他人都放心了,唯有赵贤妃如坠冰窖,“陛下,您这不也是不相信臣妾吗?果然您还是防着臣妾啊。”赵贤妃自嘲道。
“当初您娶我,不就是为了平衡朝堂上的势力吗?表面看起来您满面仁义道德,是个明君,可我知道,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人!”
【中年夫妻开撕了,速看!】
【夫妻分手后相互揭短!】
【快说啊,说了你就是皇后。】
“十年前,我无意间听到你与国师之间的密谋,他们谈论着所谓的气数已尽,需要用女童来献祭。而你,身为一国之君,不敢公然寻找这些无辜的女童。你便的心腹陈寿替你去执行这个可怕的任务。
然而东窗事发,你却毫不犹豫地将陈寿推出去,让他成为替罪羊,而你自己则安然坐在皇位上。”
"什么?!陛下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殿上的人们纷纷惊愕出声。
"妖妃休得胡言乱语!"有人怒斥道。
"陛下,请您立刻下令处死赵氏一族,以证明您的清白声誉!"众人义愤填膺地喊道。
面对众人的指责,赵贤妃并不在意。她深知殿上的人不会听信她的话,但她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让陈瑾平和沈熹微对皇帝心生不满,产生背离之心。
“来人把她的嘴给我堵上。”陈瑾平可不能再让她说下去了。就这样,赵贤妃被布堵住了嘴,可她依然没有放弃,一直在咿咿呀呀地说,可就是听不懂她在说些什么。
“系统,出来。”
“亲亲,我在。”
“我现在要是杀了皇帝能算我完成任务吗?”沈熹微问。
“算,但是您这次真的确定这女人说的就是真相吗?可别像上次那样弄错了。”系统提醒道。
沈熹微沉默思考,或许应该再听听皇帝的说法,十年前也没听说皇帝病重,要准备死了,气数尽, 不一定就是指皇帝,难道是其他人要死了?
【什么?皇帝居然是个变态。】
【这人不配做皇帝,他的命是命,难道其他人的命不是命吗?】
【小沈,一枪崩了他!】
【生气!!能不能一枪把他打死啊?!!】
“我之前托呼延格勒去向他们那边的萨满问关于献祭的事,萨满说,这么多人的献祭应该求更重要的事,应该不是求长生,这种献祭更多的是求幸运。”
当初沈熹微收到呼延格勒的信,心中就有了这种想
【幸运?可是什么幸运要用人献祭啊?这就是封建迷信!】
【那也不能用人来献祭啊?退一万步讲,他就不能自己献祭吗?】
【他自己都多大岁数了,上天才不要。】
“等等,贤妃,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你那个时候并没有听清对吧?”皇帝询问。
赵贤妃错愕,那个时候她在门外偷听,确实是听得有些断断续续。
“那个时候,大邺的国运犹如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师站出来说话了。他宣称,若要让大邺重获生机,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唯有通过女童的献祭才能实现。”
那个时候,皇帝心中虽然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但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献祭仪式开始了。无辜的女童们被选作祭品,送上祭坛,成为拯救国家命运的牺牲品。
回忆起这段往事,皇帝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愧疚之情。他知道这些女童本应拥有美好的未来,却因为国家的需要而失去了生命。
但同时,他也明白,如果当时没有采取这样极端的措施,大邺恐怕早已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更多的人民将会遭受苦难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