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 第59章 纳税

第59章 纳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双双主动提及到她接下来的计划。

    主要还是关于翡翠豆腐的售卖,据李双双的了解,现在豆腐的价格一般是两文钱一块,差不多巴掌大。

    价格方面李双双也不打算卖的差别太大,太便宜的话,价格上不去,太贵的话又没人买。

    倒不如保持原价,在再加上这里没有翡翠豆腐,说不准还真能卖的不错。

    宋母担心会没有人买,李双双表示她请陈大郎的做模板的时候,除了正常的模板,另外还做了其他小一点的模板。

    李双双计划卖的时候,可以带一点边角料,然后准备一些试吃给大家尝一尝。

    周青水和宋母听到试吃,有点疑问,本来就卖的价格不高,在加上试吃的话,还能卖出钱嘛?

    李双双给周青水和宋母解释并不是免费送一大块,而是会切成小一点的块子,让大家尝一尝。

    这个翡翠豆腐到底是个新奇玩意,大家之前没见过,可能不太敢尝试,但是如果是免费试吃,大家不花钱又能尝试,肯定有人会试试。

    李双双觉得十个人只要有一个人买,那就算是成功,他买回家肯定不是一个人吃,全家人一起吃,总会有人喜欢的。

    这个人也不会只有自己家人,总会有亲朋好友和邻居吧,只要这样,宣传出去,买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李双双兴致勃勃的讲完之后,发现宋母和周青水一脸复杂得看着她,李双双有点疑惑,是觉得自己的计划不好吗?

    宋母和周青水摇了摇头表示,并不是,他们这样是因为李双双的样子真的好像是话本里的奸商啊。

    李双双笑死了,没想到宋母和周青水这么朴实,这个营销手段在现代都不算是上么高明的手段。

    只能说大家还是太淳朴,要是在现代,手段层出不穷,都能给你玩晕过去。

    宋阳早就受不住,去睡觉了,明天还得去周家读书呢。

    呜呜呜呜呜,宋阳终于知道为什么周青水不爱读书了,周叔和青山哥自从知道他要走科举的路子之后,完全变了样。

    每天不仅要认字还要背书,还得练大字,那个笔在他手里完全不听使唤,老是拐错位置。

    最近宋阳经常被周父和周青山罚抄书和背书,背不出来,或者写不好,都要打手心,最爱他的婶子也不来救他了。

    其实张娘子跟周父和周青山讲过,宋阳的身子比一般人弱,能不能不这么严格?

    周父和周青山表示正是因为他体弱,所以除了读书,他没有别的出路,难道他要让李双双和宋母养他一辈子吗?

    这个是实话,宋母之前给她透露过,要是宋安真的不在了,以后要是有好人家,她打算再给李双双找一个。

    那这样宋阳还真得靠自己,李双双这个姑娘手里有本事,讲话又很有情商,就算嫁过人,也有很多人家愿意娶。

    而且听宋母的意思可能她跟宋安就没圆房,那不还是黄花大闺女吗?

    就这样宋阳就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但是他不知道等之后他去了私塾,只会发现私塾比这还内卷,还要累。

    天色也不早了,周青水从宋家拿了之前的鱼篓,打算去在捉点鱼虾,之前的那个虾酱,经过几天的发酵,已经隐隐露出鲜味了。

    张娘子也不觉得麻烦了,每天很有耐心的进行搅拌。

    李双双也不拦着,说实话,要不是最近没有时间,她打算再拜托周父做一点,这样夏日里拌点瓜菜吃吃也很清爽。

    宋母只是在临走的时候提醒周青水注意脚下,不要落水。

    周青水其实会游泳,但是他并不讨厌宋母的提醒,而是认真的点头答应。

    周青水离开之后,李双双问宋母什么时候官府会来手粮税。

    宋母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按照之前的惯例一般也就是这几天,每年夏收、秋收,周父都会守在麦场,等着官府来。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时候都会趁夜收,而且今年又赶上外敌入侵,打仗粮草十分重要,所以很可能今年会比往年更早一点。

    果不其然,宋母和李双双才刚躺下没多久,就听到外面传来马蹄声,不一会儿,村口的铜锣就被敲响了,这个是集合的意思。

    宋母连忙招呼李双双起来穿衣服,打算去村口集合,宋阳也睡眼惺忪的站在炕边。

    李双双觉得这个事情大人去就行了,宋阳还小,去了也没用,就跟宋母提了一嘴。

    宋母也心疼孩子,这段时间宋阳读书辛苦她也听张娘子提过,李双双建议之后,她也就让宋阳留在家里了。

    交税啥的,她和李双双去就行,刚好也带着李双双熟悉熟悉村里,出了院子,宋母锁好门,就带着李双双往村口走。

    路上基本家家户户都起来了,基本上也是大人出来,小一点的孩子都留在家里了。

    一个是等会儿事情多顾不上孩子,二哥是担心孩子冲撞了官兵,到时候就麻烦了。

    路上碰见一个村民,宋母就给李双双介绍谁是谁,所以等走到村口的时候,李双双基本上也能认出一一半的村里人。

    到了村口,果然看见很多官兵站在村口,手里还有长刀,光是站在那里就让人心里毛毛的。

    周父和周青山则是帮着来的账房先生一起统计,叫到哪户人家,哪家就派一个代表来,再相应的的地方按手印,然后会有相应的人来复称之前准备好的粮食,如果少了,就得补。

    不过周父之前已经从头到尾,把每家每户的都复称过了,所以基本上没问题。

    最后收上去的时候,带队的那个人也就是刘头,基本上这几年都是他负责安平村,他对周父说:“周村长,还得是你们村,基本没叫我们费心,可不像之前那个村,少交就不说,尽然还往里面掺泥,这还得了,报上去,可不得是我们兄弟吃瓜落。”

    “是是是,多亏刘头关照我们村,说话间周父就把一个荷包隐蔽的递过去了。”

    刘老大摸了摸,是银块,于是满意的笑了,还顺手拍了拍周父的肩膀。

    周父想着宋安的事情,于是就跟刘老大打听了一下。

    刘老大表示人头报上去,都是朝廷安排,反正目前他们没有收到阵亡名单。

    周父冲着刘老大点头表示知道了。

    刘老大走了之后,大家也都散了,周父叫住宋母,告诉宋母虽然没有什么消息,但是有的时候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宋母冲周父道谢,让他费心了,周父表示宋安也算是自家子侄,多问一嘴的事情,不算啥。

    然后宋母就带了李双双回家了。

    第一次见到古代交税的李双双觉得十分新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