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在大唐,我有历朝二代聊天群 > 第37章 都是老阴人

第37章 都是老阴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37章 都是老阴人

    老银币,李元方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直接给了房玄龄一个评价。

    都说长孙无忌是老阴人,但长孙无忌最近不在朝堂,因为这会儿长孙无忌跟自己二哥玩三辞三请呢。

    贞观七年初,李世民封长孙无忌为司空,然后长孙无忌上表推辞,并且辞官在家。显然长孙老阴人对自己心里有数,不太想这个时候在更高的位置上,虽然李世民不像刘邦之类的,杀功臣。

    但谁知道呢?长孙无忌身为外戚,自然是深询其道,所以跟自己二哥这会儿拉扯呢,已经二辞二请了。

    估计很快就能回来了。

    但房玄龄也丝毫不差啊,看看房玄龄这一波,看似是为了李元方考虑,但实际上这一波可谓是将算计直接拉满了。

    看似给了优待,荒地不用李元方掏钱,但李元方却需要“养活”流民至少五年,也就是说五年内,不能让流民出问题。

    避免李元方现在一时心血来潮,一年之后直接摆烂不干,那到时候烂摊子不就是逼着朝堂出钱?

    百姓是流民的时候,可以容忍现在的流民生活,但是你给他们分了田,哪怕你让他们成了佃户,安排了种植,那他们就不可能接受再重回流民生活了。

    到时候都是朝堂的麻烦。

    所以房玄龄提出了五年,五年后,这些流民就算是还不能完全养活自己,但是种植五年的荒地等基本也差不多成为了熟地,到时候就算是朝堂拿部分粮食出来,也拿的不多。

    更不要说按照房玄龄的话来说,他还规定了不能只给这些流民提供最低的活命粮食保障,而是要让他们吃干货,吃了干货才能够干活。

    就是避免流民被李元方“压榨”过狠,直接造反,那到时候乐子更大。

    而朝堂这边付出的,可以说什么都没付出,无非就是少收了李元方可能几十万贯而已,但这些钱如果能够让李元方多养活这些流民到五年,那可太值了。

    更何况,这钱本就不是朝堂的钱,李元方不做这事,这钱还是人家自己的。

    不管是不是因为李元方今日被激导致的,以往以他的聪慧来看似乎不是,但既然这件事他愿意做,那房玄龄就得想办法将这些人一次性解决。

    “臣附议,鄠县人口最多时期,因为靠近长安,户过万,人口约五万人,目前鄠县在册户数不足二千,加上贞观五年加大置兵,目前所在人口恐怕只有一万多人,其中大约接近万人还居住在鄠县县城,大量土地村庄都处于荒芜状态。”

    “如果能将这接近二十万流民安置在鄠县,鄠县户数将过五万多,这已经比得上一上州之地。臣倒是觉得,不如将鄠县一县都划给周王殿下算了。”民部尚书戴胄直接站出来开口道。

    看了一眼垂垂老矣的戴胄,李元方有些无语,怪不得你今年就生病去世了,一天天光想着阴别人了,能不累吗?玩战术的心都脏。

    我就想买地,结果你直接划给我一个县?

    “我不同意,陛下,臣购买了土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私人土地,他们成为了臣的佃户,虽然解决了流民问题,但对朝廷的税收没有太大的帮助,要是朝廷提供部分耕地。将来万一这些土地变成良田,朝廷少一县之地,像是郑国公这等一心为国的大臣不得跳出来弹劾臣侵吞国家财产。”李元方飞快的开口道。

    倒不是他不想白要,而是有些话得先说明白了,莫名其妙的收下了将来都是麻烦。

    李元方的话将旁边的魏征差点气的胡子都竖起来,不是周王殿下你是什么意思?

    “周王殿下,臣可不是双标之人。”魏征一点都不客气,直接开口道,“殿下您也千万别指着和尚骂秃子。”

    李元方:“……”

    好家伙,郑国公你学的倒是够快的啊,他刚刚确实是在阴阳那些世家门阀来着。

    “如果周王殿下您要是能解决了这二十万流民百姓的生计问题,今天别说这些土地朝廷只提供一部分,哪怕都是朝廷免费提供你,将来臣也不会多说半个字。”

    “甚至如果将来有其他人要拿这件事说周王殿下您的不是,臣魏征哪怕撞死在这大殿的柱子上,也绝不让周王殿下您受半点委屈。”魏征说的是斩钉截铁。

    “别,这太极殿的柱子没得罪您。”李元方赶忙开口道。

    魏征差点气死,不是,这个时候殿下您还不忘记,怎么说来着?哦,吐槽对吧?我是站你这边的好吗?

    “哈哈。”那边的武将里面,尉迟老黑的笑声老大了。

    其他不少文臣也都差点没忍住。

    魏征脸都黑了,眼看魏征要暴走,李元方赶忙开口道:“郑国公,我这就是嘴快了,习惯了。这样,就冲着郑国公您这一片为了天下百姓的赤诚之心,今日凡是划归本王名下的土地,本王宣布,本王按照十税一的比例给朝廷纳税!”

    李元方这话一出口,别说魏征当场愣住了,就连坐在上面的李世民都愣住了。大唐初期因为百姓较少,每户百姓分田百亩,永业田二十亩,为可继承私产,八十亩口分田,六十岁之后要归还朝廷。

    而大唐朝廷税收不按田地,按人口缴纳。也就是租庸调,租,就是每年向国家缴纳的定额粮食,每丁每年缴纳粟米2石,每户平均人数大约是4人不到5人。

    2石粟米按照平均产量计算为15亩田产量,也就是说每户人家按照5个人计算,大约需要75亩田产量来进行纳税。

    庸,指的是,每年每户服徭役时,可以缴纳部分粮食或者绢帛布匹代替徭役。

    调,就是户调,每户每年定额缴纳部分绢,粟。

    但按照唐初的百亩授田来说,整体税率大约相当于三十税一,但实际上百亩土地对于一户百姓来说种不完的,也就是说土地的各种无法达到最大化。

    百姓的部分土地选择耕种为桑,麻等不用每年耕种的作物,算是大唐的经济作物。所以实际上来说,百姓的税率其实达不到三十税一,大约是二十税一左右。

    但即便是二十税一,已经是相当低的税率了。

    而李元方现在直接张口就是十税一,但不是税几的问题,而是纳税本身!

    李元方是皇子啊!现在皇子要主动纳税,这特么,哪怕一百税一,这也是性质问题,而不是是否缴纳的问题!

    这本身就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