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跟先皇比我刘禅有什么
刘禅伸出双手认真的接过了诸葛亮手里面的表书,诸葛亮表情有些愕然有些疑惑:“陛下?”
“相父今日之表书,让朕愧疚难当。”刘禅接过表书,然后站直身子,言辞恳切的开口了。
他先对诸葛亮说完,然后又面向了朝堂众臣:“还有朝堂诸君,朕才疏学浅,这些年屡屡犯下一些错误,非但不能为大汉提供更好的建议,反倒是惹了不少的麻烦。”
“相父表书中所言极是,诸位盖追先皇之殊遇,欲报之于朕,然朕这几年却让诸位失望了,在这里,朕向诸位赔礼了。”
当下,刘禅就直接向着朝堂众臣直接弯腰作揖行礼。
就这么一招,直接给众臣都整不会了,这话……是陛下所言?这是陛下所想?亦或者说,这是陛下?!难不成是丞相所教授的?
众人脸上的错愕几乎都人人可见,不少大臣甚至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诸葛亮。
但当他们看到诸葛亮脸上同样的错愕表情,就明白,居然不是丞相所为,那陛下……能有这想法?如果能想到这些,这五年,陛下也不至于毫无所为呀?
短暂的愣神之后,诸葛亮也回过神赶忙回礼道:“陛下言重了,此乃臣等的本分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回过神,赶忙同样跟着行礼,口里说着谦逊的话。
听着大家的话,刘禅知道他们并没有多么的真心,毕竟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收拾人心的。
但这就不得不说昨天晚上整个后半夜刘禅对自己的一番自我剖析。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了整个属国的发展和自己日后的结局,然后再返回来思考问题,和直接思考问题,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更不要说他还听过天下先生给朱慈烺以及他讲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些东西对刘禅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这也是他能够完成这一次自我内心审视的根本原因。
站在整个《三国志》《蜀书》的角度来看,他的蜀汉可以说是整个三国里面朝堂气氛最好的国家了,虽然说派系林立,但相父活着的时候就不说了,即便是相父死了之后,所有的能臣都是忠心耿耿。
哪怕是魏延,按照那史书当中的注解,都分析说魏延恐怕根本就没有造反的想法,而他的造反,更像是一场彻底的政治斗争失败的结论。
而终其结果,魏延的造反何尝没有他这个皇帝的责任?如果不是他根本无力影响两个派系,魏延恐怕也不会走上这一步。
魏延的才能自然是有的,如此大将就直接死在了内斗过程当中,何其可惜?蜀汉本就人才不多。
刘禅不想分辨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但至少魏延现在没有造反,而如果他处理好魏延的事情,那么他必然不会造反。
除此之外,就是几个所谓的奸臣,比如说写出《仇国论》的谯周,根据那位裴松之的大儒分析,谯周虽然最后看似更像是一个奸臣,佞臣,但实际上在他刘禅彻底放弃努力,躺平只顾着玩乐之前,人家也是想过努力,想过奋斗的。
但自己这个皇帝都放弃了整个蜀汉的立国之本,也就是光复大汉荣耀这个最重要的基本立国之志,下面的人信仰崩塌就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刘禅不知道的是,后世不少人对谯周的印象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提出北伐的时候,谯周以夜观天象反对的场景。
但实际上,诸葛亮提出北伐的时候,谯周根本没有达到那么重要的位置,而谯周现在的年纪也不过才二十多岁而已,他自然不可能,也没有那个资格跳出来反对诸葛亮北伐。
所以,在如同上帝视角一样纵观了整个历史自己的人生和蜀国的人生之后,刘禅对整个人内心的剖析就更加的中肯,而这种中肯是建立在,他发现蜀汉的所有大臣都可以说是很忠诚。
除了像是黄皓这等被自己宠坏的宦官,但实际上黄皓的事情最好解决。
那么剩下的,可以说他刘禅几乎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在位四十年,是三国里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既然任何人使用起来都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刘禅昨天一晚上就思考,自己如何该赢得这些大臣对自己的支持,或者说如何建立自己对这些大臣的影响。
他没有相父那样的治世能力,他也没有先皇平衡各方实力的皇权手段,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先皇身边那一帮跟先皇崛起于微末,可以说同生共死一起奋斗出来的老臣!
虽说有先皇托孤,自己有相父这等治世奇才,这等被称之为历史上第一贤臣的诸葛卧龙丞相,但光是依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
那么除此之外,自己有什么?
几乎想到天明,刘禅想到了先皇三顾茅庐换来的对大汉忠心耿耿的相父,想到了先皇跟相父为后人美谈的隆中对。
而这一切的基础,只有一种东西是他刘禅所有的。
那就是真诚!
或者准确的说是仁善和诚意,对所有官员推心置腹的诚意。
既然先皇能诚心请相父出山,自己比先皇的条件总是要好的多吧?当然,相父的那封出师表也算是另外一个角度点醒了他。
刘禅虽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在历史上他作为一个皇帝,却也有着很多皇帝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听劝!
想通了之后,今日朝堂之上,他亲自走下来接过这封表书,就是开始。
“诸位爱卿,虽尔等说此乃本分,但朕知道,如果不是先皇,尔等是不想扶植我这等资质愚笨的皇帝的。”刘禅面色认真的开口道。
刘禅这话一出口,当下不少大臣的面色就微微有些变了,虽然说大家心里肯定是多少想过,但是没想到刘禅会直接说出来。
诸葛亮的面色多少有些怪异的看着刘禅,他想开口,但是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又没开口,而是跟其他大臣一样,同样认真的听着。
他……主要是想看看,今日的后主,到底想说什么,今天的一切表现,都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刘禅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