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汉未来可期
在李元方从李世民这里出来的时候,蜀汉,刘禅正在认真的整理着自己脑海里面的思绪,他将天下先生所言都重新整理了一下,认真思考。
脑海里面的聊天群虽然无法再次交流,但之前的聊天的记录都是可以查看的。
之前相父就曾跟自己讨论过北伐的想法了,而且现在蜀汉的大部分部署也在向这个方向进行,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刘禅自然不能同意这一点,尤其明知道北伐是失败的情况下,他更加不可能同意了。
如果蜀汉不进攻的话,防守那可太简单了。
刘禅默默的沉思,他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他也知道自己颇为平庸,才华不要说跟相父相比,就算是先皇留下来的诸多大臣,他恐怕一个都比不了。
但比不了,并不代表他没有光复大汉的心,他现在还年轻!而现在得到了此等神仙手段,更有天下先生的支持,他为什么不能追求光复大汉荣耀?!
但他也清楚,想要光复大汉荣耀,现在自己的这点能力是不够的。
如今蜀汉内派系林立,唯有跟随先皇的老臣相父才有能力统一各个派系,这也是为什么刘禅将所有的一切都交给诸葛亮的原因。
在刘禅思考的时候,此刻离开皇宫回到自己周王府的李元方也在思考。
朱慈烺他不了解,历史记载很少,所以他不知道朱慈烺的性格,但是刘禅的话,李元方却很清楚,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庸的皇帝。
在后世包括老版《三国演义》以及诸多影视剧里面,刘禅几乎都是一个嘿嘿会傻笑的小胖子,但历史上并无记载,而这些影视剧,诸多也都是受三国演义影响而已。
在后世刮起的翻案风里面,商纣王,杨广,魏忠贤,王莽等先后“翻身”,舆论翻转,跟史书对他们的评价变得大相径庭。
而刘禅也成为了翻案风里面的主角之一,什么蜀汉羸弱,他能苟延国祚,诸葛亮数次北伐,并且留下政治遗产北伐,徒增战火消耗蜀汉本就不多的国力,后主刘禅最后体恤疾苦,放下干戈,和平共处。
从诸多角度来为刘禅翻案,但看过三国志的李元方却知道,从陈寿写的极为严苛严谨的三国志里面来看,刘禅就是个平庸的普通人,仅此而已。
但现在,既然他成为了这个群的一员,那不管从任何方面来说,至少这个时代的刘禅可能继承了大汉为数不多的气运吧。
李元方无权莫名其妙去邀请别人入群,所以代表一个时空的刘禅那就不能随便放弃。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平庸的刘禅可比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这等英杰人才更好拿捏!
至少从历史表现来看,刘禅很听劝,而且还知道自己的平庸,这种性格合作起来可太舒服了。
虽然今天的交流给刘禅讲述了不少三国的事情,但是他会如何选择,李元方还不太清楚,就算是他拒绝北伐,能不能说服诸葛亮,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李元方犹豫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东西给刘禅交易过去。
群成员之间都有交易额度,朱慈烺那边要交易重要物资,而“李承乾”和刘禅之间暂时就没有什么贸易的东西了。
想到这里的李元方立刻拿起了纸笔,不过在拿起纸笔之后,李元方就忍不住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我傻了,我自己写什么写,送一套三国志过去不就可以了吗?
这大唐肯定是有三国志的,而且不仅仅有,在李元方的书房里面就有。
很快,李元方就将自己府上的三国志拿过来一套,想了想,他本来想在里面写一些建议的,但犹豫片刻,李元方还是没写。
因为他想看看刘禅到底会怎么选,或者说他在看完三国志之后,到底会怎么做。
这关系到后续到底该如何跟刘禅交流,如何支持刘禅,至少能摸准他的下限。
将这套三国志李元方直接选中交易,交易的方式很简单,甚至都不用他手动触摸,只需要他脑海里面想,他面前桌子上的一套三国志瞬间消失不见。
因为李元方用的是小号,所以他和刘禅之间的交易额度减少了一公斤多一点。
虽然这套总计三十多万字的《三国志》是用纸张印刷而成,但因为雕版印刷字体较大,所以也得好几本。
当然,这本书里不只是只有原版《三国志》的内容,还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的注解,其内容丰富,旁征博引,增补了大量三国史实,受到后人热捧,所以他手里这版《三国志》是有裴松之注解的版本。
看着减少的交易额度小数点后至少三位数的数字,李元方表情有些古怪,这看起来够精准的啊,日后需要精准测量重量的时候,这交易额度也能利用一番啊。
蜀汉,正在思虑日后该如何治国的刘禅突然脑海里面收到了一个提醒:大唐二代李承乾向他发出了交易。
刘禅愣了一下,不是说好由朱慈烺给他们发起交易的吗?但刘禅还是很快选择了接受。
当他选择了接受之后,刘禅就涌起了一股明悟,送过来的东西并不大,他立刻有些好奇的选择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接受交易。
接着在刘禅的面前就出现了一套纸张做成的书籍。
看着书籍封面上是所写的《三国志》三个字,刘禅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是什么东西。
他深吸了一口气,沉思了片刻,果断拿起旁边的墨,用毛笔将这几本书封面上的三个字都给涂黑了。
当然,这只是避免让人第一时间看清楚这是什么,后续他还是要将这本书给藏起来的,或者在看完之后,直接就选择销毁。
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刘禅一上手就感觉到了纸张的不同,这纸张果然比大汉的纸张质感更好,感觉更结实。
大汉有纸,蔡伦于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就制作成为了蔡候纸,但刚制作出来的纸张不利于书写,墨迹扩散严重,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改良,目前已经有可以用于书写的纸张了。
但是这些纸张的造价依然极其昂贵,甚至堪比一些用于书写的绢帛,但耐用性却不如,即便是世家大族在日常使用当中都不能大规模应用,而大部分日常用度依然以竹片为主。
蜀汉自也不例外。
而这书籍的质量显示,这大唐显然已经将纸张的制作价格做到了极为低廉的地步。想到之前天下先生建议朱慈烺给自己等人提供更先进的造纸术,刘禅就立刻激动了起来。
大汉,未来可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