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超级农业强国 > 第769章 “三百亿”海洋大计划的诞生(4.2K)

第769章 “三百亿”海洋大计划的诞生(4.2K)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般来说,招兵买马,必有大计划。

    陈哲年就是这样,一边鼓动着小年轻们加入海洋牧场建设的事业,一边抛出一个扩张大计划,浑然不顾其在小范围内闹得鸡飞狗跳。

    首先接触该计划的是琴岛海洋经济处刘处长。

    作为一个拥有8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的海滨城市,琴岛在海洋科技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40以上,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占全国30,涉海院士占全国42;而且近年来,琴岛一直致力于进一步发挥海洋科研优势。顺理成章的,海洋牧场事业板块的总部设立在这座海滨城市。

    也因此,刘处对陈哲年并不算陌生。

    但即使如此,当看到嘉谷提交上来的大计划报告,心里依然犹如被一万头草泥马踩过。

    又一个“三百亿”计划?我知道你嘉谷农牧最近是农业部扶持的香饽饽,在养猪行业“兴风作浪”,但也不带搂草打兔子的呀?

    再看看他这计划:“申请确权海域一万平方公里,投资三百亿元,建设超级海洋牧场……”

    刘处只觉接了个烫手的山芋。

    别的先不说,一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个什么概念?

    国内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不过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琴岛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不过8000多平方公里……虽然嘉谷农牧建设海洋牧场计划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琴岛海域,但这样的计划明显是要上交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届时,会不会被斥之为荒谬?

    经手这个计划的刘处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地找到陈哲年:“你的计划是认真的?咱可不兴什么讨价还价的。”

    陈哲年向刘处点点头:“当然是认真的,我干嘛要跟你们讨价还价?”

    刘处盯着陈哲年看。

    陈哲年莫名其妙的回看他,且问道:“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问题大着呢!

    刘处想看看他到底哪来的信心,觉得这个三百亿的海洋牧场计划有批复的可能。

    作为海洋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刘处很清楚“万里海域开发”的分量。

    像耕种陆地一样“耕种”海洋,是很多人的梦想。

    几千年前的第一次农牧业革命,使人类完成了从采集捕猎向种植放牧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化,也揭开了以水土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的篇章。如今,当世界各国备受土地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困扰时,蓝色农业,即以海洋为基础的水生农业,再次奏响了一场新的世界性农业革命的序曲。

    对于国内农业界、科学界乃至生物界来说,“蓝色粮仓”的开发始终都是一根诱人的红萝卜。

    刘处曾经也被这根红萝卜诱惑过,但他没钱没人,所以只是单纯的想一想而已。

    嘉谷倒是有钱有人。

    而且,他也知道嘉谷早就在进行相关研究了——不但与国内顶尖海洋科研机构有合作,他们自己也招兵买马,招揽大批海洋学专业人士。

    但是,研究归研究,投资建设就是另一个概念了,超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更是像是在做梦。

    刘处之前也想过,如果嘉谷筹备充分的话,未尝不能率先奏响“蓝色粮仓”大开发的序曲。

    他没想到的是,嘉谷竟然如此快的就奏响了这个序曲,而且,完全是没有多少筹备的样子。

    这么大的项目,难道不应该先杀鸡宰羊祭三牲之后,才以论证和会议的形式,尝试运作吗?

    刘处看着陈哲年,狐疑中带着怪异:“陈总,你要知道,这样的计划估计要一路上行送至国务院批复,且不说能不能顺利通过,一旦通过了批复,那是要实打实投入开发的,贵公司真的做好了准备?”

    适合养殖的海域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海水养殖往往是围绕着大陆架周边展开。

    大陆架,即陆地海岸向海面下延伸的部分。这里属于浅海区,水深一般小于200米,海水盐度较为稳定,光照也充足,利于浮游生物和海底植物的生长,是很多海洋生物理想的栖息地,世界上的主要渔场也往往分布于与此。

    国内的东海、南海,都有着规模巨大的大陆架,发展海产养殖的自然条件优越。从巨大的开发价值来看,很难让人不怀疑嘉谷农牧这个计划是为了“圈地”——嘉谷农牧在养猪行业不就是这样吗?其在限养禁养区的圈地,为其奠定行业龙头带来了多大的领先优势?

    同样是三百亿以上的投资规模,同样是嘉谷农牧这个投资主体,也难怪刘处作此想法。

    陈哲年不否认自己有“圈地”的想法,但要说只是为了“圈地”,就抛出这么个大计划,那也太小瞧嘉谷的追求了。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一场‘蓝色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海洋养殖最终将取代野生捕捞的海鲜,并为十几亿人提供可持续的优质蛋白质。相信我,万里海域,并不是我们的终点。”

    刘处可不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陈哲年说什么“改变世界”、“走上人生巅峰”的他就信了。

    相反,作为老油条,他对于这样的“套话”甚至有点想笑。

    然后,他也真的笑了:“陈总,目标远大是好事,但咱也要一步一步来不是?”

    乖乖!

    万里海域还不够,岂不是说整个中国大陆架都在嘉谷的开发半径内?

    至此,陈哲年也看出了刘处的不以为然,他稍微站直了一些,道:“刘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嘉谷体系的门外,一直都是有笑声的。”

    “嗯?”刘处有些没理解。

    “嘉谷初立的时候,就将全产业链模式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那时候的笑声更大。毕竟,全产业链的模式在当时,是世界级粮商的创新。”陈哲年瞥了眼刘处,缓缓道:“没人认为,当时初生的嘉谷,能做出世界级的全产业链模式;知道了我们公司目标的同行也无一不在看笑话……”

    其实,陈哲年并没有没有经历过那个场景,但是,遥想当年,身为嘉谷体系的一员,他仍然是不自觉的挺起了胸。

    陈哲年笑看刘处,继续道:“后来公司搞‘万头牧场’,从奶源控制品质,也是没人看好,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毒奶事件后,我们还是踹了那些带笑的脸。”

    “再到西北沙漠的开发,这方面,你可能也听说了。”陈哲年毫不掩饰的撇撇嘴,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笑声都传到了国外,为此还打了不止一场舆论战。但现在看看返绿的绿洲,当年好意思笑的,现在都不好意思在我们面前露面了。”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面向刘处,问道:“现在,我说我们要搞超级海洋牧场,谁还敢笑?”

    刘处脸上的笑容,早就不见了。

    他仿佛现在才回忆起,嘉谷这家公司,从来就不是以常理度之的主。

    在国内,能创造奇迹的公司,自然是有一些的。

    然而,能屡屡创造奇迹的,说是凤毛麟角也不为过。

    这样的“奇迹创造者”,在遭遇滑铁卢之前,哪怕是口出狂言,谁又敢笑?

    起码,人家放的不是“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引入大西洋暖流”这种不靠谱的“狂言”,而且,人家还实打实在海洋牧场上投入研究了多年。

    刘处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是笑的有些早了。

    “这大海开发,与陆地开发,还是不一样的。”他竭尽所能的找了个差不多的解释。

    陈哲年不置可否,但也不再反驳:“先把计划递上去呗,反正,肯定少不了专家评估的。要是上面说不行,那我们再修改也不迟,对吧。”

    刘处谈不上心悦诚服,但是,话已至此,他也说不出其他反对的意见。

    ……

    不出所料,这样的计划递上去后,相关部门都震惊了。

    别人如何反应齐政不知道,但他第一时间就接到了农业部韩部长的电话。

    韩部并未着眼于海域规模啊、投资规模啊什么的,他一上来就抓住了重点:“嘉谷对于这个计划有多大的把握?”

    来了!

    齐政一接到电话,就苦笑连连。

    要说这个计划的出台,他也是被吓了一跳的。

    以嘉谷的财务体制来说,不要说三百亿的项目,上千万的项目都会第一时间标红放在齐政必须马上处理的文件中,过百万的项目都要放在齐政必须阅读的文件中。

    当时看到嘉谷农牧同时递上来的两份报告,齐政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了个大艹,哪里又冒出来的一个三百亿计划?嘉谷农牧这是要打土豪不成?

    按理说,这样的项目不用说启动,哪怕是开始筹备都会有文件第一时间送到齐政这里,怎么会如此突然?

    直到叫来陈哲年,才把这个三百亿大计划背后的种种摸了个通透。

    众所周知,我国的淡水鱼消费量远高于世界平均,但海鲜消费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起步很晚,海水鱼类养殖仍然是我国相对的短板。尤其在技术、产品质量、环保等方面与欧美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不是简单靠提高产量能堆出来的。

    以海水鱼主流养殖方式为例。

    目前的主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多级营养生态模式等几种模式。

    网箱模式顾名思义,是在水中投放网箱,在网箱中养殖。这种方式的经济效益好,集约化,近岸网箱造价相对也较低,但和耕种一样,长期在一块海床上播撒相同的动物苗,原生海洋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环境恶化也在想象之中。

    工厂化养殖模式利用设备,在工厂创造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高密度、精细化的养殖海产,它的投入巨大,维护成本高,但是可以实现养殖的集约化,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减少污染。

    多级营养生态模式,是通过藻类和鱼虾的共同养殖,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可以实现饲料等投入的充分利用,设计得当的话对环境影响极小,但是单位产量相对较低。

    ——很自然的,由于技术简单、投入较少,近岸网箱的模式成了我国最主流的海产养殖方式。

    从不走寻常路的嘉谷,从可持续性最高的角度出发,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第三种模式。

    多级营养生态模式成功的前提是水体空间、饵料资源状况与养殖种类的生活、生长要求相吻合并种间互利,故对种类和数量要有明确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搭配。

    为了相关研究,嘉谷实验室组建了一支700多人的海洋学研究团队,并与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大学等单位倾力合作。

    经费充足,人手充足,没有理由不出成果。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团队就解决了一系列海域资源养护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如典型海域生态礁构建技术、自然海域巨藻播种增殖技术等。

    研究团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时值非瘟爆发,给国内的猪肉供应带来了相当大的缺口,同时也给嘉谷农牧带来了耀眼至极的业绩爆发。

    从嘉谷农牧的角度来看,业务多元化,有利于在后猪周期猪价下跌时去对抗业绩下滑风险;而从国家动物蛋白供应的角度来看,多元化的供应渠道也能在非瘟这样的动物疫情中对抗风险,而且,相对于陆地食品来说,海洋食品的优质蛋白含量高。

    各种推波助澜之下,陈哲年就扔出了一份“三百亿投资,建设万里海域牧场”的大计划。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上司在不到两个月内,就将三百亿扔在了养猪扩张计划上,导致其声势彻底盖过了他的计划,也招致不少怀疑。

    韩部听齐政讲了小半个小时,才彻底的搞清了嘉谷农牧又一个“三百亿”计划的来龙去脉。

    “也就是说,嘉谷有了成功的示范样本?”电话另一头的韩部听得颇有期待,再次抓住了重点。

    “嗯。”齐政点点头,意识到对方不是面对面,遂补充道:“海洋牧场的示范效果相当出色。”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好!这份计划先放我这好好研究下,我再派专家组去嘉谷海洋牧场做评估,如果成熟可行,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呐。”韩部哈哈一笑道。

    齐政一口答应,道:“这样最好,恰好我们最近也要组织一些投资人到现场参观,很多东西都是现成的。”

    韩部一听就懂了,笑了一下道:“看来,你们是信心十足啊!”

    齐政只笑而不语。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