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开元基调
“七伯,你可有话要说?”李隆基看在眼里问道。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有必要以礼待大臣。即使他们犯了法,按律处置就是了,不必再另加惩罚。
一个人再牛,也就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得纳谏,得博采众长。
群臣也是重重点头,非常欣赏。
“不错。”群臣齐齐点头,大为赞同这话。
宦官弄权,是指有野心却没有相匹配的才华的那些宦官,他们除了作威作福外,没有别的本事。
“很好。”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只要是按律处置,不另加惩罚,同样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第九件事就是高宗皇上崇道,圣后崇佛,佛道盛行,佛寺道观极尽奢华,耗费数百万,臣请陛下禁绝此事。”姚崇道。
“姚崇这十事,当为朕开元施政的基石。”李隆基不惜溢美之词,大赞特赞,道:“以后的施政,当以此为核心。”
武则天为了代唐,就推崇佛教,大修佛寺,佛教盛极一时,以此与道教抗衡。
“第七件事就是圣后之际亵大臣,亏君臣之防,愿陛下以礼待大臣,如太宗故事。”姚崇把矛头又对准了武则天。
“圣后英明。”姚崇一连提出好几个与武则天有关的弊端,武则天不仅不恼,反而还欣赏姚崇,这份胸襟令人心折,群臣心悦诚服的颂扬一句。
“你们还有甚事要说?”李隆基问道。
武则天掌管国政之后,阻塞了言路。倒不是她没有胸怀,不能纳谏,而是她不得如此做。
人嘛,总得有个信仰,这没有错。但是,若是信仰已经危害到国本的话,那就不行了,需要禁止。
“朕即位,要开创武功超越汉武,文治超越贞观的盛世,自是需要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姚崇,你这一提议非常好。”李隆基对此言大为赞赏。
就这样,佛寺道观极为奢华,耗资巨大,是该禁绝了。
裴炎主张武则天不应当女皇,她应该还政于李旦,这触怒了武则天,把他下狱。程务挺与裴炎的交情好,就上书为裴炎求情。武则天不由分说,把程务挺也给杀了。
他因何被诛杀?
“祖母心胸宽广。”李隆基也是感慨。
请君入瓮是一个很残酷的酷刑。
李显眼中光芒闪烁,嘴巴张了张,又闭上了,有些犹豫难决。
武则天要当皇帝,大封她的侄子,而她的侄子又胡作非为,还得不到惩处,这律法形同虚设。于是乎,溜须拍马之风盛行,以此而取高位者不在少数。
姚崇才华非凡,让人心折。今日再听了他的十事,对他的钦佩之情更甚数分,众人心想姚崇具有宰相之才。
而杨思勖虽是宦官出身,却是有着过人的军事才华,一手谋划了不少军国大事,他本人更是率军上战场,立下赫赫军功。
若是班序还有用,威权还在,管你是不是武氏的人,犯了事,先抓起来审问再说。如此一来,谁敢犯事?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姚崇,没有姚崇十事,就不可能有开元盛世。
李隆基对杨思勖是堂而皇之的重用,而不是象宦官弄权的那些皇帝那般使用,这点是不同的。
要不如此的话,也就不会有“请君入瓮”这个成语了。
有关中伤李白之事,史书无载,多为后人的说法。若真是有的话,平心而论,还是李白的不是。宦官也需要人权的,也需要尊重,有事无事,李白要高力士给脱靴,高力士能爽吗?任何一个人遇到这种事儿,都会不爽的。
程务挺具有非凡的军事才干,是武则天最倚重的大将之一,他在北方那些年,打得后突厥不敢犯边。他被武则天杀害之后,后突厥杀牛宰羊庆贺不说,还为他立庙祭祀。
为这事,杀了不少人,其中最冤的要数一代名将程务挺了。
而唐朝,同样有此害,那就是武则天登基当女皇。武则天得势后,武氏横行,祸乱天下,这也是外戚,此事不得不防。
群臣紧抿着嘴唇,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把姚崇看看,再把武则天瞅瞅,有些为姚崇担心。
“姚崇所言极是有理,应当警醒。”李隆基重重点头,对姚崇更加欣赏。
“陛下,能不能给宗室遇害子弟恢复名誉爵位,再厚葬?”李显想了想,一咬牙道。
“第十件事就是汉以外戚乱天下,臣陛下禁绝此事。”姚崇瞄了武则天一眼,这话意有所指。
“第六件事就是自圣后主政以来,外戚用事,班序杂乱,臣请陛下少用近戚。”姚崇道。
为好友求情这种事儿,哪朝哪代没有?
这些人,大多为武氏的爪牙,虽然武氏被李隆基诛杀了,但他们的爪牙还未除尽。
武氏,除了武则天这个亲祖母不能动以外,其余的人都被李隆基杀光了,如今的武氏只有武则天一人了,何来外戚乱国之说?
他一双眼睛瞪得老大,死死盯着李隆基。
姚崇提起此事,可以当作“预防针”使用。
群臣把姚崇瞧瞧,再把武则天看看,心想这个姚崇是和武则天铆上了吧?所提之事,总是少不了武则天。
一提起唐朝的宰相,人们就会想到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很少有人想到姚崇。其实,姚崇才是开元盛世的真正推手,和魏征推动“贞观之治”一样。
就是与姚崇不对付的张说,也是重重点头。
武则天虽然不是皇帝了,但她还是李隆基的祖母,若她一怒,定要让李隆基治姚崇的罪,那么,姚崇不死也要脱层皮。
“姚崇,你所言固然有理,然,你是知道的,我武氏只剩我一人了。”武则天瞪了姚崇一眼,一脸的伤感。
“说得好。”李隆基也是赞成这说法。
武氏当道,仗着武则天的势,胡作非为,作威作福,他们见官高一等,这班序还能有用么?班序没用了,也就意味着威权不存了,也就意味着朝廷的威风不存了,接下来就是更多的坏事烂事,也就成了一大弊端。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说话。
“陛下英明。”姚崇所言,句句属实,正是唐朝眼下的弊端所在,以后的施政围绕这十事进行,那是应该的,群臣全部赞同。
佛道两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有名,极盛之时令人震惊。当然,也有皇帝禁绝,比如梁武帝和周世宗柴荣。因为,他们在位之时,佛教太盛,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不得不毁佛寺,禁止佛教。
程务挺竟然被诛杀,就是因为武则天要阻塞言路,要让人闭嘴。
“圣后误也。臣是提醒陛下,要防止此等事重现。”姚崇忙分辩一句。
群臣暗松一口气,武则天这心胸还真是不错。姚崇如此指责她,她竟只是不爽而已,并没有牵怒于姚崇。
姚崇十事已经说得够好了,没人能说得更好。
李唐王朝为了自我标榜,自称是老子的后人,因而推崇道教,道教盛极一时。
“第五件事就是律法败坏,威权不存,阿谀之辈横行,以此而取高位,愿陛下杜绝此事。”姚崇又道。
汉朝的外戚很厉害,比如王莽篡汉,到了东汉就更甚了,可以说,两汉王朝就是亡在外戚之手的。
“第八件事就是忠臣被诛,诤臣沮折,言路不开,臣请陛下效太宗故事,能听逆耳之言,纳群臣之谏。”姚崇又道。
在当时,忠于李氏的大臣多的是,若她效唐太宗故事,让群臣畅所欲言,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大臣会上奏,要她不要登基当女皇。与其如此,不如阻塞言路,她就可以独断专行,一心为登基做准备。
“姚崇,你有宰相器具。”武则天赞赏的打量一眼姚崇,瞄了瞄李隆基,意有所指。
“哼。”武则天瞪了姚崇一眼,冷哼一声,就没有了下文。
在历史上,“姚崇十事”就是开元盛世的基调,整个开元盛世就是围绕着这十事而来的。
“朕以为,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若要信仰自无不可。然,却不可坏国之根本,如眼下这般,佛寺道观奢华,富丽堂皇,有损国本,是该禁绝的时候了。”李隆基欣然采纳。
李隆基一朝有杨思勖和高力士这两个太监最为得宠,后人因此而指责李隆基重用宦官。其实,这种指责没有道理。
武则天要当皇帝,就需要除掉那些挡她道路的大臣,除了重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外,她还要重处那些大臣和他们的家人。有时候,所用的刑罚令人发指,为的是让人害怕,不敢再与她作对。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显身上,人人有些惊奇,李显这个软蛋还能有甚高明主张?
连程务挺这样她倚重的大将都敢杀,谁还敢触这霉头?
至于高力士,此人有才华,更懂得进退,终其一生,都没有干政,有人赞他是“千古第一贤宦。”
宦官乱政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问题,历朝历代都在预防。一开始还能防得住,到了后来,就无法防得住了,宦官会弄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东汉、唐朝、明朝最是厉害。
事儿也不大,只是因为他为裴炎说了几句话而已。
“姚崇就是姚崇!”武则天却是极为欣赏,打量着姚崇,道:“此确为一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