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林白的爱好
大一这一年,林白还是很用功的,基本没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只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会和室友一起踢足球。
足球可是林白的最爱,自从初中毕业迷上马拉多纳和世界杯以后,他对足球的热爱近乎狂热。
以后每届世界杯必看,他说足球是最有魅力的体育运动,球星射门进球的一刹那,那种快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进入大二,林白就开始迷茫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有用吗?四年的大学生活难道就这样枯燥地度过?他一次次地追问自己。
经过内心的反复挣扎,他决定换一种学习方式,要为兴趣而读,要为自己而读,要为将来的成功积蓄新的力量。
记得大一结束前夕,他曾问过一位即将毕业的师兄:“你这四年里,最遗憾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四年啊,我最遗憾的是没有多看点书,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点有用的东西!”
林白想引以为戒,不想自己毕业的时候,也有师兄一样的遗憾,他不愿做一个高分低能的无用书生。
幸运的是,那时的大学校长正是一位开明的校长,正大刀阔斧地进行高校改革,他非常鼓励学生跨系选科,而且规定大学生必须要选满多少学分才能毕业。
一时间,hz大学的校园里,晚上也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几乎所有的院系都在晚上开设了课程,都有教授在上课,学生也像走马灯似地走班听课,按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教授和课程。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兴趣驱使下的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模式,这一点,真的毋庸置疑。
林白在中文系选报了“现当代文学”,在新闻系报了“摄影技法”,在艺术系又选了“中国画”,他就像一个棉球,在知识的海洋里拼命地吮吸着,如饥似渴,也就是乔布斯曾经讲过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虚心若愚,求知若饥)。”
自从选修了这些感兴趣的科目之后,林白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了,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
学现当代文学,弥补了他没有读中文系的缺憾,他甚至还加入了一个诗社和一个文学社。
那文学社是中文系主办的,叫青鸟文学社,林白还投过一首诗,马上被录用了,看到自己的名字刊登在了杂志上,他异常激动,拿着这本印刷粗糙的杂志,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倍感自豪。
当时,中文系还办了一份报纸,名叫《飞来峰》,想来和济公和尚有点瓜葛。
林白每一期都认真阅读,看到好的文章就多读几遍,并且模仿他们的写作风格,林白的作家梦也渐渐有了雏形。
摄影和国画都是对美景的呈现,只不过一个是将美好的事物拍出来,还有一个则是画出来。应该说,两者各有所长吧,都是对美的一种追求。
至于摄影,林白真的没有这个条件,只是在课堂上听教授大谈胶片如何曝光。可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林白根本买不起相机,于是决定放弃,把爱好的重点放在了国画上。
为了练习国画,他去艺术系的商店买了宣纸和画笔,当然还有颜料,这些费用也是林白能够承受的。
这国画老师留着长须,一看就很有艺术范,画家的气质。他对潘天寿、陆严少、徐悲鸿、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关山月等现代大师的绘画作品都了然于心,还一幅幅地点评分析。
最让人折服的是,他会在大开的宣纸上当场临摹,林白他们就在边上围观,然后再自己临摹,这样的教学效果真的绝佳,两个小时的时间也很快过去了。
只是让林白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次,林白过分专注于绘画,走得很晚,来到楼下竟找不到了自己的自行车了,找遍了整个校园,都没有找到。
几天后,才知道是被偷走了。室友说,那幢楼下路灯少,常有自行车被偷,这让林白懊悔自责了很长时间。
经过一个学期的绘画临摹,林白现在对国画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技法也大有长进,几乎每个休息天都在寝室里作画,他画的竹子和大虾已经有了郑板桥和齐白石的神韵。
对面有位文博专业的同学看到了,求着林白画一幅,林白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他把林白画的“风竹图”挂在了床边的墙上,天天欣赏,逢人就夸,这让林白很是得意,大有俞伯牙遇上钟子期的知遇之感。
很快,林白会画画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全系。
大三那一年,系里竞聘学生会干部,学生会主席找到了林白,想让他出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原因是林白大一时就得过书法比赛一等奖,现在又会画画,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书画全才。
主席还说,学校马上要百年校庆了,宣传部的任务很重,像什么写请柬啦,画宣传海报啦,必须有书画特长的同学才能胜任。
林白见他言辞恳切,又很器重自己,便一口答应了下来,成了主席的得力干将。
林白就这样在宣传部干了一年。系学生会可真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各种能人都有,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比林白低一届的档案专业的女生,不但人长得漂亮、标致,还会写一手龙飞凤舞的草书,连系里的老师都赞不绝口。
这位女生后来也加入了学生会,是宣传部副部长,成了林白的下属。
她身上的衣服穿得很得体,虽不华丽,却朴素中尽显知性女人的气质美。林白对这样的师妹是敬而远之的,因为追求者众多,林白和她多说一句话,都会引来怪异的眼光。
后来林白还喜欢上了篆刻,那是受了文博专业的一位女生的影响。
这女生家境很好,听她们班的男生讲,她爸是开公司的。尽管不是省城的老板,却在省城买了房,这女生便成了通校生,每天都有司机接送上下课。
她长得比较小巧,衣着也比较普通,如果不是别人说起,根本看不出她有如此优渥的家庭条件。
一次林白随书画社的学长一起去省博物馆观看书画展,恰好她也在,面对一幅篆体字书法,大家都面面相觑,一个字也读不出来,可她却能很顺畅地从头读到尾。
在场的师生都拍手叫好,这其中也包括林白。
后来在中途休息闲聊中,她落落大方地谈起自己学习篆刻的经历,林白就很感兴趣,问了她一些学习篆刻的基本知识,她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告诉林白,首先要备好篆刻刀与石材,其次要懂书法艺术。
第二天,林白就去美术学院的商店买了两把价格低廉的篆刻刀,还有最便宜的石料。
那一段时间,林白甚至放弃了国画,一有空就拿起篆刻刀和石料,悉心地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有好几次,他都被刀划破了手指,但依然无怨无悔,刻苦钻研。
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林白在学生会的办公室里值班,这女生正好也来了,林白就把自己相对满意的篆刻作品拿给她看,希望得到点评和指教。
这师妹毫不吝啬地表扬了林白,说林白悟性很高,一点就通,将来肯定大有可为,这也令林白兴奋了很长时间。
后来这女生毕业后去了美国,据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这也是当年民国女神林徽因的母校。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那甜美的笑容,清脆的嗓音,一直留在了林白的脑海里。林白每一次欣赏篆刻作品,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