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计划
老贵族们如何反应,刘桐才不管,他现在正忙着将刑部各官职与其职能罗列出来,找出其中的重合点,然后好进行区分另设。
大概是今日在朝上,他进了一番言论,至今还有些热血沸腾的。
那句希望辅佐皇上共创盛世的话,他可不是随口说的。
这不,即便是回府了,也仍旧窝在书房,左手一堆书,右手笔杆子,眼睛左右瞟着一点儿没歇息的意思。
常润之哄睡了女儿,又去看过两个儿子,方才到了书房外面去寻刘桐。
守书房的小子躬身道:“见过王妃。”
“嗯。”常润之颔首,问道:“王爷还在书房忙呢。”
“是,从晚膳后就进去了,现在还没出来。”
“给王爷添茶了吗?”
“添了,不过瞧着王爷似乎也没用几口,正在专心做事儿呢。”
常润之点了点头,道:“夜深了,别给王爷上茶,免得他一会儿睡不着。去让厨房调一碗蜂蜜水来,让王爷趁温热喝了,你再提醒他一句,让他别熬夜。”
“是。”
常润之交代清楚了,便返回了卧室,给陶陶做女孩子穿的蓬蓬裙。
没一会儿,刘桐也回了来,笑嘻嘻地摸到了她身边儿。
常润之好笑道:“你忙完啦?”
“哪儿能呢,早着呢。”刘桐道:“你让人端蜂蜜水进来,我就知道你是催我就寝了。这不,我这就放下事儿回来了。”
“可不是我催你,这的确是该就寝的时候了。”常润之盯着手中的针线,道:“吃晚饭的时候就见你兴奋地不行,这是立了什么宏图大志了不成?”
刘桐笑了声,半躺到了常润之身边儿,手里把玩着她针线篓子里的线团,道:“也没什么,就是今儿上了朝,还有点儿心潮澎湃。五哥想要当一代明君,创一个后世提起都会觉得自豪的盛世呢,我当然激动坏了。”
“唔,这是好事。”
常润之点点头,收了手中的线,提起半身蓬蓬裙来抖了抖,无奈道:“这垂感还是足,蓬蓬的感觉太少了些,材质真的是个问题。”
刘桐已经习惯了妻子喜欢给自己女儿做各式各样的小衣裳小裙子,还别说,虽然不伦不类的,但瞧着是真好看,陶陶也特别喜欢她娘亲给做的东西,当宝贝一样收着,刘桐为此还吃过醋,对陶陶说他不会针线活,让陶陶不能不理他。
刘桐闻言道:“给我瞧瞧。”
他拿过常润之手上的裙子,欣赏一番后道:“挺好看的,要是转个圈儿,这裙摆可就飞起来了。给陶陶穿的时候,别忘了里面裤子给裹严实些。”
常润之白他一眼:“知道。”
收好针线篓子,夫妻俩唤人来伺候洗漱。
刘桐抱着常润之道:“五哥开始他的计划了。”
泰昌帝的计划,刘桐并没有听他具体说过,但刘桐知道,必然是会触及世家贵族利益的举动。
毫无疑问的,现在泰昌帝的这一举动,便是在和贵族们打擂台。
即便他的上疏通过了,执行过程中,势必也会遇到贵族设置的阻碍。
但这又如何能让泰昌帝停滞不前呢?
如何能让荣郡王望而却步呢?
都不能。
泰昌帝的目标,这只是刚刚开始。
曾经在先帝仍在时,何旦曾经听闻过先帝问询当时的瑞王,登基之后,待这江山如何。
瑞王的回答是——革除朝廷弊病,剪除权贵荫封,设科举制,取代一切选官之制,兴农,兴商,广开海域。
瑞王开始的,便是科举制的全面推行。
至于其他的,在科举制的推广之后,想必也能一一达成。
这是一个想要开创宏图伟业的帝王,刘桐生在这个时代,想必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他是泰昌帝手里的那把刀啊!
常润之反拥住刘桐:“你怕吗?”
“怕?”刘桐好笑道:“我又不是什么都没经历过,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五哥信我。”
刘桐正色道:“只要五哥在皇位一天,我就无需顾忌身后的暗算,可以毫无保留地为他做事。”
常润之应了一声,再不多言他们这对兄弟,同样是也君臣之间的信任问题。
“对了。”常润之忽然狡黠一笑:“你今儿不是说,朝上贵族出身的臣子们,脸色很是难看吗?”
刘桐点头道:“对啊,我估计着他们还会想办法给皇兄和我添堵呢,怎么了?”
常润之轻声笑道:“我想,皇上很快就会感受到他们的添堵热情了。”
刘桐疑惑地看着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很快的,刘桐便知道了常润之那晚话里的未尽之意。
泰昌帝登基三年,国孝二十七个月已过,群臣开始上奏,希望他能广纳嫔妃,充实后宫,绵延皇族子嗣。
贵族们生怕他敷衍,甚至让自家家中老太太进宫,去与太后“叙旧”,紧随着提起选秀之事,明示暗示家中的女儿、孙女有多娴静淑雅,希望能送来给太后娘娘做个伴。
太后当面只笑眯眯的,也不答应什么,让这些贵族太太们碰了个软钉子,自然就把战力转移到了皇后身上。
太后迁宫之后,手中宫权悉数移交给了皇后,皇后这个后宫之主倒也做得轻松,毕竟嫔妃少,皇子皇女也不多,彼此之间更是几乎没什么矛盾,需要她操心的事儿就那么几件,两三年下来,她反倒更容光焕发了些。
国孝过后,朝臣们必定会上奏泰昌帝选秀,皇后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等到外命妇们三三两两相约进宫,她也并不觉得意外,待客上丝毫没有出现差错。
小韩氏这个一品夫人也进了宫,询问皇后是否真的要开始选秀。
身为皇后亲母,小韩氏进宫的目的自然和那些贵族老太太们不一样。她是怕皇上真的选秀,自个儿女儿心里不好受。
皇后倒是反过来劝她道:“母亲怕什么,皇上即便选秀,也动摇不了我与阡儿他们的地位。如今连阿隆都大了,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即便新妃进宫,那又如何?”
小韩氏撇撇嘴:“你嘴上说得轻巧,心里头还是不得劲儿的吧。”
“那是自然。”皇后点头笑道:“父亲纳妾时,母亲心里难道会好受?”
“那当然不会……”
“可女儿瞧着,这些年下来,母亲和两位姨娘不也相处得挺好吗?父亲出外问道时,少了两位姨娘,您还凑不了一桌马吊呢。”
小韩氏被她说得脸红:“这哪儿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