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跨国巨头 > 第六百零七章 阿里马总要办商学院(为书友“o五东o”加更)

第六百零七章 阿里马总要办商学院(为书友“o五东o”加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电话里,我已经跟大家简单的说了这次请大家来的目的,是想跟大家一起,发起成立一所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创办,以我们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商业文明,企业家精神为理念的商学院。”

    马总再次开口,阐述了这次请大家来的目的。

    他这一开口,众人也来了精神,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发言。

    “嗨,马总你当时在电话里一说这事,我就觉得这事儿特酷,特值得做,咱们中国这么多年来学习国外mba的经验,办了不少商学院,但归根结底学的是西方那套商业价值观。

    像咱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晋商精神,徽商精神等等许多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精神,反而没落了。”银泰的沈总先接了马总的话茬。

    “虽然说国内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没落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但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内许多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创办了几十年甚至传承到第二代,第三代,我相信,不用说全中国,单单一个江哲省近几十年涌现的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有足够多的案例作为商学院的教学素材。”复星的郭总也开了口。

    香港商学院的蔡院长开口道:“说到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商业精神,香港排名前几的家族企业,无一不是靠着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起来,诚信,实干,勤奋,执着,短短几个词听起来很简单,但真真正正能做到又能做好的企业家,却是少之又少。”

    “现在的年轻人创业都只盯着赚钱看,人心浮躁,如果能有一家学院帮助这些企业家沉淀自己,找回初心,我想不管是对中国商业界还是全社会,都是一件十足的好事。”年过七十,已经退休的联想柳总感慨道。

    在坐的几位无一不是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成功企业家,他们对商业和企业的理解,早就超脱了单纯的赚钱,身上已经沉淀出了企业和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贡献等多方面的理解,而这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

    方哲虽然没有“多年”的经验,但他几年的创业经验胜过许多人一辈子,尤其是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更是远超在坐的诸位,因此他也开口道:

    “我觉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早就该从引进来的思路变成走出去的思路,新一代的创业者,应该拥有全球化的目光和野心,不然我们国家在未来,又何以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

    “是啊,新一代的企业家要有全球化的视野,现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于过去,一个好的app不趁早走出去,等再想出去的时候,早就被模仿者占领了市场,这点我从你们汇众很多app上深有体会呀。”巨人集团的史总,对方哲这个年龄只有他一半的世界首富,心中满是敬佩。

    在坐的其他人也都目光复杂的看了看方哲,对他的观点很是认同。

    方哲说到这儿,便没有往下细说了,他目光看向马总,今天这局是马总攒的,主角自然也是马总,自己可不想抢了他的风头。

    马总顺着方哲的话,总结道:“大家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我们这帮人聚到一块创办的商学院,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到底应该收什么人?上什么课?

    要说教授企业商业战术,营销战术等等,市面上的商学院一抓一大把,我自己呢,已经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借这个机会说出来大家讨论讨论,给点意见。”

    众人的目光重新汇聚在马总身上。

    “大家都知道,做企业是非常艰辛和残酷的,我看过一份报告,中国90的创业公司,都活不过两年,95的公司活不过3年,而活过5年的,连1都不到,那95活不过三年的公司,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商业模式不清晰,资金断链,创业团队不合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觉得就算一家商学院理论和方法教的再好,也抵不过创始人脑袋一根筋,所以我认为,这95的公司和企业,基本不在我们要创办的这家商学院的考虑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所有创办企业不超过三年的,企业家自己都还没完全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自己企业的价值在哪里的时候,我们没必要给他上课,我们也给他上不了课。”

    马总这番话,引起了在场诸位大佬内心一阵共鸣,他们都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看过太多创业公司就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从诞生到破产,一家公司连三年都开不下去,就跟未出母胎就先早夭的胎儿一样,抢救的难度比重新生一个还大的多。

    “这是我个人认为的,我们的招生条件之一,除此之外,我还认为应该设置一个学员创办企业的年营收门槛,这个门槛,最起码得一两千万,平均到一个月营收也就几百万,再低于这个数字的话,我怕报名的人太多,到时候我们的招生老师忙不过来。”

    “哈哈哈”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这学院还没影呢,马总倒想着报名的人太多,这份自信,也唯有他马总才有。

    “大家有什么意见,都提一提,或者说有什么要补充的。”马总说道。

    众人一阵议论,过了片刻,联想柳总提到:“我觉得学员还是采取邀请制的比较好,由我们在做的几位发起人介绍,或者我们的朋友介绍,这样以来,既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有我们几位发起人把过关,学员的质量也能有保证。

    反正我听马总的意思,学员每届应该不会招太多人吧,有上三五十个,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对,我们每届的学员,应该都保持在三十到六十之间,太多的话,就有点人多嘴杂的感觉了,咱们学员的模式应该是精英授课,精英教学。”马总赞同道。

    “那,具体教什么内容呢,老师去哪儿找呢?”万通的冯总问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