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再造工具
又一周过去了,沈明珍雇了几个短工,开始收割水稻。
沈明珍早早地就跟着沈村长编好了晒垫和晒框,打谷机也早早地送了回来,就连沈村长家里的那个,沈村长也搬过来了,说是她用完了再搬回去。
四人负责收割,四人负责打谷,再加上一牛一马运水稻,而沈明珍,沈明臣,宋庆义以及宋庆儿则是在帮忙晒稻子,平坦的地铺着晒垫和筛框。
四个人都是有经验的庄稼汉,一天就收了五亩田。而打谷的四人一天下来也打好了大半,就剩下最后的那一车,反正都没地方晒了,她也不着急,干脆等第二天再脱粒了。
得亏是太阳好,沈明珍又编了很多晒垫,而工坊那边的地又空旷又平坦,这才够沈明珍晒的。一眼看去,晒得满满当当的,金灿灿的,一看就是大丰收。上工的婶子,有些好心的时不时还帮忙翻一下。
她的打算是,剩下的六亩地,等这些稻谷再晒一天,保证不会坏后再收割,反正村民的也还没开始收割,打谷机也懒得搬了,等全部脱完粒后再送到村长家。
等沈明珍家收割完的那天傍晚,打谷机就送了回去,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会嚼舌根说闲话,这不是桂婶子又是谁?
他们那些提前收割的,特别是桂婶子家,是最早的,知道有打谷机的时候,他们的稻谷已经打了一半了,听说要钱后又是骂骂咧咧的,而且一整天在家脱粒,叫去开会也不去,等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排不上号了,多益他们完全就没用到打谷机,完全是靠人手摔打脱粒的。
此刻她得了眼红病,想要别人命。想要带动别人,说是沈村长偏心,就知道先着沈明珍家,打谷机说用就用,还不给钱,凭什么大家都要钱,就她家不用。
但是大家大都是家里有人去沈明珍家里上工,对沈明珍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当然得维护她了。
“桂婶子,你不要忘记了,这个打谷机还是沈明珍做的,人家只是放村长家里供大家使用而已,只要她说一个不字,那大家就都用不到了。”
“就是啊,要不是她的设计出来,我们还得像你一样,用双手甩稻杆脱粒呢,那还得脱好几天呢,花个二十文钱,一天就好了,去上工还可以多赚一些钱呢。”
“就是,以后莫要再说这些话了,我们还指望沈明珍设计的东西都能给我用用呢,就算是要花钱也是没关系的。”
几人七嘴八舌的将桂婶子说了一顿,顺带还夸了沈明珍一番。
他们不知道的是,沈明珍在不久后还会给他们惊喜。
也就一周时间,村里的庄户都把水稻给收了回来,地里面突然就光秃秃的了。
沈明珍的已经晒干了一批,还有一批还需要晒一天。
之前她还去看了沈村长和宋家晒谷,发现他们还在用扬谷筛筛谷,还特地了解了一下,发现他们还没见过扬谷风扇车,于是为了方便她的十亩稻谷,又开始捣鼓下一个作品了。
又是七天,一代手摇扬谷风扇车终于现世,她之前收拾出来的那个工作室,现在成了粮仓,两批稻谷都在那里。
她将稻谷又搬出来,一袋袋过筛,发现效果还不错后,请沈村长,李承安和宋庆义来看了,他们看了连连惊叹,连忙约定开始排号,沈村长第一个,李承安第二个,宋庆义第三个。他们也不白看,还乐于帮忙,所以沈明珍的十亩稻谷很快就就完成了筛谷。
在村长的强烈要求下,称了筛好的稻谷。五亩上等田,有一千八百多斤,亩产高达三百五十斤。五亩中等田,有一千五百八十斤,亩产也达到了三百二十斤。
三人倒吸了口凉气,沈村长家之前的收割的那些,亩产也才二百八十斤而已,但这对于他们以前千来说已经算是高产了。而现在听到这个数据,他们现在很是期待他们剩下的那些亩产量。
沈明珍用完,三人就将手摇扬谷风扇车搬到了沈村长家。沈村长也不急着使用,先是通知了村民过来,才开始扬谷。这时,他感觉自己又收到了众人艳羡膜拜的眼神,就像上次给他们演示打谷机时一模一样!
于是,又到了他们排号时间,只是这次排号是从第四个开始的。
半个月时间,村里的稻谷才全部筛完,亩产数据也终于算出来了。
亩产最多的自然是沈明珍家,因为她舍得放肥,经常买鸡粪,牛粪等回来沤肥。
数据下来的时候,跟着沈明珍种的那些庄户,插秧的那一半田最少的也比直播的那一半田多收十几二十斤,那些没有跟着沈明珍插秧的都懊悔死了,不过他们也确实少了试验的风险,发誓开春一定要跟着种。
牛头村的前两年是不用交田赋的,但是他们种的粮食是要上报的,沈村长还征求了沈明珍的同意,将脚踏式打谷机和手摇扬谷风扇车也一并上报,毕竟这么好用利民的工具不传播出去就可惜了。
这段时间沈明珍也不闲着。村里的稻谷脱壳方法为舂和碾。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回舂打臼槽种的稻谷,从而使稻壳脱落。另一种则是用石磨碾,利用重力摩擦碾压脱壳。但是不管哪种方法,脱壳后的大米都很碎,而且效率低。
沈明珍去宋家碾了一袋米,虽然宋家帮忙套了驴,她只要在一旁加米扫米就行,但还是觉得米碎且效率低下,就更不要说舂米了。
晚上吃到了自己种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还多吃了半碗。洗漱好回空间找了很久,才终于在《天工开物》中找到了一种叫砻的工具,砻磨的重力要小很多,只是将谷物外壳搓掉,就算是妇女儿童都可以胜任。沈明珍仔细的看了起来,看样子,制作倒是不难,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沈明珍说干就干,第二天就上山砍竹子了,还好以前的山上的竹子足够多,不然他们一村人又是围篱笆又是编晒垫编箩筐的,而且好像就她用的最多了,不过这么密的竹林足够他们一村人霍霍了,而且看了来年的竹笋才能长得更好。
就着上次剩下的木头,用了十天的时间,终于做好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的木砻,迫不及待的试了一下,一次只能将大部分的稻谷搓开,这时候需要用扬谷风扇车将搓开的米糠筛出后,继续放入木砻中,再次去壳,如此反复,直至全部去壳为止,这样就得到了糙米。
糙米也可以吃,只是口感没那么好而已,但她却喜欢吃,而且他们都是庄稼户,有这么好的粗米吃就已经很好了。沈明臣还小,还是吃精米比较有营养,好吸收。
如果想要吃精米,那还是得舂才行。自己不舂,也要请人舂。之前她看到在书中提到过的水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她已经没有木材了,而且还要盖水碓房,地点也还没选好,这个她还要从长计划,过完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