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谁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但见青鸾子手中长剑忽然弯折,他反应神速,旋即后退,避开了李羽坤的拳劲,脸上满是惊诧。
李羽坤不等青鸾子缓过神来,接连轰出两拳。
青鸾子不敢硬接,提气高高跃起,在空中挥舞长剑交叉劈出两剑。
众人猜想他又是在外放剑气,急忙后退,怕被剑气误伤。
李羽坤收回右拳,仰头拍出两掌。
只听波一声,掌力与剑气激荡,李羽坤感觉双掌火辣辣疼痛,心道:“这青鸾子的内力竟也如此深厚,竟能放出如此凌厉的剑气!”
再看青鸾子,身子倒飞出去一丈有余才落地,落地之后又倒退三步才稳住身形。
二人两下硬拼,各自对对方的内力深浅已有所估量。
青鸾子额头见汗,眉头紧皱,似在考虑接下来应当如何对敌。他显然没有料到李羽坤的内力如此之强。
而李羽坤心中对青鸾子也很是佩服,想得是如何让青鸾子知难而退,免得自己不慎出手伤人。
李羽坤微微一笑道:“道长,你我平分秋色,不如就此作罢如何?”
“拿起你的剑来,你我比比剑法。”青鸾子语调略显激动,随即又恢复平静,淡淡道,“不是非要使少林功夫不可。”
“也好。”李羽坤微笑点头,右掌探出凌空虚抓,钉在地上的长剑抖了几下离地飞起,稳稳落入他手中。
那长剑离他手掌足有两尺多远,竟被他轻描淡写间吸来,所见之人无不心惊。
李羽坤长剑一抖,道了声“看剑”,平平刺向青鸾子。青鸾子本来离他有两丈远,但他此刻内力之强已经世所罕见,这平平无奇的一剑转瞬间到了青鸾子身前,其速度之快、声势之大令人咋舌。
青鸾子似乎为他这一剑的气势所震慑,呆立不动,直到长剑及身才作出反应堪堪避开。同时他手中长剑贴上李羽坤的长剑,往前疾削,试图削断李羽坤的握剑手指。
李羽坤微微一笑,青鸾子这一招在他看来,看似巧妙,时机拿捏也很到位,只不过这般使剑,他只需右手撒剑左掌疾拍,必能击伤青鸾子。
但李羽坤不想这么做,因为他答应青鸾子要比试剑法。故此他旋身抬剑,一来避开青鸾子削来的剑锋,二来自己长剑挑向青鸾子持剑右手的手腕。
青鸾子似乎也已料到李羽坤的这一招变化,歪头缩身躲过。
李羽坤乘势长剑下劈,青鸾子弓背缩头,身子忽然原地向右弹出。
各派群雄见他躲得如此巧妙,不禁高声喝彩。
喝彩声助长了青鸾子的信心,他抖动长剑又再攻来,剑尖青芒再起。
李羽坤心道:“不如我也试试,看看能不能逼出剑芒。”他行气于臂,再达剑身,挥剑刺出。
只听嗤嗤之声,青鸾子啊了一声,高高跃起躲避。
原来李羽坤以御风神功使出的剑芒长达一尺,比之青鸾子剑上的青芒长了一倍,青鸾子事先没有防备,好在他发觉不妙及时躲避,青芒只刺破了他的道袍袖子。
李羽坤见青鸾子脸上满是惊讶,又十分不甘,便回剑以上臂遮挡口鼻,以传音入密的功夫说道:“青鸾兄,就此罢手如何?你我算打成平手。你放心,人家听不到我的话。”
传音入密是一门极为高深的武学,在很早以前了空方丈已传给他诀窍,但因为内力不足而不能施为。如今神功大成,施展传音入密便水到渠成。
青鸾子此刻再不答应便是不识抬举了,他虽然生性高傲,但绝不是一个蠢人,他早已发现自己虽然在剑法上未必会输给李羽坤,还有许多厉害的绝招没有使出来,但是他知道,二人的内力相差太远。再比斗下去,就算自己能以绝妙的剑法伤到李羽坤,自己也会被李羽坤厉害的反击所伤。
李羽坤看出青鸾子已经默许,便收剑拱手道:“青鸾道长剑法高绝,在下佩服,今日便到此为止,他日有缘再战。”
青鸾子行了个道家礼,道:“无量天尊,李大侠果然名不虚传,他日若来长安,玄都观必定无比欢迎。”
“一定一定。”李羽坤点头道,“李某早就想拜会精卫真人了。”
“贫道必愿引见。”青鸾子说罢还剑入鞘,转身飘然而去。
他千里迢迢,自长安南下来到邕州,本想要大显身手,但却遇到了李羽坤这样的高手,他自知难以匹敌,留下来也没有意义,故此决然离去。
大多数人都以为高傲的人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头脑发热、死要面子,便会不管不顾,钻牛角尖,实则不然,生性高傲的人必然有可以高傲的本钱,通常都武功高强而且心智颇高,自然善于审时度势,量力而为,绝不会轻易干一些蠢事。
当然也有蠢人高傲的,那就是盲目自大,自吹自擂了,这种人只求嘴巴快活,一有机会便四处显摆,宣扬自己的厉害之处。
他们遇到本事比自己大的人,也会滔滔不绝、吹嘘自己技高一筹,一旦被打败或者遇到挫折,通常都会恼羞成怒、恶语相向,要是侥幸逃脱,之后多半整日谋划复仇,可能什么卑劣的手段都使得出来,到最后自然是自取其辱,不是卑微死去便是一蹶不振,有如烂泥。
李羽坤望着青鸾子远去的背影点了点头,转过身来,眼神自各派群雄队列扫过,正在踌躇自己该站到哪里去,忽听有人说道:“这人练成了一身邪门武功,为免日后为祸武林,今日我正道中人当合力诛杀,不留祸患!”
李羽坤知是火玄子,叹道:“火兄,你我总算是朋友一场,何必……”
“呸,谁跟你是朋友。”火玄子怒道,“盟主,这厮杀了贫道师叔,今日玄真派要先为师叔报仇。”
“你们已领先三个胜场,难道是想顾左右而言他,意图拖延时辰?”石台上余不从淡淡道,“别忘了此时未过卯时,离午时还有三四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