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代种田奋斗史 > 第49章 晋江文学城发布

第49章 晋江文学城发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为县城的粮铺早在蝗灾来临就关了门, 一直没再开张。

    今年这年只怕又是冷冷清清的度过了,杨稔心里估计。

    好在她如今是真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两年的口粮,就不信还好转不过来, 若是那样, 自家有再多的粮食也是没用的,天灾太严重会变成乱世的。

    心里底气十足, 精神也好, 这时候家里没事,杨稔开始给家人缝制衣裳, 因着干旱,家里已经三年未做新衣裳, 衣服都快穿烂了。

    不管怎样, 今年一家三口是要做一套新衣裳的, 等过年的时候穿,希望新年新气象, 明年能好过起来。

    一直缝制到下午, 陈如松接儿子回来了。

    停好驴车, 小景跳下车, 跑进屋子, 嘴上欢快的喊道:“娘, 我回来了。”

    听见声音, 杨稔脸上浮上笑容,放下手里的东西,蹲下搂着儿子, “回来啦, 饿不饿?要不要吃块米糕?”

    因着如今粮食都贵, 杨稔自己却喜食米糕,这些时日已经学着自己研究着做了,虽不如买来的好吃,可也不难吃,饿了吃一两块充饥十分方便。

    今日恰好还有几块,若是儿子饿了,吃这个正好。

    小孩子容易饿,小景立马点头。

    美滋滋的吃着米糕,他并没有出去找伙伴玩,而是拿出书来一边吃米糕一边看书。

    夫妻俩看着欣慰,他们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一直看书背书,可儿子自己有这个想法却是最好不过的,家里只是普通老百姓,虽挂着义门陈氏的名,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个陈氏只是个名,还得靠自身努力。

    不想影响儿子看书,夫妻俩走开一些。

    过会儿就要煮晚饭了,杨稔索性就来到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菜好。

    来到厨房,陈如松将刚刚得知的事情说出:“私塾先生说这几年天灾,粮食太贵,养家困难,日后的束脩要交粮食,按从前的粮价来交。”

    “如今蝗灾刚过,怕是粮食的价格比上次你陪着大哥去买还高一些,十几倍,干旱伊始就已经涨到一月两百文的束脩了,这会又这样,便是又涨了几倍的束脩。”也就是一月要一两多,文房四宝还是自家买,这一年下去就十几两银钱了。

    “若是答应,每月就要五十斤稻谷,三月便是一石。”陈如松估算出来。

    听着这数,杨稔有些生气,语气有些不好道:“合着这是算好的,三月交一次,一次便是一石,可真会算。”

    “我今儿没答应,打算明日送小景时看看别的孩子家里是怎么想的,如今这粮食可是买不到的,先生要吃粮食,这没什么,可换成干旱前的粮价是决不成的,便是十倍的粮价都是亏的。”陈如松也是不满私塾先生的要求,将事情告诉媳妇也只是让她知道有这个事,至于如何解决,他来就好。

    “他若是同意按十倍的粮价换,也不是不行,只是一定要私塾的所有学生家里都是这样的换法。”若是十倍的粮价,一月的束脩就是几斤稻谷,家里还是能腾出来的。

    媳妇这样一说,陈如松明白过来,“或许那冯先生的目的就是这个,只是先说出来,学生的爹娘未必会答应,这才先将过分的要求提出,之后再退一些,也就能令人接受了。”

    十倍的粮价,私塾先生不会亏,而家里拿的出粮食的,也是之前存下的,少有是用十倍粮价买下来的,心里也不会觉得太亏。

    “希望是这样,县城的束脩不低,咱们尽量先让儿子在镇上念几年,存够银钱再去送去县城。”

    是不是这位冯先生的打算,杨稔不清楚,只是她希望就这样解决,家里如今是没有进账的,这会天灾好几年,帕子荷包买的人也少,铺子里也不收了,家里也没有产出,只有消耗。若是按照十倍的粮价,一月几斤粮食自家还是出得起,一年下来也能承受,可要是一月五十斤粮食,三月便是一石,一年就是整整四石,家里半年的口粮就没了,真不能接受。

    晚饭吃的是炒蕨菜,还蒸了几片腊肉,蕨菜是往年的,家里还有一些干货是往年的,如今要先将这些吃掉,免得放久了坏了。

    吃饭时,陈如松想起镇上还有一家私塾,只是那家私塾先生较为年轻,虽也教出了几个童生,可到底看上去不如冯秀才有文采的样子,是以自家当初也没选择他。

    “镇上还有一家私塾,若是明日冯先生依旧还是要按干旱前的粮价交束脩,我就去瞧瞧那家私塾,都是秀才老爷,就算年轻些,相必也是有文采的。”陈如松也担心冯先生不改主意。

    “我记得姓罗是吧,当初听大哥说了一下,你也别等冯先生改不改主意,不管冯先生怎么说,都去罗先生那看看,若是瞧着还成束脩也比冯先生要的低,等儿子这次学完三月,便转到罗先生那去。”

    若是冯先生的意思就是按干旱前的粮价提供束脩,那也太贪得无厌了,而若是只是想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转而让学生的家里答应退一步的要求,那么这冯先生太精了,心眼也多,日后指不定还出什么幺蛾子呢。

    杨稔对冯先生提的要按照干旱前的粮价提供束脩这事,是真的很讨厌。

    只是她之前忘了镇上不是只有他一家私塾,才想着退一步就退一步,十倍的粮价可以接受,私塾十几个学生,一人几斤便有几十斤,私塾先生一家五口人,一月几十斤粮食是要吃的,如今买不到粮食,就算有存粮,也不会太多,那先生想要粮食当束脩也勉强理解。

    但是思来想去,杨稔又改了主意,“算了,你先看看那冯先生是怎么说的,若是能退一步,按照如今的粮价,便是一半的粮价也能考虑一下,只要别太过分,还是让儿子继续在那念着,谁知道那罗先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况且冯先生好歹还教出了一个秀才,罗先生只教出了几个童生。”

    真从冯先生那转到罗先生那去,若是罗先生有什么不好,可就没有地方可去了,还是先观望观望。

    看着媳妇皱着眉头,陈如松不由劝解道:“你啊,别担心太多,明日我去瞧瞧,还有近一月才到交束脩的时候呢。”

    翌日一早,杨稔给儿子做好午饭,陈如松送儿子去私塾。

    冯先生已在学堂等候着了,看见学生被家人送过来,他露出和蔼的面容,随后朝陈如松问道:“陈老爷,老夫昨日与你所说之事,不知你考虑得如何?好些学生的家里已是同意此事了的。”

    “这,冯先生,都有哪几个学生家里同意了?”上私塾的,可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富贵人家都请先生单独教学了,陈如松不太相信昨日才得知的消息,今日就同意了,按干旱前的粮价换成粮食交束脩,不管对哪家来说,这个要求可都算得上是过分了。

    “钱家和付家这两家今日一早就将粮食送来了,还有几家已是答应下来,只等下月便送来。”冯先生笑眯眯地说道。

    钱家和付家都是镇上富裕的人家,若是单独请个先生有些捉襟见肘,可只是送去私塾,确实绰绰有余的,是以对先生的要求,并不多加思考就满足了。

    甚至他们认为,先生提出这个要求,便是家里缺粮了,第二日一早就将粮食送来了。

    冯先生说出这两家,陈如松倒是相信了,便是他也是知道这两家算是私塾里最富有的人家,逢年过节给先生送的礼也是最重的。

    只是说还有几家答应了这话,他还是半信半疑,但看冯先生这个态度,是不会退步了的,两家粮食都交了,怎么会还退,或许日后还会要求更高,反正有这两家兜底。

    果然,冯先生下面这句话验证了他的猜想,“陈老爷,这几十斤粮食不多,你瞧瞧这两家多爽快,孩子念书最重要不是。”

    瞧着这人为难的样子,冯先生也为他感到无奈,他这个要求确实有些高,本打算今日要是有人拒绝他就退一步,粮价提一些上去,可没成想一过来,钱、付两家直接送来了粮食,既然如此,他自然就不改了。

    镇上可就只有他教出了秀才,那个姓罗的教出三个童生有什么用?这些人犹犹豫豫一番,还是会答应下来的,冯先生得意地想着。

    这个要求陈如松是不能答应的,一年的束脩够自家吃半年的粮食,更何况这会还是蝗灾过后,粮食是重中之重,谁也不能保证之后的日子是什么样,但也不能直接拒绝,因为儿子还要在这继续念上一月。

    “冯先生,这事你容我再考虑考虑。”陈如松打算先拖着,等去问了罗先生那的条件再做打算。

    只是镇上就那么大,他若过去了,冯先生过不久就会知道,儿子接下来的一月可就难过了。

    是以陈如松先架着驴车回家。

    “怎么样?”杨稔一直惦记着这事,自家男人一回来,她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陈如松摇摇头,“镇上有两家富户,今早就将粮食送过去了,也是我没想到,那两家竟然毫不犹豫。”

    “这可真是。”这两家这样殷勤,显得自家这犹犹豫豫的不像样,可那么多粮食真不能给出去,今年吃半年,明年一整年,后年半年,家里的粮食吃完,若是明年不成,好歹剩下的粮食还能撑半年,可若是给出去,家里便得全靠老天了。

    “镇子不大,我想着若我去罗先生那打听,冯先生定然会知道,小景还要念上一些时日,我怕冯先生变脸欺负小景,便想着明日让二哥帮我去问问,打听打听,只盼望罗先生那的束脩不要也跟着提高。”若也提高了,可真不妙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