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魂穿王莽次子,开局只求速死 > 第55章 “蛔虫”周厚德

第55章 “蛔虫”周厚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跟聪明人一起做事就是轻松。

    不需要交流、不需要沟通,有时候就只要一个眼神大家便心照不宣了。

    周萱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在跟了王莽之前,在长安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

    随王莽来到新都国,于南阳待了一年多,多数时候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他虽未入得王莽的团队核心,为王莽在这南阳郡四处打理关系倒是一把手。

    他为人低调,谦恭有礼,有才华却从不显露,可偏偏他就能给人高深莫测的感觉。

    至少在新都国周边,在一些人世家豪族眼中,他周厚德都是可以倾心结交的“潜力股”。

    在很多人看来,不管他王莽有没有可能复出,周萱此人他日必有一番成就。

    他足智多谋,只要能与他坦诚相交的人,他也都会“毫无私心”的为其出谋划策,受惠者颇多。

    也正是因此,他在这一带的口碑相当不错。

    王获也是事后才想明白,王莽为何不派别人就偏偏派他周厚德!

    这人的厉害之处也在这天下午慢慢展现出来了。

    在只有寥寥几句私下交流的情况下,周萱如同王获肚子里的老蛔虫般,竟似对王获的目标和想法了如指掌。

    站在王获的角度,他周厚德知道的信息只有俩:王获在被人追杀而且险些死了、幕后黑手还不知道但跟李家有关。

    在王获看来,那是很夸张的!

    上一世他也会看些穿越小说,主角们总能把一些古人甚至是当时的上位者玩弄于股掌之中,举手投足间翻云覆雨。

    他从王莽家出来的时候,也曾有这种期待,最好是对手们能跟蠢狗一样冲到自己面前龇牙咧嘴,给自己送经验。

    可现在看来,那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

    几千年来,人类的智商其实没多大进化,靠智商逆天改命的人凤毛麟角。

    而且那样的人就算是放到两千年后,他们一样能取得不错的地位和成就。

    这就要说到另一个问题了,既然有聪明人,为什么他们没有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这段时日,他也算看明白了。

    不是他们不去搞,而是放在他们的生存环境下,没得那个必要!

    就比如生活在非洲原始大陆的那些人,他们抬手就能摘到果子、下河就能摸到优质蛋白质,能搞出个对抗野兽的毒箭就算是相当高的科技了。

    而科技的兴起,往往是一种迫于无奈的选择。

    后世西欧科技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蒙古铁蹄的践踏之下催生的。

    这跟墨家的发展路线也很类似了,只有够弱小了、生存不下去了,才会有人动脑筋、想办法,搞一些“奇淫巧计”来应对强敌,所以墨家后来所流传最多的也就是他们的“机关诀窍”了。

    也就是说,有实力、有地位的,他不需要搞科技就能活得很好了,不管东西好坏,只要他搞到经营权,就够他吃几代人的了。

    搞毛的科技呀,做了官就什么都有了!

    普通人里面,不是没有聪明的,而是他没资格去搞。

    很大程度上来讲,一个资质一般的、在两千年后都爬不上去的普通人,如果单想着凭借那毫无工业基础的“爆科技”去立足甚至是征战天下、改变世界,基本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或许他刚刚崭露头角,便就被人捏死了。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不改变原有的行事风格,到最后多半也还是个普通人。

    这段时间以来,他王获一直是本着前世的价值观来做人做事,已经发现其中的不可取之处了。

    打破规则是必须的,但首先得让自己从根深蒂固的后世普世哲学中破茧而出!

    没有霹雳手段,哪来菩萨心肠?

    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是没有什么生存空间的。

    然而,让他痛下决心的这件事情,却因周厚德的到来,而又偃旗息鼓了。

    没得办法,这家伙做事太有条理,远比自己老辣!

    到得此时,已经没有让他冲动行事的机会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在周萱看来如同家常便饭一般。

    在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里,周萱便提审了李丘,然后将向相关县乡大户豪族征收剿匪粮饷的文书写好并派人分发下达了。

    周萱写的文书,代表的不仅是新任郡南督邮的旨意,也是王莽新都国的召唤。

    由他这个“中间人”出面,比王获所打算的“强来”要靠谱多了。

    能不把人得罪那么深,何乐而不为呢

    整个过程中,王获只提点了两句,那便是太远的地方,粮食便不用运过来了,要么打上条子随时去取,要么直接运钱过来。

    当然,这里面,孙宠的那句“兹授全权、临机专断”也是很有分量的。

    至于能不能如王获所愿筹到足够的钱粮,那便不是他现在能判断的了。

    那周萱忙完,便就告了声“失陪”,却是去与那舂陵侯刘仁喝酒叙旧去了。

    王获看着他的背影,沉默了好一阵。

    周萱这人在历史上并未留名,里面有三种可能,要么是能力平平,要么是死得太早,要么就是没被名人猛将干掉。

    在他现在看来,多半是死的太早了!

    至于盗匪如何去剿,他周萱倒是持强硬态度,在他看来,跟盗匪就没有谈条件一说,不出来投降,那便直接出兵了。

    他周萱甚至觉得,现在盗匪那么猖獗,跟若干年前朝廷开启招抚政策是有很大关系的,盗匪们有了被宽容的先例,便就有更多人去效仿了。

    这一点,王获是认可的,可事实上剿匪对他来说也只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跟孙宠立的一个牌坊,觉悟自然是没有周萱高的。

    不管是病急乱投医也好,还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也好,甚至哪怕饮鸩止渴也罢,这都不是此时的王获想去操心的。

    但是,不论怎样,朝廷要剿匪,样子得做足,起码要让盗匪们有“兵临城下”的感觉。

    无论如何,兵力都还是要组织和扩充的!

    王获这边的人,带上他没放回去的来自新都侯府的运粮府役,总共也才一百零五。

    真正有战斗力、可以进山剿匪的,七十人不到。

    而且,这里面有三十几号人他没直接带进城,留着有特殊用处的。

    对此,他也听从了周萱的意见,下令向周边各县征调县尉【少史】、游缴。虽然他知道,这里面可能没几个是干净的,但说到底,也就是做样子的。

    募兵的事情其实一直在讨论,只是那骆永明显不是那块料。

    王获倒是一直盯着那庄大个儿,想要他自己站出来,可对方明显是入戏太深了。

    事实上,此时的庄尤也是没得办法,如果他不藏起来,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

    可对于王获来说,这么一个大宝贝放在面前,不用白不用!

    庄尤这人绝对是有东西的,本著有兵书《三将军论》,却在后世失传了。

    如果招安不顺利,他是要被拿来做主将的。

    反正王获有自知之明,让他一个“路痴”带人去山里打仗,那是很可怕的!

    也就是在仇川等人正在商讨募兵之策的时候,王获一直想要见识的那个人,他来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