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成为崇祯以后 > 第三三九章 对李倧的安排

第三三九章 对李倧的安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倧愣了一下后又要跪倒,王承恩忙道:“王爷不必多礼,皇上准备将长平公主许配给你做王妃,另外,如果王爷今后有女儿的话,皇上将替皇子纳其为侧妃,今后王爷不但是皇上的妹婿,还是儿女亲家,此等殊荣大明立国以来未有啊!”

    “好,既然你想去,那朕就先让你去试试,但是到时候受不了那个苦你可别来找朕哭诉。”我说到这不禁想李延能不能挺过李定国的操练,李定国的部队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是大明帝国陆军的精华所在,里面叫出一个普通士兵都是一只猛虎啊!

    “李朝世世代代接受大明帝国的册封,李倧的身份地位不应该有大的变动,不过称号上可以改一改,朕将册封李倧为寿王,封地在陕西的榆林,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过见李倧又要发钱,忙道:“王爷就别客气了,王总管那里还有另一道口谕,王爷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

    宋献策道:“皇上将李倧的封地定在榆林,是不是要把朝鲜百姓也都迁往那个地方呢?”

    李倧胆战心惊等了几天之后,终于等到了大明朝对他的安排,来宣旨的除了王承恩之外还有他比较熟悉的李过,王晨恩把册封李倧为寿王的旨意宣读完,李倧跪倒谢恩后接受了王承恩和李过的道贺。

    倪元璐咳嗽一声道:“皇上,如果迁移费用只有六百万银元的话,朝鲜百姓将会经受巨大的考验,此乃人命关天的大事,微臣觉得应该追加四百万银元……。”

    李过和王承恩回宫复命的时候,李过发现李延也回来了,正在跟崇祯皇帝说着什么。

    我点点头道:“左良玉在信上也说了,火烧汉城的主意还是李延想出来的,这个功劳朕记在心里,等朝鲜的事情结束后统一进行封赏,李延,你想去哪个部队?”

    李倧这回彻底放心了,娶大明皇室的公主为妃是他求之不得的美事,等他有了女儿还能和崇祯皇帝结为亲家,看来他要抓紧时间生个女儿才行。

    李过见李倧光顾着高兴,道:“王爷,我知道您手里有些银子,那些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在户部正在募捐款项救济朝鲜难民,王爷何不将银子捐出去一些博一个好名声,也可以让皇上放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想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就要付出代价,能挺过来的,明年再给他们补贴也不晚,挺不过来的,朕也没有办法,大明帝国不是慈善堂,为他们敞开国门已经是最大的恩德了。”

    这可不是我说大话,朝鲜半岛的生活水平和大明帝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了很多,即便是把朝鲜百姓迁移到比较落后的地区,条件也比朝鲜半岛好许多,加上越来越多的技术变革和先进工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尝到了甜头的朝鲜百姓肯定不会再怀恋故土。

    孙承宗见崇祯皇帝把手放到云贵川那一带,道:“皇上是想把另外一部分朝鲜百姓迁移到云贵川这片区域吗?”

    李过见崇祯皇帝说完了,道:“皇上,臣这位弟弟胸有韬略,在特务部实在是有些埋没他,他自己也希望能去军中效力,还望皇上成全他。”

    李延心中非常兴奋,道:“我想去李定国的部队。”

    李倧忙道:“李大人说的是,钱财乃身外之物,小王的俸禄相信已经够日常开销,这就把多余的都捐出去。”李倧何尝不知道让崇祯皇帝猜忌的后果,等他无权无钱之后,睡觉也不必担心崇祯皇帝寻个借口治他的罪了,再说他真的愧对朝鲜百姓,拿出金银来救济朝鲜百姓能让他的心里好过些。

    “爱卿说的不错,云贵川等地民族众多,朕之前那个军政分离的办法效果还不错,但是没有一个典型,无法突出以供模仿,朝鲜百姓总比那些地头蛇好摆弄,拾掇好了也可以让那些土司明白什么叫样板。”

    对这三点我早有主意,只是有些笼统,今日跟群臣一番讨论,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处置方案。

    我看过了左良玉的书信,信上除了介绍战事进展之外,说的多是对新式武器的评价和使用心得,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看来左良玉还有些脑子,知道这些东西非常重要。

    孙承宗叹了口气道:“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快也要五年时间才会见效,朝廷恐怕会不堪其累呀!”

    我点头道:“从朝鲜迁移来的百姓将有一半被安置在陕西地区,那里的条件虽然不太好,但是挖个窑洞就能安家,非常的方便,也将节省一大笔钱财。”

    我道:“朕还是那句话,只要朝鲜百姓能够融入到大明帝国当中,朕不会吝啬对他们的补贴,今年就不算了,明年开始朝廷会在基础建设和学问教授上给予他们帮助,只要他们自己努力生活,过的肯定要比在朝鲜半岛强许多。”

    我挖了挖有些痒痒的耳朵,打断还在讨论的群臣,道:“朕已经听的清楚了,现在围绕这件事有三点比较有争议,第一就是给予李倧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和待遇,第二是将李倧安放到哪里,第三是如何处理朝鲜的难民,是也不是?”

    在座的大臣中只有宋献策等少数几个人知道朝鲜半岛的事情是大明帝国一手导演的,因此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替朝鲜老百姓考虑了一些,倪元璐就是其中的代表。

    “总管大人回来的正好,朕已经晋升程卜东为少校军衔,赐毕懋康帝国进步勋章一枚,总管先去宣旨,晚上朕设宴宽带他们两个。”我说完想了想又道:“把皇家科学院的那些院士也都请来吧!免得还得请两回。”

    群臣纷纷点头,觉得崇祯皇帝说的这三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三点如果解决了,那么朝鲜半岛的事情基本就告一段落了。

    随着第一批朝鲜难民抵达天津新港,如何安置这些朝鲜百姓成了当务之急,北京城内的议事大厅内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