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立
唐宁认为郭嵩涛做得很好,所以大清的一切事务都交给老郭,甚至连大清国全部的巡抚民选之后终于进行了一次全国总理大选,唐宁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个老郭自然会处理的嘛。直到心系故国的林菲尔跟他讲,大选结果出来了,你猜是谁?
唐宁自然可以通过ibm开发的选票统计系统全球第一个知</a>结果,但他没有这么做,他想跟所有的大清公民一样,通过</a>报的头版头条来阅读这条消息。听到林菲尔这么说,看到她怪怪的表情,唐宁感觉似乎有点不妙。
他接过她手中的打印版的《大清新闻报》,赫然看到了“李鸿章”个大字。唐宁仍然没放在心上,轻描淡写地说:“李大人……”
他认为李大人虽然人不咋地,政治才华还是很出众的。这个结果还不错啊。林菲林是“发明”了法制剧的有一定政治感知力的人物,她说:“郭嵩涛急于求成了,费尽心思说服了议政王恭亲王把所有的军政大权交给了民选总理,把军机处废掉了,后果……可能很严重。”
她刚说完,唐宁已经看到了章中赫然有“胡光墉”个字,这个差点成为通缉犯的家伙,在大选结果出来之后,堂而皇之地再次浮出水面,而且成为李鸿章最重要的幕僚之一,看样有可能成为改革后最重要的内阁成员——财政部长。自然,在有的六部什么的都已经给郭嵩涛大刀阔斧地改掉了,财政部长差不多就是原来的</a>。
唐宁知道郭嵩涛是个激进人物,但真没想到他竟敢把军权交出去,包括最重要的神机营的指挥官,唐宁不由得感叹:“老郭是真的想改革啊,中国居然真的出了一个华盛顿,不过,这个结果好不好就难说了……”
没有唐宁的点头,神机营的控制权当然是不可能交出去的,为了成全中国的华盛顿的理想主义,唐宁同意了老郭的这个激进的请求。躲在圆明园的两宫后将最后一次行使皇权,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了总理,这个总理甚至连“总理大臣”后面的两个字都没有。
这种事情唐宁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年马志尼的共和主张甚至让他辞去了</a>皇帝这个光鲜的头衔。这一次唐宁在大清的政治退出更彻底,在意大利他现在好歹还有一个拥有私人军队的特权。
最严重的事情可能还是郭嵩涛根本没有按照唐宁理想中的把“</a>权力”和“公民权力”分置为上议院下议院以达到平衡,而是让下议院的权力大到无法制衡的地步,上议院形同虚设。
老郭本人更是完全退出政治舞台,他把曾国藩恭亲王景寿等原军机大臣都放进了上议院,可能是唯一对民选总理的制衡力量。下议院的选</a>是同时进行的,年仅25岁的曾纪泽不负唐宁的期望,居然取得了多数党党魁的地位,这位李鸿章的老冤家也许也能起点作用。
到这个时,再控制皇族已经没有意义了,唐宁授意9岁小皇帝和后身边的侍卫跟“主”明言,他们自由了,可以自己雇佣侍卫,等后雇佣的侍卫到岗之后,这些“保护”了他们多时的人就会离开。
慈禧后多能干的人,很快她就雇佣了自己的侍卫,等那些可恶的老侍卫队走人之后,她象征性地在自己人的保护下到北京城外溜了一圈,表示自己真的自由了,然而,权力已经完全失去,这个时候就算揭露某外国势力的阴谋还有什么意义?随着大清言论自由的扩散,慈禧就算是傻瓜也知道了温莎财团是那场政变的幕后黑手,她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温莎财团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民选总理,难道这一切都是表象?
根据老惯例,新元首上任,那些边疆军团的统帅都得回京诉职,包括哈萨克地区的石达开蒙古地区的李秀成和黑龙江的左宗棠,其中,左宗棠跟李大人是老朋友,最是放得开,刚刚到京他就从老朋友那里得知,自己将成为国防部长。
新官上任把火,看后面的好戏你就知道李大人是如何上位的,当然是宣扬民族主义,把中华民族传统发扬光大,公历什么的当然得改回来,再次回到农历时代,甚至把以皇帝年号纪年的传统都搞回来,1865年即将结束,那就算了,从1866年起,算“大治元年”,取意天下大治,历史上的同治帝变成了“大治帝”。公历的春节什么的才实行了这么一会儿又被废除掉。
为了帮胡庆余堂洗地,正在实行的全国性验药行动被悄然终止,这是最让郭嵩涛纠心的事情,不过,他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谁让他选择了真正民主的道呢?民主从来就不是一定会比专制做得对的,得看谁在那里操盘了。
儒家教育出身的人很少会看得起商人的,原来迅速提高的商人的地位被迅速贬低,持枪权等在某些民选巡抚的省份已经实施,李鸿章是主张禁枪的,并得到大多数习惯了传统统治方式议会的支持,总理的法案很有可能被下议院通过,宪法规定,只要下议院分之二多数通过,上议院根本没有否决权。
大清原来还实行初等教育生雇佣率退税政策,这个退税倒是没废,可是李鸿章内阁的教育部提出了更改科目的法案,原来唐宁亲自指定的教材中的在日本人看来超经典的全球简史被换下,国被换上,而且国的内容每一个都算一个分,几乎只国就算通过了中等教育,这个东西让唐宁看得直摇头,李大人的“洋务运动”精神真不彻底。
李鸿章的洋务精神当然是强大的,不过他在大选中为了讨好儒生使出这一招来,这根本不是他本人的本意。到此为止,郭嵩涛还是原则上支持民选总理,但他开始担心改变这个唐宁亲自制定的政策会惹怒大清国真正的前任元首,幸好,唐宁对此仍然没有反应,林菲尔小女王都气得摔杯具了。
为了打压原来的大清舆论之王《大清新闻报》,李鸿章内阁马不停蹄地出台了废除《大清新闻报》政府报章的官方地位,却经常将国家重大政策首发在胡光墉办的《</a>报》上面。大清皇家电台还被勒令更改名字,不得叫大清皇家之类的名字,接到这样的通知,唐宁指示将名字改为“bbc中广播”。李鸿章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忽然感到害怕起来,稍微停止了大规模“民族独立”的行动。
原本西伯利亚大动脉的工厂将设在北京,现在鉴于民主大清对温莎财团充满敌意,唐宁决定把北京工厂迁到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反正日本也正准备建造通往</a>的大动脉。这个消息在《</a>报》上刊出,对大清新政府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警告,而对日本国民来说是一个超级利好。
得到新中国成立并与温莎财团发生不愉快的消息,俄国沙皇立即愉快起来,热情洋溢地致电李鸿章大人,表示“两国作为欧亚大陆有影响力的大国,应当团结起来,一起维护大陆的秩序。将清俄两国的版图在世界地图上一起看,我们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力量,有信心克服任何困难,对抗任何敌人。”
李鸿章为了维持自身的独立,暧昧地回应亚历山大二世为“完全同意沙皇陛下的观点”,但李大人可不是傻瓜,只是暧昧,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试探一下温莎帝国主义的反应。
纽约时报兴奋地称:“中俄两国摸了摸温莎帝国的虎须,世界格局将变得不可预测。”
克虏伯公司则为自己研发的新型火炮找到了一个大买家,神机营没有了东印公司的后援,必须寻找新的军火提供商。李鸿章显然想得更远,希望克虏伯提供技术,李大人将建立自己的兵工厂,在天津,称其为“直隶制造总局”。
由于直隶制造总局花费巨大,名义上为国有企业,却是胡光墉和李鸿章指派的领导任人唯亲,进步党的党魁曾纪泽严厉地批评政府的国有</a>业政策,称李鸿章根本不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不懂不要紧,李鸿章根本就是靠对“无形之手市场”嗤之以鼻的清流党的选票上台的懂而装不懂的人,他的《大公报》甚至反驳:“即使是唐宁·温莎先生,也创建了以国有化闻名并且富有强大的</a>国,恐怕亚当·斯密不是什么正义与真理的化身吧?”
曾纪泽创办的《时报》则回应:“您还知道以色列的富有强大啊?知道就好,富强要靠吸引企业家来投资,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正在做相反的事情。以色列的富强的本质根本就搞错了,不是因为国有,而是因为温莎财团。”
《大公报》回掐:“我大清不仅需要富强,还需要民族尊严,我国之政治不可操纵于外国人之手。”
两派冤家互掐得不亦乐乎,唐宁感到很欣慰,好歹言论自由的传统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