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戏说大清公主 > 第 31 章 圣祖皇十三女,十四女,十五女

第 31 章 圣祖皇十三女,十四女,十五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圣祖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

    在如今的清宫剧里,只要是康熙,雍正朝的故事,都会有个叫十三爷胤祥的人出现。大家对他的故事已经如雷贯耳,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两个妹妹。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人称八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人称十公主。

    现在我们就要讲讲两位公主的故事,在讲之前,我们一定要介绍一下,两位公主的母亲,章佳氏。

    说起这个章佳氏,估计全清朝都找不到母以子贵,贵到离谱,贵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的案例了。

    章佳氏是康熙皇帝的庶妃,满洲镶黄旗包衣,海城人,今辽宁鞍山人。

    父亲是二等侍卫章佳海宽,披甲人出身。

    这个披甲人,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满洲八旗里所有的人分三类,第一类是阿哈,就是奴隶的意思,多为汉人和朝鲜人,地位最低。

    第二类就是披甲人,都是降人,民族成分复杂,地位比阿哈略高点,但比军人地位要低很多。披甲人又分马甲和步甲,就是骑兵和步兵的意思。一般都是镇守边疆,所以一般都是世代居住边疆。

    第三类是旗丁,就是之前的女真人,地位也是最高的。

    章佳氏的父亲虽然是二等侍卫,但披甲人出身,这样的母家在后宫里几乎就是没任何地位。康熙皇帝历来看重后妃的母家出身,即使遇到自己再喜欢的妃子,如果对方出身不好,再受宠,也不会给到对方很高的妃位。

    看来康熙皇帝不是个恋爱脑的人,他把感情和权利分得太清楚,这样的人,适合做皇帝,但不适合做男朋友或老公。

    而章佳氏父亲的二等侍卫又是个什么样的工作呢?

    在清朝侍卫等级是有明确分类的,一等侍卫,也被叫做头等侍卫,是侍卫中的老大,属于正三品的武职。二等侍卫属于正四品的武职。三等侍卫是正五品的武职。四等侍卫是很少的,基本上就是给三等侍卫因过被降黜的等级。蓝翎侍卫属于正六品的武职。

    所以章佳氏的父亲是个正四品的武职,可以拿到的俸禄也是有限的,加上披甲人,在京内也没有根基,日常开销固然多,家里经济条件顶多算能维持。

    章佳氏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康熙28年封嫔,但没有被未册封。这没有被册封和被册封的区别老大了,简单来说,没有册封就是口头承诺,没有依据。

    康熙38年章佳氏去世,追封敏妃。

    章佳氏在生前未被册封过,虽然给康熙皇帝生了一子二女,但由于出身太低,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真正的重视,看来帝王无情是常理,哪个帝王太有情,那么他的国家也会乱成一团。

    不过,让康熙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他生前看不起的庶妃,在他死后,居然陪葬在一起。

    雍正皇帝重用自己的十三弟,能给到老十三的爵位也有个顶,那怎么办?所以爱屋及乌,给到自己的这个庶母死后哀荣,不仅仅追封敬敏皇贵妃,还陪葬景陵,皇贵妃陪葬帝陵,也算是开了先例。

    估计康熙皇帝但凡能起来,一定会拉住自己的儿子雍正皇帝,上来就是两耳光。

    皇十三女,我们的八公主,出生于1687年,从小是宜妃抚养长大的,章佳氏地位太低,没有抚养自己孩子的资格,所以八公主分给了宜妃抚养。

    1706年,已经20岁的八公主受封和硕温恪公主,这个动作一出现,表示着马上要出嫁了。果然,当年就指婚给翁牛特部的杜棱郡王仓津。

    这个翁牛特部三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位于古北口外,距离北京才760公里,东面是阿鲁科尔沁,西面是承德,南面是敖汉部、喀喇沁部,北面是巴林部。把这个八公主送到这个核心地方,京师就比较有保障。

    至于这个仓津,他的祖母是英亲王阿济格的第四女,第五女则嫁给了叶赫那拉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所以仓津和纳兰性德也是表亲关系。

    1709年,八公主在生双胞胎的时候遇到难产,最后孩子生下来了,八公主去世,享年23岁。

    没过几年,裕亲王福全第三女嫁给了仓津。

    你看皇家从来不缺公主,没有公主,还有格格,源源不断 。

    和硕温恪公主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个难产而死的公主。

    《圣祖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

    章佳氏的幼女和硕敦恪公主,人称十公主,出生于1691年。章佳氏去世那年,公主才8岁。

    1708年,封为和硕敦恪公主,当年就被指婚给蒙古兀鲁特部博尔济吉特台吉多尔济,十公主一嫁过去没多久就水土不服,求医用药没有好转。

    额驸也不敢这样耽搁下去,立马上报给康熙皇帝。虽然说康熙皇帝的公主蛮多,对这个从小没额娘的十公主也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听到自己的女儿,自己最小的女儿,在蒙古草原重病,动了恻隐之心,还算有点做父亲的样子,派人把十公主带回北京看病。

    可怜的十公主,虽然回到了北京,陆陆续续看了很多太医,药也是吃了一卡车又卡车,熬了二年,在1710年,还是去找自己的额娘,找自己的姐姐去了,年仅20岁。

    额驸家也请旨,希望公主能归葬婆家,康皇帝心想,活人都送你们,死人们也送你们吧。

    不过形象工程很重要,这也表示对额驸家的重视。康熙皇帝安排了两位郡王,两位散秩大臣和一位侍郎护送公主的棺材回蒙古,也是给了足够的面子。

    额驸多尔济在康熙58年,又干了不好的事情,被康熙革去了和硕额驸的封号,只保留台吉品级,也算是对十公主最后的安慰了吧?其实这个安慰对于死去的十公主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随着十公主的去世,康熙皇帝成年长大的最小公主,自己的小棉袄,也和他说再见,不,永远不见。

    章佳氏的两个女儿,都是年纪轻轻离世,可能也是命中注定的吧,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是清朝的公主,简直是命苦,清朝前期的公主,被嫁过来嫁过去,有时候还要改嫁给自己的小叔子,或者自己的继子,但不管怎么样,命相对长。

    到清朝中期,公主知道自己要去蒙古和亲,干脆夭折,不活了,让你们去和个屁。好不容易长大出嫁的公主吧,也都活不长。不知道是不是在北京条件太好,一到外地,受不了。

    到清朝后期,干脆不生了,让你们去和亲,干脆不来爱新觉罗你们家投胎了。

    《圣祖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

    圣祖康熙皇帝的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人称九公主。

    母亲是贵人袁氏,也是个低级嫔妃,是个在旗的汉人,所以九公主,也有一半汉人的血统,这个就是他的宿命,等她出嫁的时候,她会发现自己要嫁的老公,和她的情况也满类似。

    九公主出生于1690年,十七岁那年,被自己的皇帝爸爸,指婚给散秩大臣,佐领,一等男又一云骑尉孙承运。

    说起这个孙承运,这是个混血儿,有着满、蒙、汉三种血统,他的母亲计氏是太宗皇帝的敖汉公主嫁到蒙古后所生的女儿,所以孙承运其实也是太宗皇帝皇太极的曾外孙。

    康熙皇帝一直宣传满、蒙、汉是一家,自己的十个成年公主,还没有一个嫁给汉族人的。

    一看这个孙承运不错哦,战功累累,还是个顶着汉族人的混血儿,身上还留着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想想自己的九公主,最合适不过了,这样九公主一嫁过去,康熙皇帝可以到处吹嘘,汉族人是自己人,自己的公主都嫁给了汉族人。你倒是找我啊,我是百分百汉族血统,来呀,让我做你的女婿啊。

    九公主和孙承福留下一个儿子,叫孙五福,娶了廉亲王允禩的独生女,孙家也算把自家汉族人的血统逐步稀释成满人,蒙古人,不错,很有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九公主,病逝于1736年,享年47岁,在康熙皇帝的公主里,寿命也算排第三,她也是康熙所有公主里最后离世的公主,九公主一去世,康熙皇帝就再也没有在世的公主了。

    这位九公主是康熙朝唯一一个嫁给汉军旗人的公主。

    纵观大清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嫁给汉人的公主只有四个,世祖皇帝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了吴应熊;世祖皇帝的养女和硕和顺长公主,嫁给了尚之隆;世祖皇帝的养女和硕柔嘉长公主,嫁给了耿聚忠,还有就是我们的九公主了。

    但还是略有不同,世祖朝的三个公主,都是为了解决三藩需要,才嫁给汉人的。

    我们的九公主就不同了,是在和平年代嫁给汉人,更多是媒体宣传,时代精神需要。

    讲到这里康熙皇帝所有公主的故事完毕,最后还剩下他的养女,固伦纯僖公主的故事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