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成绩,成绩
“要说什么方法的话……”无意中配合了马少龙想法的陈冰,话说半句,很是吊人胃口,甚至一度引得张馨予真得看了过来。
不仅是她,周围的其他人也或多或少地关注了过来。
“也就是努力、坚持,还有最重要的幸运了吧。”这是个概括性的综述,严格意义上来讲算不得学习方法。
不过,马少龙没有因此失望,因为陈冰紧接着又朝商云渺搭话了。
“商云渺,你觉得呢?”
大喜过望的马少龙用一种很怪的眼神看向商云渺,把对方看得一时不知何意。
自己家的孩子当然是要护着的,护犊子的陈冰暗地里轻拍了一下马少龙的小腿,示意对方收回那不合时宜的目光。
经过陈冰的提示后,马少龙尴尬一笑,然后用正常级别的期待目光看向商云渺。
“呃……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平时多做题,多背书,即便哪一次没考好了,下一次、下下次,总有一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作为冰哥的头号小弟,即使对方说得都是大路边上的道理,小商也要尽力去用自己的话去圆回来。
而就是这么一句有感而发,却正中张馨予的内心,让她对自己这一次的成绩瞬间释怀了大半,心情也一下子变得格外透亮。总之是比某位说话不过脑子,情商比较低的下头男言论强一万倍。
“嗯……”张馨予自顾自地点了点头,眼神中似是有一些恋意,同之前的马少龙一样,也用有些怪的眼神看向商云渺。
嗯?察觉到这点的陈冰眼神一滞,然后在稍稍犹豫了一下后,又恢复了平常。
算了算了,毕竟是个女生,还是别用拍她小腿的方式提点了。
开个玩笑。
话说回到除马少龙以外的班级前十身上,此刻已经就商云渺说的那个“没考好的哪一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文欣率先说起自己六年级一次考试的大落败,宋泽紧接着谈起期中考试时跌出前十的经历。马乐乐谈起刚上初中那一两个月状态的差劲,商云渺则试探性地讲起自己小学时的“差成绩”。
话题传到陈冰手里,他面对着众人好奇的目光,在沉思了一番后说起自己“表哥”的故事。
“我有一个表哥……”
陈冰这话刚一说出口,立马就引起了商云渺的注意。
陈冰又说他表哥的故事啦!明明妈妈早就跟自己说过,她那边比陈冰大的只有一个姐姐。
不知道陈冰哪来这么多故事的商云渺没有声张,她也像其他人一样默默地听着。
“表哥他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成绩还行,可不知是因为压力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临近高考,越发刻苦的他成绩反倒是越差了。
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那么简单的情况下,他只超过特控线十几分,第三次甚至连特控线也没过……也就是,从全县一百多名掉到两百多名再掉到五百多名。”
听到后面跟着的这个解释,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刚刚什么特控线啊,模考什么的,对这群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还太遥远了。不过说到县排名,他们就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了。
陈冰县第一,商云渺县第二十多,文欣、宋泽、马乐乐,乃至这次成绩没考好的张馨予,大家都在县里排前两三百名。这么一看,陈冰的表哥退步确实太大了。
相当于从本班的第五六名退到十几再退到二三十名。
须知道,成绩越高越不容易退到太低,这就跟低分区的学生难以进步到真正的高分区一样,底子毕竟摆在这里。
“然后呢,他很不解,一度也很灰心丧气。但在高考来临的前夕,别人越发浮躁的时候,他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最终一转连续三次考试的颓势,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成绩,全县前一百名,升入了重点大学。
所以,我想说的是,努力得不到回报的那些日子,就像种子在地下萌芽一样。虽然看不到它的生长,但在漆黑的地下,它正在扎根。”
陈冰“表哥”的故事讲完了,故事很短,但却是真实经历。而且正契合这次的主题,让大家听完后都颇有些感触。
从故事中回过神来以后,大家默默点了点人数,周围的七个人里,貌似还有一个人没讲他的故事。
于是,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马少龙,包括张馨予在内。
见此,小马脸色一喜,整个人也一阵激动,正要开口讲出个和陈冰一样精彩的经历、故事时,嘴皮子却不禁卡壳了。
呃……我要讲什么呢?
小学的时候成绩还行,上了初中一滑再滑,这都连续三四次考试了,成绩基本上呈现一条很符合客观规律的下滑曲线。
说到这个,马少龙陡然发现,原来在座的七个人里,他们都是班级前十啊。
而自己,班级倒数?
想到这一点不只有马少龙,各位小学霸们也有了类似的念头。
什么概念呢?
就这次的期末成绩而言,用能上的大学来做直观体现。
陈冰——清崋或者燕大没跑。
商云渺、文欣——中上流985。
宋泽——底层985。
马乐乐——一般211。
张馨予——重点本科。
马少龙——二本。
是的,你没有看错。
白石一中从前十一二名到第一百多名的差距就是有这么大。
因为科技班断层次强的缘故,所以大概在七十名前后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分水岭。
在这短短的十名里,白石一中一个名次的变化在县里几乎能相差五十个位次。
也就是说,年级六十五名能考到全县第五百名的话,第七十五名差不多要排全县一千名往后了,可以说是恐怖如斯。
也正是基于这一神奇现象,白石一中始终把升入科技班的名额定在每次考试的前第七十名。不仅如此,等到了初三,最后冲刺的一年里,学校还会狠心地调一次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