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太白楼的白玉阁
“四公子诗才,我等真是自愧不如!”秦哲远出声说道。
“《白玉京》天上白玉京,十二城五楼。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廖俊鸿站在墙上挂着的诗词前念道。
“好诗!真是好诗!光是这一副诗词,就价值万两牌了。早就听闻太白楼三楼的诗词妙不可言,今日托四公子的福,有幸一见,真是三生有幸。”秦哲远一脸激动的说道。
“不至于!不至于!三楼雅间每日都有人用饭,你们三人在外面就没有听到过里面的诗词吗?”苏嘉煜不解的问道。
“四公子别提了,在三楼雅间吃饭的人,非富即贵。他们看到之后,出去都当成宝贝。不是回家之后写下来偷偷欣赏,就是出高价售卖。
我祖父有万两牌,来太白楼吃过一次饭,书房里就有自己写下来的诗词,严令谁都不许进,我还是冒着被打的风险进去看了一下。还有就是前几日在一个富商手里,花了整整一百两才买了一副,字写的还不好!”秦哲远一脸肉疼的说道。
“四公子不如办一个赏诗会,正好各个府城进京赶考的举子陆陆续续都来了,让我们饱一饱眼福。”关言义说道。
听到此处,苏嘉煜突然想到今日在街上看到的事情,随口说道:“我也不认识各地举子,怎么让他们来参加宴会啊?”
“这种事,包在我们三个人身上了!”秦哲远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好,日期就定在三日之后,我在城外正好有个太白山庄,到时候就在那里举办。”苏嘉煜说道。
没一会儿,饭菜酒水就上了进来,等几人用完饭走的时候,苏嘉煜让崔掌柜给秦哲远三人一人一壶太白酒带了回去。
等回到竹院,就见苏泽辰在书房写功课,小圆子候在一边儿。
“辰儿吃过晚饭了吗?我回来的路上给你买了栗子糕。”苏嘉煜走上去问道。
“辰儿吃过了,这会儿还有些撑呢!栗子糕给小圆子吃吧!”苏泽辰抬头笑着说道。
“拿着吧!还不谢谢辰儿!”苏嘉煜转头对小圆子说道。
“谢谢殿下!谢谢皇孙!”小圆子笑呵呵的接了过去。
“后日你下学和太傅请天假,三日之后我带你去城外的山庄参加一场诗会。”苏嘉煜又对苏泽辰说道。
“好的!皇叔!”苏泽辰回道。
“那你先写课业,我回房睡觉了,今日忙了一天,有些累了。”说罢,苏嘉煜就走出了书房,正好两个侍卫也回来了。
“殿下,事情办妥了。人杀了,已经扔到乱葬岗了。”
“很好,下去吃饭吧!这几日,你们留个人看着那户人家,看看有没有要债的上门,若是有,找崔永拿钱,想办法帮他们母子三人还了。还有,明日派个人去山庄,让下人在广场中央搭一个台子,三天后要用。!”苏嘉煜说道。
“是,殿下!”随即两人退了出去。
早死早投胎,下辈子做个好人吧,不要连累别人了。
这几个侍卫,都是苏嘉盛前段时间派回来保护苏嘉煜和苏泽辰的,上过战场的人,做事就是干净利索。
……
随着消息传出,这几日上京城,谈论最多的就是赏诗会。
这日一早,苏嘉煜和苏泽辰早早的就起来了。
吃过早饭,二人带着小圆子小槐子和侍卫刚出门,就看到王德赋站在之院门口。
“外祖父早!今日没去族学吗?”苏嘉煜出声问道。
“昨日听族学里的学生说,你今日不是在城外弄了一个赏诗会嘛!就给他们放了一天假,外祖父同你一起去看一看。”王德赋温声说道。
“那好,外祖父和我们坐一辆马车吧!让小圆子小槐子坐另一辆马车。”苏嘉煜说罢,一行人就往山庄而去。
等到了山庄门口,众人下了马车。刚走进山庄,就看到广场上密密麻麻全是人。
苏嘉煜心想,秦哲远三人挺厉害啊!怕不是把上京赶考的举子,都张罗了过来。
“快,我们让一让,四殿下来了!”
“这就是四殿下?写出《将进酒》,太白楼的东家吗?好生年轻啊!”
“这还能有假,在场有不少高门子弟,在宫里的宴会上都见过。”
“若是能得一首殿下亲手写的诗词,就算这次科举落榜我都愿意!”
“瞧你那出息,我愿意吃素三年!”
“我愿意认殿下当先生!”
“……”
苏嘉煜从众人中间走过,听到各种各样的言语,心中既是好笑,也有汗颜。
好像不管什么时候,诗词一道对于文人墨客来说,都是很热衷的事情。虽然说诗词是小道,只是陶冶情操,抒发心中之意,可不妨碍有些人为之疯狂。
等苏嘉煜走上台,对着下方的众人说道:“各位举人、学子、先生好,我是苏嘉煜。武阳皇朝四皇子,也是太白楼的东家。
今日举办这个赏诗会,一则是前几日听说,大家都想看一看太白楼三楼雅间里的诗词,只是苦于黄白之物,不得一见。
所以,等会儿诸位想要听哪一方面的诗词,我都会写在书册里,念于众人听。
二则,有个问题困扰了我多日,终是想不到两全的法子。所以,等会儿赏诗会结束,大家都可以上台,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说的最好者,我会把手中写了诗词的书册给他,外加上太白楼三楼雅间一年使用权的牌子。”
“敢问殿下,是什么问题?”下方有个二十多岁的学子问道。
“这个不急,先开始赏诗会,看看我写的诗词,值不值得你们一会儿上台。”苏嘉煜笑着说道。
“那能否恳请殿下,写一首关于学子的诗词。我等进京赶考,途经千里,家中父母妻儿很是挂念。”那学子又出声说道。
“对对!我离家时,母亲看我的眼神,现在想来,还是不忍!”
“我也是!我也是!”
“……”
不少学子附声道。
“好!容我想一想!”
苏嘉煜低头思考了起来,上辈子背过关于游子的诗有很多,每一首都情真意切。
随即在书册上写了一首,念道:“《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