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导演万岁 > 第1081章 巨人病危

第1081章 巨人病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晚年的爱迪生,还在捣鼓发明,但是对于他来说,发明的意义已经和年轻的时候有了本质的区别。年轻的时候,他搞发明就是为了赚钱,而现在,他搞发明,完全是为了自娱。

    我甚至告诉格里菲斯,不要担心炸船,如果在最后拍摄的时候,发现沉船的效果不好,那我们就在炸一艘,知道效果满意为止。

    想起来,这是一件很让伤心的事情。

    在楼前,站满了疗养院的人。那些人中间,有爱迪生在这里的朋友,也有疗养院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的脸上,都弥漫着悲伤。

    “老板,老板!”达伦一边跑一边对我叫道。

    现在,他们的老朋友就要离去了,疗养院里面的那些人自然悲伤无比。

    在楼前的小广场上面,还看到了十几辆高级轿车,不用说,那肯定是爱迪生公司的高层,这些人,平时爱迪生是根本不见的,但是在这大限之期,估计爱迪生要嘱咐后事了。

    气氛有些凝重,我低着头,走进了那栋小楼。

    “达伦,你这家伙可不像话,老板去疗养院干吗?他身体挺好的。”格里菲斯笑了起来,达伦·奥利弗并没有带来什么坏消息,这让格里菲斯轻松了不少。

    好莱坞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爱迪生的电影专利权。在早期,爱迪生凭借着他的电影专利权,成为了美国电影的垄断者,他建立起来的电影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而其他电影公司想要拍摄或者放映电影,都必须要交纳数目巨大的专利费。

    而这个消息,也让好莱坞电影人不知所措。

    在这个时候的美国,爱迪生几乎都被人们遗忘了,虽然有些时候人们可能会谈到他,但是在公共生活之中,在社会上,爱迪生这个名字,很少见诸报端,甚至有人以为他早已经死掉了。

    在一些人眼里面,爱迪生是美国最大的发明家,依靠着他的发明,他成为了美国最有名的人,同时,也赚得了巨额的财富,而在另外的有些人眼里面,对于爱迪生的为人颇多微词,很多人认为爱迪生是个贪婪的人,他凭借着他的专利,大搞垄断,并且为此敛财,还有人说爱迪生是一个可怜的人,因为忙活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他却变得孤苦伶仃。

    电影不仅受到观众的喜爱,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人的赞誉,而且人们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会把希区柯克的《一代红颜》拿来作对比。

    达伦·奥利弗看着我道:“老板,刚刚受到疗养院的消息,爱迪生先生怕是不行了。”

    “开车!我们去疗养院!”我站了前来,大声叫道。

    选择这艘船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艘船收也是洛克特克运输公司年纪最老的轮船之一。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使用,这艘轮船相比于其他的那些新型轮船,显然有些落伍了,因此使用这艘轮船进行拍摄,并且最后将它炸毁,也是降低拍摄成本的可行选择。

    我的心也顿时紧张了起来,梦工厂的事情还真是多。

    爱迪生的前半辈子,是成功的,是辉煌的,是无比风光的,众多的发明,让他风风火火。但是到了后半辈子,爱迪生的生活就变得暗淡了起来。

    在格里菲斯拍摄的时候,我就已经吩咐二哥,让他再准备一艘大油轮备用。这让二哥心疼不已,他甚至专门请格里菲斯喝酒,让他一定要一次性通过,可不要炸两艘船。

    现在,听到他不行的消息,我怎么可能不急。

    达伦跑到我的跟前,点了点头,然后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道:“老板,赶紧走,到疗养院里面去。”

    《电影手册》对于这两部电影,对于这两个人,进行了客观的评论。

    因此,爱迪生的晚年,心境是十分凄凉的。

    “到疗养院里面去?干吗?”达伦的话,让我为之一愣。

    也许是因为爱迪生早年嚣张的时候,我并没有见识到。爱迪生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宽和的老头。别人不说,至少对我,他是真诚的,而且多次帮助我和梦工厂,光凭这一点,他就足够成为我尊敬的人。

    在好莱坞电影人眼里面,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在拍摄这两部电影的过程之中,希区柯克的目的并没有西席·地密尔那么纯粹。

    这样的一个老头,其实是很可怜的。

    梦工厂人更是精神抖擞,不仅仅格里菲斯的《泰坦尼克号》让大家亢奋,除此之外,梦工厂的导演组也在开始精心筹划剧本,为推出更多的电影作品而做准备。

    这小楼我经常来,我和爱迪生最喜欢干的就是在小楼的走道里面聊天下棋,这里风景很好,而且因为是在高坡之上,能够居高临下看到洛杉矶的美景。

    这是一个耕耘的季节,如果出现了失误,必然将影响到年终电影档期的收获,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个老人了,而好莱坞的那些后辈们根本就不买他的账。

    爱迪生在电影界获得了一定的肯定,但是好莱坞电影人对他的态度依然没有彻底转变。这么多年来,爱迪生就住在洛杉矶郊外的疗养院里面,在老头的心里面,好莱坞这块土地,对他来说有着格外的情感。他愿意为这个地方贡献一点余力,晚年的爱迪生,和他年轻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变得不在那么贪婪,反而开始反思自己一辈子做过的事情,他意识到很多事情他都错了,所以他想要弥补。

    不过前几年,因为我的原因,爱迪生被引进到了好莱坞,好莱坞对于这个老头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别的不说,颁发给他哈维奖终身成就奖,在星光大道上面他获得了一颗星星,这些举动都表示好莱坞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个老头在电影上面的贡献。

    我把他当作一个老朋友看待,他呢,也把我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般。

    那个疗养院距离洛杉矶码头并不是很远,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就到达了。

    下午,天气很好,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海面上面,海风迎面吹来,很是凉爽。

    现在,走廊里面的棋盘空荡荡地摆在那里,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和我一起下棋了。

    但愿这一次不是什么坏消息。

    不过尽管如此,当我决定使用这艘轮船进行拍摄并且最后要把它炸沉的时候,梦工厂的一帮人以及身为运输公司经历的二哥都有些不忍。这么大的一艘船,虽然有些老,但是至少值300万美元,就这么一炸就没了,实在是可惜。一向很少过问我的二哥,这一次也问我能不能使用一些替代的办法,比如用特技模型拍摄。

    车门打开,达伦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的发明专利,很多都失去了专利权,失去了专利权,他也就失去了很多收益,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一手建立的起来的各种公司都纷纷倒闭,剩下来的,也只是在苦苦支撑,这个老人,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掌握美国最先进的发展技术了,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的舞台已经消失,他成为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只能够在疗养院里面独自生活。

    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年纪实在是太大了,85岁的他,早已经油尽灯枯,我和他相处的这几年,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光紧急抢救都发生了不少次,虽然每次他最后都能够挺过来,但是谁都清楚,这个老头早晚有一天会被死神带走,而这一天,并不需要等得太长久。

    既然下定决心要拍摄一部大片,那就不要顾及花钱了,这就是我的态度。

    就在这样紧张而兴奋的时刻,一个消息却让我低落了起来。

    对于二哥的这个态度,我是哭笑不得,没办法,他就是这样的人。

    这几年来,我和爱迪生打过很多次的交道,而我闲暇的时候,也会开车到疗养院去看看他。爱迪生平时根本就不见客,但是只要听到我来了,老头肯定会亲自前来迎接,然后高兴地向我展示着他新近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发明。

    虽然好莱坞电影人对爱迪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不可否认,如果没有爱迪生就根本就没有美国电影,也不可能有好莱坞。他是美国电影的先驱,是美国电影的缔造者,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但是尽管紧张,绝大多数的电影人还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电影都十分的有信心,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电影会失败,恰恰相反,他们几乎都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电影能够获得大胜,能够一飞冲天。

    我和格里菲斯就坐在那里谈笑风声,然后看到一辆汽车行驶了过来,在我们的面前停下。

    在美国,对于爱迪生的评价,其实普遍都不是很高,尽管他一生发明无数,但是人们一方面并没有认识到他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人们对这个老头前半辈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这样的办法,导演组有些人也提了出来,但是被我言辞拒绝了。大的场景,虽然也可以通过特技模型拍摄来得以展现,但是在效果上,在逼真性上面,是完全不可以比较的。

    他把自己孤立了起来,生活在疗养院里面,和那些普通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他甚至不愿见自己的家人。

    车子驶离洛杉矶码头,向爱迪生的疗养院开去。

    “什么!?”我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把抓住了达伦·奥利弗的衣服,大叫道:“你再说一遍!说得详细点!”

    爱迪生在疗养院里面人缘很好,这个老头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了不起的人物,而是能够和疗养院里面的那些老头老太太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头儿,有他在,疗养院里面就笑声不断,因为他总能够捣鼓出很多好玩的东西,所以尽管在外面,爱迪生的评价不高,但是在这里,爱迪生是最受欢迎的人。

    虽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当听到爱迪生真的不行了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要是去世了,以后还有谁跟我说几十年前美国电影界的那些有趣的事情呢?还有谁能够向我展示他的发明然后和我开怀欢笑了?

    “希区柯克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世俗,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而西席·地密尔,像这样的好莱坞老导演,却在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之后,对电影的态度越发的纯洁。《埃及艳后》之所以能够实现突围,之所以能够比《一代红颜》更感人,原本就在于两个人的态度,对待电影的态度。这也是应当引起我们思考的。”

    特别是在好莱坞,电影人对待爱迪生的态度更是出奇的恶劣。

    不过我对于爱迪生,却十分的尊重,而且很有情感。

    这天下午,我在洛杉矶码头的片场观看格里菲斯的拍摄。《泰坦尼克号》的片场选择了洛杉矶码头那边宽阔的海域,拍摄进行得十分艰苦,整个洛杉矶码头已经彻底被划到了片场之内,海面上到处都是船。

    相比于希区柯克的《一代红颜》,西席·地密尔的《埃及艳后》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赏,这部几乎是背水一战的电影,奇迹般地实现了突围,成为了一匹显而易见的黑马。

    一进疗养院的大门,就立刻能够感受到气氛有些不一样了。以前到这里来,到处都能够看到聊天、散步的老人,而今天,周围空空荡荡,没有一个人影。

    “达伦,你急急忙忙的,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我问道。

    我们来到了疗养院的中心,来到了爱迪生的那栋白色小楼跟前。

    为了躲避专利费,电影人逃到了好莱坞,在这里开拓了阵地。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高层领导提起爱迪生都恨得咬牙切齿。

    “老板,这部电影可能是我拍摄过得场面最大的电影。”看着众多小船当中的那艘巨大的油轮,格里菲斯坐在椅子上笑了起来。

    8月份,随着好莱坞一系列的电影的拍摄和首映,好莱坞变得火热了起来,每个电影公司都开始忙忙碌碌,电影人也开始紧张工作。

    “老板,爱迪生先生的身体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每况愈下,上个月晕倒了一次,虽然经过了抢救,但是已经中风,半个身体移动不了,这你也知道。上周,他的病情恶化,医生努力维持,但是不见效果。老头似乎也知道自己大限到了,拒绝转移到纽约的医院,他死也要死在这里。刚才医院打电话过来,说对他的病情已经无能为力了,今天早晨,爱迪生晕厥了过去,医生对他进行了一次手术,但是手术效果不理想,看来这一次,他挺不过去了。”达伦·看着我,声音低沉。

    “老板,看来又有什么事情了。”看着达伦那样子,格里菲斯坐直了身体。

    海面上的那艘油轮,规格完全可以和泰坦尼克号相比,这是洛克特克运输公司最大的几艘油轮之一。之所以选择这艘油轮,有很多的原因。首先这艘油轮建造的年代几乎和泰坦尼克号差不多,只是在规格上可能稍逊一点,但是经过简单的改造,完全可以在荧幕上展现出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风采,毕竟年代相似,整体的结构也差不多,用这艘船,根本就不需要费太大的事情进行改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