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导演万岁 > 第947章 王牌武器!

第947章 王牌武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们这次过来,带了200人。”我答道。

    “璇子,我这是在哪?”我问道。

    “今年年初,我将他的部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他任总指挥,军部在归德,全军越有六万四千人,但是这个狗日的还不满足,想夺去整个华北。”

    “几千。”我的话,让张学良吐了吐舌头。

    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躺在一张巨大柔软的床上。急忙一骨碌爬起来,却在一瞬间觉得自己头疼欲裂。

    一支支的队伍迅速集结,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人赶过来。

    穿好了衣服,洗了把脸,我抬脚出去。

    张学良的眼神闪了一下,然后把我拉到了旁边,小声道:“因为这边好像有些变化了。”

    东北军本来的装备就在各派军阀中算得上优秀的了,这一次如果把我们带来的那批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上了,别说是东北军的王牌第一旅,在整个中国军队中,能够比得上这支部队的,恐怕也没有多少。

    接下来,这200厂卫军全都被分了下去,当起了临时的指导员。

    在这个时代,手里的军队就是最好的话语权,张学良是不可能不高兴的。

    我耸了耸肩:“你刚才都说了,这个石友三是受广州国民政府的撺掇的,蒋和汪精卫可是死敌,他不可能让石友三成功的,再说这一次他又可以趁机扩大地盘,何乐而不为?”

    与此同时,我算是模糊地记起了一些事情。历史上,九·一八事变以及之后日本人为何进攻如此顺利,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东北军的主力精锐被调到了关内,当时驻扎在东北三省的军队虽然有二三十万,但是精锐甚少,而就在九·一八事变前夕,张学亮将东北军中最后的精锐调到了关内,这也是主要的原因。

    这次算是闹大了,是叫他少帅,还是大哥?

    “这个王以哲,是个很有本事的人,打仗勇敢,从来不后退而且足智多谋,每次他的部队总像是大鼎一般不管敌人怎么攻击都屹立不动,所以被人称之为王老鼎。他的第七旅,是半个月前从沈阳抽点过来的。这一次,特别旅基本上是以第7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张学良指了指在人群中穿插指导士兵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官对我介绍道。

    “有理!有理!”张学良心花怒放:“这样一来,我的那八万精锐就不用调动了。”

    一路上,张学良跟我介绍了一下他手下的这支军队。

    “少帅那样一个大人物,对你都那么的尊敬。”璇子调皮地笑了,道:“说不定会送给你几个媳妇呢。”

    “变化,什么变化?”我瞪大了眼睛。

    说完了这话,张学良转身走到我跟前,小声道:“昨天你送给我们的那批东西,我已经派人全部取回军营了,走,要不要跟我看看去?”

    我们的车出了北平城,西行20里,来到了驻地。

    “很好办。这事情不用调八万精锐入关就可以解决。”我摊了摊手。

    “霍尔金娜他们呢?”我问道。

    算一算,距离九月还有将近两个月呢,不急。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熟悉熟悉东北军。

    “老于,这一次便宜你们了!”坐在车上的东北军另外一个将领王树常笑了起来。

    “柯里昂先生!”当我走入那个客厅的时候,于学忠等东北军的将领全都立正挺胸。

    “笑什么?”张学良愁道。

    “休要说笑。说正事!”张学良自己也乐了。

    他的意思我懂。花了那么大的力气才打进关来,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好形势,如果石友三这一次捣鼓出了什么乱子,兵变攻击东北军并且成功了,那么东北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就付之东流,不得不再次缩回关内,这对于张学良来说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

    而对于他们少帅尊近并且以兄弟相待的我,他们自然也是不可能不尊敬。

    呵呵呵呵。看着他眉头紧锁的样子,我笑了起来。

    第七旅,王以哲,我顿时愣了一下。

    屋子不大,但是收拾得很干净。勤务兵倒了茶之后,就出去了,房间里面就我们两个人。

    “安德烈,我打算从老于手里面的五个旅中,挑选出精锐,成立一个特别旅,然后将你送给我的那批东西全部装备这个旅,到时候,这个旅绝对会成为东北军的王牌第一旅!这个计划我已经告诉学忠了,从今天开始就实施了。”张学良很是高兴。

    “那这个石友三现在情况如何?”我问道。

    要说现在在这里的人,也都是东北军的精锐,但是自厂卫军面前,这些人就只有瞪眼的份。

    “东北军,果然名不虚传!”我赞叹了起来,随即转身问于学忠道:“老于,这个旅多长时间能够组建起来?”

    “什么事情?”我问道。

    来了这么久,我还没有看看东北军的军容呢。

    “前年三月,蒋中正和冯玉祥之间的战争爆发,石友三背叛了冯玉祥又投降了蒋中正,后来蒋叫他南下进攻桂系,他不肯,最后支持唐生智反蒋,唐生智失败之后,他怕蒋介石惩罚,又投靠了阎锡山。”

    除此之外,东北空军还有250—300架飞机,分为五个航空兵队,不过在与苏联的战争中,空军遭受重创,张学良从法国进口了大量的新式飞机,现在东北空军都是新式飞机。

    “今天我们去的,是学忠的驻地。”张学良笑道。

    “这件事情,说起来就长了。”张学良叹了一口气:“你知道石友三这个人吗?”

    “我听得都糊涂了,这个人简直就是个墙头草呀。”我笑了起来。

    于学忠等人全都笑了起来。

    我对此也很敢兴趣。

    虽然我还没有看见其他地方的部队,但是眼前的这些东北军,也的确算得上的精锐了,不论是身体条件还是他们的那种精神风貌。

    “柯里昂先生,昨天晚上你真是爽快!兄弟们佩服你!”提起我昨天晚上的表现,这些人全都笑了起来。

    “可是,南京那边会出兵吗?”他看着我,旋即又担心起来。

    “昨天那么喝酒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从来没有那么喝酒,用碗!”我比划了一下。

    现在东北军把我当成了自己人,所以一些事情也不再隐晦了。

    “是呀,我也发愁呀,日本人固然得地方,但是这个石友三更得小心,一旦他兵变成功,那我们东北军可就惨了。”张学良皱起了眉头。

    当天,我们并没有回城,而是直接住了下来。张学良说之后他要亲自看着这个王牌旅组建起来。

    一行人上了车,呼啸出城。

    “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喝了,我怕用不了多久我就成酒鬼了。”我耸了耸肩。

    “两个月前,我就收到了情报,说这个石友三和我的堂弟张学成勾结到了一起,而且还和广州国民政府搭上了线。”张学良叹了一口气。

    “达伦,你现在就把他们带来吧,帮助老于他们训练部队。”我转脸对达伦点了点头,达伦应声而去。

    一个多小时候达伦把厂卫军带来了。

    哈哈哈哈!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要从东三省抽调8万人的精锐进关来对付石友三。

    “是呀。二弟,你们的武器,太先进了。”张学良看着于学忠那样子,笑了起来。

    张学良笑了笑,然后招呼我近了旁边的一个屋子。

    “当然得出。”我点了点头。

    在东北军中,存在着一种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的风气。在其他派系,当兵的对待大帅的态度都是长官,觉得自己是扛枪吃饭,可在东北军中,这些人拿张学良当长官,也把他当亲人。张作霖在世的时候,对东北军的官兵就十分的关照,而张作霖的作风更是让这些人崇敬得五体投地,张作霖死后,年轻的少帅在危乱中继承东北保安军总司令,对于东北军来说,这种忧患反而加剧了他们中间的无限的凝聚力,对于这位年轻的主子,他们尊敬他,更是把对老长官张作霖的崇敬转化成为了浓重的爱。

    “为何?”

    “恐怕还得调动。”我的一句话,让张学良再次好奇起来。

    “这些都是从各个旅中调集过来的精锐人员,看看,不错吧。”张学良指着这些人介绍道。

    “三明治?”张学良听到这个词,眉头一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璇子跳过来,一边递给我外套一边道:“这里是王府,昨天你喝得太多了,还是我和霍尔金娜嫂子把你扶到这里的。”

    他们一亮相,就让东北军全都镇住了。

    “去去去,小丫头!”我拍了璇子一下,璇子咯咯笑着跳开了。

    “一个月前,我接到了南京来的电报,说石友三有起兵攻打我的意图,关内我们只有10万人,尽管他只有六万多人但是我不得不防,所以就掉了第七旅过来,毕竟这个旅一支是我们的精锐。”

    东北人豪爽,对于在酒桌上面爽快的人,他们都十分的有好感。

    不说厂卫军那棕黑色的厂卫军服,也不说他们全身上下的装备,光是身体素质,就让东北军难以忘记其项背。毕竟这些人都是从厂卫军中挑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

    说到这里,张学良的眉头算是散开了。

    “好!好!好!”张学良拍手叫绝。

    一帮东北军的将领全都点了点头。

    “看你这发愁的样子,倒是很像诗人的气质,倘若拍了照登在报上,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女子。”我打趣道。

    “少帅,这些人真是厉害!一看就知道了不得!”于学忠一边看一边点头。

    “是了是了,现在人都送他绰号,叫他倒戈将军。”张学良也笑,但是随后脸上就沉重了起来。

    “我自己来。”我笑了笑。

    张学成的事情,我还是知道一点的。这个人是张作霖的弟弟张学孚的儿子,当初张作霖被炸死之后,日本人看中了张学成,拉拢他,想让他取张学良代之,这家伙也有这个野心公然招兵买马对抗张学良,后来被歼灭,然后就逃出了东三省。石友三和他捣鼓到一块,绝对是图谋张学良。

    我苦笑了起来。

    “好。”我笑了起来。

    “龙式冲锋枪是我们洛克特克财团诺思罗普军火公司生产的,也是我们厂卫军装备的最常用的武器,对这个,他们再熟悉不过了。”我笑道。

    到处都是军队,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大哥,你这么一调,东北的精锐可就没有多少了,对付石头友三是够了,但是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你怎么办?”我的一句话,让张学良再次眉头紧缩。

    “厂卫军?就是上次在机场的那50个人?”张学良对厂卫军印象十分的深刻。

    “什么厉害?”我莫名其妙。

    我走到挂在屋子里面的一个军事地图跟前,道:“你看看,这个石友三现在在归德,北边是你的东北军,南边是蒋的政府军,你吃过三明治吗?”

    “哥,你真厉害!”璇子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个不难,不难。”我摊了摊手。

    张学良见我愣了一下,问道:“怎么了?”

    “也是,这个人你怎么会知道呢,我都糊涂了。”张学良喝了一口茶,道:“这个人,是长春人,是个滑头。当初投在冯玉祥的部下,后来投了阎锡山,之后失败了之后,又投了冯玉祥。”

    “哦,柯里昂先生有办法?”于学忠大喜。

    “他们在外面聊天呢。对了,哥,少帅早早的就来了,见你还没醒就在外面等着呢。”璇子蹲下身子,给我穿鞋。

    开始的时候,东北军的这些将领们把张学良当成一个年轻人来关照,但是慢慢的,他们发现,这个年轻人却有着比他们的老长官更卓越的能耐,年纪轻轻接过重担的他不但稳定了东北的局面,更是十分利索地消除了东北军内部的分裂,然后提兵入关,事先了东北军前所未有的辉煌,他们佩服。

    “哦,说说!”张学良闻之大喜。

    不会是要打仗了吧?

    这个旅应该镇守在沈阳的呀,怎么会调到关内来了。

    “柯里昂先生,你送来的那些武器都太先进了,我们的兵用的都是六五、七九的步枪,龙式冲锋枪我们之前也只是听说过是最先进的武器,我们东北军中也就驻扎在沈阳的部队中有一个一个营的人装备了,在这里没有人对这个熟悉,所以即便是武器发下去,也得让士兵们熟悉掌握吧。这个难。”于学忠直挠头。

    张学良也乐了,道:“你自己傻,怪得了别人吗?这帮家伙别看一个个像傻大个一般,可是实际上聪明着呢!”

    海军方面,拥有大小战舰21艘,主力舰“海圻”号是现在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以及炮兵是个团,当然,这不包括空军和海军,1930年张学良为了支援蒋中正参加中原大战,以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个军入关,统领就是于学忠和王树常,结束之后,入关的这9个旅以及配属(三个骑兵旅以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可以说,入关的这些东北军,都是精锐,在装备上比东北驻军优秀多了。

    想不到这些精锐被调进关内,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你们厂卫军像这样的有多少人?”张学良问道。

    先不说他们一直都在看我的电影,更不说这一次我们一次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武器弹药却分文不收,但是他们少帅对我的态度,就已经让他们心悦诚服了。

    “情况不妙。他这一次似乎是死心塌地想向我进攻,前几天我到南京去开会,为的就是这个事情。南京那边已经觉察到了,并且告诉我这家伙可能近期就会出兵进攻我,所以我准备再从东北掉步兵三个旅、炮兵两个团以及其他的几支部队共八万人到关内,这样一来,我军在关内就有18万之众,对付石友三是绰绰有余的。”

    “安德烈,你今天起得可是够晚的。”张学良依然穿着他的那一身军装,坐在一个沙发上,笑吟吟地看着我。

    我笑道:“你们东北军以自己的力量消灭石友三,10万人的的确不太保险,但是如果你让南京那边在南线同时进攻,南北夹击之下,石友三怎么可能被像三明治那样被抱着吃掉?”

    “中原大战的时候,他又重回冯玉祥麾下,去年九月,我们东北军入关,他见形势不对,马上又响应我,背叛了冯玉祥。”

    “你怎么会突然往关内调人了呢?”我问道。

    一靠近驻地,那叫一个热闹。

    接下来的两天里面,在于学忠等人的规划之下,从五个旅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组成了一支人数在8000左右的一个旅,这个旅分为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旅长由东北军中深得张学良赏识的原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担任。

    我摇了摇头。

    “哥,醒了?”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是璇子。

    “这个不好说。如果只是组建,两天就能够了,但是磨合的时间就要长了,而且现在我还有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于学忠皱起了眉头。

    刚走几步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张学良爽朗的笑声。

    “于将军,在洛杉矶,这些厂卫军可都是从一大批人中挑选出来的精英,而你看到的,是从厂卫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自然厉害了。”费穆解释道。

    “安德烈,你的这两百人,绝对可以当一个团用!”张学良笑道。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历史上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北大营,但是驻扎在北大营的正是王以哲的这个第七旅。

    昨天晚上那一场,这帮家伙都在,我和他们的少帅成为了拜了靶子,他们自然知道规矩。不过看得出来,这些东北军将领对我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种尊敬,来自于一种好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