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八大电影烁烁生辉!
可格兰特竟然也写电影评论,多少让我哑然失笑,因为自从我进入好莱坞之后,就从来没有看到过格兰特怎么动过笔。
不过最让人吃惊的,可能还不是弗里兹·朗的这部《撒旦》,而是另外一部事先谁也注意的电影了。
“在电影配乐上,《奔腾年代》也算是有所突破,确切地说,这部电影是在创新。众所周知,梦工厂是有声电影的发明者,在电影声效上面,好莱坞其他的电影公司很难能够和梦工厂相抗衡。安德烈的电影,从《勇敢的心》开始,音乐就充当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参与了电影意义的构建。在后面的一系列的电影中,安德烈的电影配乐是相当有分量的,也是凸显在画面之上的。”
“毫不夸张的说,在好莱坞,比我熟悉安德烈的人,没有几个,他电影也是我的最爱。虽然之前我看过了他的很多电影,但是这一次,我要说的是,他带给我的震撼和惊奇是全新的,是让人怦然心动的。”
“《奔腾年代》的主角,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三个男人,但是众所周知,它的主角,是罐头,一匹又丑又矮的赛马。在好莱坞,以动物为主角电影有过,但是《奔腾年代》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
“整部电影,从一开始对福特车的介绍,再到后来霍华德、史密斯、布拉德的相继出场,都一气呵成,贯穿其中的,是三个人物的独特的精神生活。虽然这三个人看起来有所不同,身份、地位、年龄也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都经历过磨难,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安德烈就是通过这一点,完成了整部电影,将看似纷繁的事情融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约翰·福特对地密尔这部电影的评价很是简单,但却入木三分。
不过,除了《奔腾年代》之外,在14号首映的,还有其他电影公司的几部电影,它们的影像虽然比不上《奔腾年代》,但是却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别的不说,光他在文章中说得那个“不被听见”的音乐,就让我彻底目瞪口呆了。
维克多·弗莱明对约翰·福特的这部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西席·地密尔还是那么的迷人!在他的电影里,你总会看到那份激荡和宏大。这是西席·地密尔成熟了之后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巴比伦》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十几年前格里菲斯拍摄的那部《党同伐异》,一样的大场面,一样的激荡人心。”
“在法典执行局,让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安德烈·柯里昂的电影。普通电影过来送审,法典执行局的成员们总会有缺员,但是每次安德烈·柯里昂的电影过来送审,整个放映室绝对座无虚席。”
“而在电影的构图和场面调度上面,安德烈早已经被好莱坞电影人奉上了神位,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自然,美得让人窒息。《奔腾年代》这部电影比起安德烈之前的其他电影,在这方面显示出了一种新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大气,更加的纵横捭阖,更加的炉火纯青。比如电影中有那么一个镜头,史密斯叫了一个骑手训练罐头失败之后,他掉头转身,在他的深厚,罐头被很多人拉扯着、挣扎着,而在他的前面,布拉德正在和一帮人打架。整个镜头,十分的大气,景深镜头和摄影机本身的运动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洞悉的效果。整个镜头被分成了三个部分:布拉德、罐头和史密斯。史密斯站在中间,布拉德和罐头分在两边,构图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挣扎的布拉德和罐头与站在中间伫立不动的史密斯之间形成的那种强烈的动静冲突,不仅仅是在构图上有了一个鲜明的视觉冲击,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通过这个镜头,安德烈把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个人的挣扎、个人的无奈,把那种宿命式的生活方式鲜明地表现了出来!面对这样的一个镜头,我想不仅仅那些研究电影的专业学者能够体会出来,连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同身受。因为电影上面反映的,就是他们的人生!就是他们自己!这,才是电影杰作!这,才是伟大的电影!”
格兰特的这篇文章,力透纸背,让我拍案叫绝,而其他的洛杉矶报纸上面,对《奔腾年代》的评论也是十分的热闹,不过都没有格兰特的这篇文章那么的深刻。
格兰特的这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奔腾年代》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观点独特,思考问题极有深度,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市长,一个并不是亲自参与电影拍摄、制作工作的人,格兰特在电影理论上有很少的造诣。
首先,不得不提的,也是之前让人们觉得唯一可以和《奔腾年代》叫板的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的那部由西席·地密尔导演的《巴比伦》,这部电影以其宏大的场面和制作,加上西席·地密尔本人的名气和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大力宣传,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自然引起了很多电影人的评论。
总体说来,《奔腾年代》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和极大的喜爱,它不仅仅以电影的艺术性感染了很多人,更是因为电影本身透露出了那份永不放弃的精神,而在美国民众中产生了极大反响。可以说,在1929圣诞电影档期的最高峰档,稳稳地占据了首席的位置。
格兰特的这篇文章,让我看了之后大为惊叹。
“我绝对是这部电影最早的一批观众。前一段时间,当《奔腾年代》首映的时候,洛杉矶的报纸上曾经有一张照片,照片上面刚刚审查完这部电影的法典执行局的成员们出来的时候全都是眼圈红红的。事实上,我要说的是,那天出来之后,我们中间大多数的人嗓子都哑了。那是我们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喊哑的。”
“安德烈·柯里昂,是个目光深刻的人,是个怀着深刻的社会责任和救赎感的人。这可能是他和其他的好莱坞电影导演完全不同之处。他是好莱坞电影人中间的异数,一个电影教父,电影牧师。他明白现在的美国处于怎样的一种灰心和失望的境遇之中,他明白如果我们如果沉浸在这种情绪中不可自拔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他要用他的电影,给我们带来光亮,给我们所有的生活带来希望,让我们可以昂起头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样的一个人,他是我们美国社会和公众的真正的良心!”
“福特先生的这部《战神》,严格意义上说,还是一部西部片,虽然这部电影中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因素。整部电影,十分的紧凑,人物刻画很到位,尤其是里面的那种悲凉的气氛的烘托,西部片没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可以说,福特先生在这个领域依然是第一人,这个位置别人震撼不了,迄今为之,唯一能够让约翰·福特的西部片感到巨大压力的只有一部电影,那就是安德烈·柯里昂的《与狼共舞》。”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罐头出场的那一连串的镜头记忆深刻。浓雾的北京,嗒嗒嗒的声音,还有画面的静谧对比和慢镜头剪辑,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出来的效果堪称镜头经典!我在观看这个片段的时候,心都快要跳出来了,好莱坞缺少这样的镜头,而这样的镜头我想即便是希区柯克也只有赞叹的份。”
波特·李的这篇文章,绝对是入木三分,极端的尖锐。
“我认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电影音乐最好能够保证和画面的极度融合,好的电影音乐,就是‘不被听见’的音乐,是不为人所注意的音乐。”
对于西席·地密尔和约翰·福特来说,也的确该到了创新的时候了。
“要达到这个要求,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这要求导演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感悟力。而在《奔腾年代》中,安德烈用他的天才做出了一个证明。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配乐都恰打好处,既没有抢了画面的戏,更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和画面融合在一起,十分融洽地烘托了气氛、表现了画面所要反应的主题,这样的电影配乐是炉火纯青的标志,放眼整个好莱坞,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寥寥可数。”
我从来没有想到,平时嘻嘻哈哈的格兰特,竟然在电影上面有如此深的造诣,不光光是我,我想这篇文章绝对能震撼整个好莱坞电影人,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位好莱坞荣誉市长的魅力。
在好莱坞,很多电影人都十分喜欢写电影评论,这不仅可以公开地进行电影方面的探讨,更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比如我,比如格里菲斯,比如埃德温·波特。
“地密尔的这部电影,虽然投资比他的上一部电影《芝加哥》大,但是没有《芝加哥》优秀,没有《芝加哥》的那份迷人的历史气息,这部电影,场面宏大,但是却让人觉得有些虚假。地密尔实在重复,重复着他的大片模式,但是现在这个模式在他手里显然有些渐渐落入窠臼了。电影很好看,有战争,有情欲,有爱情等等等等,但是却没有一个潜伏在影片深处提领中心的神。这样一来,他的这部电影就有些散了。”
“但是在《奔腾年代》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往在安德烈的电影中往往成为一个系统的电影配乐却突然之间退居到了幕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出席的音乐都没有像之前那样引起观众的注意,而是变成了‘不被听见’的音乐。”
不过对于约翰·福特导演的《战神》,好莱坞电影人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奔腾年代》又是一部杰作,而且将是部永远留在电影史册上的杰作。这部电影绝对会成为美国民众在这个黑暗而艰难的时候,最有利的武器,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最强劲的动力!”
“‘不被听见’的音乐,这个概念是我个人的独创。我认为,在电影中的配乐和在演奏厅听到的配乐本质上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电影的视觉和叙事是第一性的,我们看电影,看的是画面,是故事,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电影中的配乐往往似乎以某种方式脱离了观众的感知,也就是说音乐实际上是播放出来的,但是因为电影的画面,你的潜意识却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观众过分沉溺于电影的情节之中,而忽略了图像与声音、音乐与叙事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知道,历史上,这种理论知道1936年才被k·伦敦提出来!
不过如果你认为格兰特写不好影评或者是他对电影方面的见解和其他电影人或者是影评家比起来有所差距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弗里兹·朗,绝对是个电影大师级的人物,他的电影,深刻、沉重,却总带着一丝悲哀的幽默,让人过目不忘。
这一次,《奔腾年代》竟然能把格兰特都给弄出来了,也算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部电影的威力。
西席·地密尔的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想做成一部大片,所以和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相比,显然在厚度上不够。
“除了在艺术性不足之外,在其他方面,《巴比伦》都是不错的,它是一部成功的大片,而且票房绝对不错。”
对于这个平时不苟言笑不怎么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德国人,观众本来就很好奇。而这部《撒旦》在放映之后,“意外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约翰尼·格兰特竟然提前了7年!这不能不让我感到万分的惊讶和震撼。
“杰作!来自德国黑色|电|影的杰作!完美得让人窒息!弗里兹·朗绝对是黑色|电|影的大师,他的这部电影中,带有典型的哥特阴影,那份浓重的德国味道,是好莱坞的任何电影人都无法实现的。但是在电影的各种操作上,在电影的理念上,弗里兹·朗又明显受到了好莱坞电影尤其是梦工厂学派的影响。这就使得他的这部电影,成为了德国文化和好莱坞传统的完美结合!整部电影散发出来的那份迷人的气息,让人沉醉!这样的一部电影,绝对是黑色|电|影中的又一部里程碑的作品!”
西席·地密尔的《巴比伦》,和我预想中的一样,依然是大片,却丧失了他在《芝加哥》中的那份独特的历史感而沦为了靠场面、投资充起来的纯粹的视觉盛宴。
“听不见的音乐”理论,成为了后世好莱坞电影配乐界的一个《圣经》,这个理论从来没有倒下过,对好莱坞的电影配乐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像。
“地密尔无疑是好莱坞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这部电影也可以算得上是杰作,但是它比不上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的那种深刻,也缺乏《奔腾年代》的巨大的感召力和对于世界的思考。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大片,一部经典的大片。”
“以一匹马为纽带,进而展现出三个男人各自的人生故事,他们都曾经在自己的人生中遭遇过灾难,但是却因为这匹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希望。如果换成一般的导演,他们可能会把目光集中在马上,他们可能会把赛马的过程拍摄得一波三折,激动人心。这样的一部电影,也能会很吸引人,也可能会卖出不错的票房,但是意义不大。更优秀的导演,可能会把视线放在电影中的人物身上,挖掘人物身后的故事,这样的电影,显然在艺术性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但是也只能算得上不错的电影。但是安德烈·柯里昂不会停留在这一点,从一匹马出发,他最后的目光放在了整个美国社会上面,放在了一个时代上面。整个美国都出现在他的镜头中,电影中出现的那一张张黑白照片,和照片一起出现的旁白,会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弗里兹·朗,将会成为黑色|电|影中的安德烈·柯里昂。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能够在这个题材中如此的游刃有余。他的电影,像是一个噩梦,更像是一个但丁式的神奇游历,悲哀、极端、叛逆中带着人性的沉重,这样的电影,任何的话语都是多余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细心地去品位!弗里兹·朗,这个名字一定会被记载在电影史上!”
不光光是我,估计很多好莱坞电影人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之后都会满脸笑意。
这部电影,算是让好莱坞产生了巨大的震荡。
不过对于华纳电影公司的弗里兹·朗来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作为一个今年才进入好莱坞的电影导演,作为一个在欧洲已经大有名气并且还在嘎纳电影节上领过奖的人,弗里兹·朗的资历很难说的清楚。一方面,在好莱坞他绝对是个新人,《撒旦》是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但是在电影界,弗里兹·朗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老手。
要知道,在电影史上,有一种电影音乐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统治了好莱坞,而且从来没有被人们抛弃过,这个理论,名字叫做“听不见的音乐”理论,内容几乎完全和格兰特的想法一样。
在这一点上,好莱坞电影人几乎没有多大的分歧。
弗兰克·卡普拉对弗里兹·朗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能让弗兰克·卡普拉这样的一个极度自信的人为之绝倒,可见弗里兹·朗的功力已经到了何等的程度。
“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觉得安德烈在这部电影中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突破,那就是在观众观影心理方面。提到电影的心理问题,我们可能会想到希区柯克,然后会想到霍华德·霍克斯,但是实际上,在好莱坞很多导演在这方面都堪称一代大师。安德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但是波特·李却并不这么想:“约翰·福特的这部电影和西席·地密尔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和好莱坞众多电影相比,绝对是不错的电影,但是如果和自己以往的电影相比,显然是滞后的,是倒退的。正如西席·地密尔的《巴比伦》走不出《芝加哥》形成的高峰,约翰·福特的《战神》也走不出《西部狂沙》的影子。对于这些优秀导演来说,我要告诉他们的是:难道你们要在自己形成的套路里过一辈子吗!?该创新了!”
西席·地密尔是老导演,约翰·福特也是老导演,虽然他们的电影和一般的好莱坞电影相比十分的优秀,但是观众总觉得有些审美疲劳了。
作为同胞,茂瑙对弗里兹·朗称赞有嘉,给予了他十分高的赞誉,而在我看来,茂瑙的这个意见,显然是十分中肯的。
“另外,我想让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奔腾年代》的叙事结构了。多线的叙事结构,之前在斯蒂勒先生的《帝国旅馆》中也曾经出现过多线的结构,而且十分的恰到好处,让人为之惊叹。但是和柯里昂先生的《奔腾年代》中的分线叙事结构相比,《帝国旅馆》显然没有《奔腾年代》那么的圆润,那么的完美。”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针对地密尔的这部电影的评论,语言虽然有些尖刻了些,但是基本上都说了实话。
格兰特不写评论,不代表他写不好。事实上,作为好莱坞的荣誉市长,格兰特见证了好莱坞电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对于好莱坞电影,估计没有几个人比他更了解的了。
当然,如果是这些人的名字出现在了这一期《洛杉矶时报》的头版上面,我也许根本不会觉得意外,因为埃德温·波特这样的人,虽然不太喜欢抛头露面,但是如果遇有十分优秀的电影,他们同样会动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