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隋安
有了昨日那番“训导”,十七在吃穿用度上便舍得花钱了,换句话说,只要拿沈箩身体康健作幌子,她便十分大方。为了让路途舒服一些,十七购置的车马已然算得上优等。但沈箩作为一个新时代人类,于她而言还是过于颠簸,五日的路程一行人花费了近两倍时日方才抵达隋安。
初秋已至,天光渐寒。隋安的气候到底是比南方冷些的。
进了城门,十七将剩余未结的车马费用一并结清,体谅到车夫年纪大了,一路上对她们二人颇为照拂,沈箩便做主多给了一两银子。
十七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同车夫道别后二人便打算步行去打听到沈府的路,顺便见识见识闻名于耳的大徵国都究竟是何风貌。
彼时天光方才微亮,晨风中还有一些凉意,雨水滴滴答答地从街道旁的屋檐下坠落,很快裙摆便被沾湿了。
沈箩在微风细雨里撑开一柄青花油布伞,带着背包袱的十七走在街上。
尚未走出多远,空灵的钟鸣声便同涟漪一般的荡漾开来,万籁俱醒。
来往的大多是急着赶路或办事的人,匆匆忙忙在包子铺买了两个素包揣在怀里,边吃边走,目光甚至未在二人身上过多停留。
沈箩轻轻甩了甩袖子上的雨水,将十七拉得稍近些,隔着一段距离向好不容易得空的包子铺老板见礼,“店家请早,您可知沈府怎么走”
身着灰布短褂的中年男人手里的动作一顿,耷拉着眼皮抬头上下扫视了一眼沈箩二人,:“哪个沈府?”
沈箩顿住,她四岁时模糊的记忆属实难以确认是沈府还是尚书府。
“礼部尚书沈毅的府邸。”十七朗声道。
“噢!往北走,到街尾再向东行一里路,瞧见兰桂茶坊,斜对面便是。”王大恍然大悟,大清早的寻人,他倒是头一回碰上,不过瞧着二人不像是平头百姓,寻的又是礼部尚书,难不成……
对了!他恍然大悟,前些天吃酒听了几句闲话,莫不是真的。他赶忙擦了擦手,陪笑道:“二位姑娘若是找不着,我让这伙计给您带带路也成!”
“不必了,多谢店家。”沈箩扬唇露出笑容,又行一礼,这老板未免有些热心过头了,倒让她有种风雨欲来之感。
待二人穿过几条街,四周已经开始喧闹起来了,此刻天已大亮,虽依旧像笼了一层纱,但雨却是停了。
沈箩收了伞,仰头望了一眼顶上高高挂起的匾额,赫然写着“沈府”二字,接着伸手探向铜制的门环,重重的扣了几下。
片刻,门被拉开,一名老者缓缓冒出头来。他上下打量了一眼沈箩,又看向沈箩身后的十七,问道:“姑娘,您找哪位”
沈箩心下感叹大户人家的警惕性真不是一般高,但未表露分毫。她低头从腰间摸出一块青玉,递过去。
这枚配饰原是沈毅亲手打磨赠与苏氏,后来被苏氏一分为二交给她的两个孩子,本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但却是身份的凭证。
老者接过仔细端详片刻,一双浑浊的眼睛霎时亮起来,面容惶恐,说话的声音也跟着颤抖:“姑娘!快来人去禀告夫人,大姑娘回来了!”说罢侧身将沈府的大门一并拉开。
沈箩被引着踏入沈府,老者的步伐极快,一步一磕搀,瞧得她有些不忍心。拐过几道回廊,到了一处偏厅,老者弯着腰安顿好二人,又差人备上茶点伺候妥当,这才让她稍作等候,先行离开了。
沈箩环视了一下四周,这偏厅静悄悄的,很是冷清,除了被吩咐在一旁侍候的,往来的奴仆并不多。拱门里头,蜿蜒的石阶两旁,假山水榭,精致雅观,带着文人的书卷气,布置的并不张扬。
沈府的宅院从外面瞧着素净,但内里,沈箩却也是知道的,家什物件想必都价值不菲。紫檀木雕花桌椅,帛锦纱糊的窗子,还有青花纹的帘子……
沈箩这一路见过不少贩夫走卒,乞丐流民,这些东西之于那些普通百姓而言必是触不可及的,不论什么时代,贫富差距都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沈箩没有什么圣母情怀,也无意普渡众生,感慨一番也就作罢。
窸窸窣窣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沈箩转头望向回廊,便瞧见一名妇人匆匆忙忙地领着一众仆从朝她这赶,大概是太过着急,迈上阶梯时一个踉跄,险些摔了一跤,幸而被嬷嬷及时扶住。
来人正是沈母苏氏,士族家的小姐,才貌俱佳,年轻时便是个温婉的性子,嫁作人妇后操持家事,多年来愈发沉稳,极少有失态的时候,早先虽得了消息,乍一听下人通禀还是乱了阵脚,母女十多年未见,她恨不得即刻长了双翅膀飞过去才好。
厅堂之下,两名少女静静地坐着,听见动静,十七先行起了身,微微低头退到一边。
沈母被搀扶着踏进门,还未出声眼眶便红了。
坐在梨木椅上的女子,面容清冷,肤色白的近乎透明,一身鹅黄色纱裙,披着披风也难掩瘦弱,唯独一双沉静从容的眼睛,为她减去了不少病态。
眉目是像她的,沈母几度哽咽,“圆圆?”
圆圆是原主的小字,沈箩隐约记得,于是起身屈膝行礼。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