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年末,年初
芯片技术被破解出来,那么剩下的组装原件就简单了。
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是拆。
在安达高新技术园区,圈个区域作为电脑生产工厂的厂址,然后一边让原野弘一买一批个人电脑回来,一边招聘懂得电路相关知识的人才,开始拆解电脑。
而且除了电脑之外,移动通讯也能够提上日程了。
如今秦安的手中掌握有一家电话公司,业务覆盖香江和英吉利。
有原本的固话网络基础,想要搭建移动网络,不过是多建几个基站的问题而已。
从运营商到终端公司,所有的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现在就开始布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且,现在国内的电话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是一片白地。
他这时候跳出来,承包下通讯线路的铺设工程,政府应该不会拒绝。
毕竟,他这不仅为邮电局分担了通讯压力,同时也算是承担了部分基础建设工程。
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要么不做,既然要做,就要奔着最好去做。”
从安达电子研究院出来,一个宏伟的计划,已经逐渐浮现在秦安的脑海。
芯片技术的突破,让他有了打造终端公司的底气。
但只有终端,在眼下的华国之内,根本没什么大用。
所以,他还要承担起运营商的责任,他要铺设由他掌控的通讯网络。
这是个大工程,而且布局的是未来,短期内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好在,他对任何投资都能一言以决,并不需要征得谁的同意。
即便仪合系产业,有下放股份给员工,他依然有绝对控股权。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国内的政策是否允许他这么做而已。
带上整理好的计划书,秦安前往了市委办公室。
这次回来,还没跟刘书记打过招呼,正好一并过去。
“好小子,你现在到底掌握了多少资本?”
那份秦安收购仪合洋行的报纸还在刘书记桌上摆着,这会儿他居然又拿来了一份铺设通讯网络的计划书过来。
鹭城特区的万门程控工程,可是他主持下完成的。
整体来说,这就是个利民工程而已。
即便是在特区,短期内也不用想着盈利问题。
甚至,还得额外准备一笔资金,用以维护线路的通畅。
而现在,秦安给出的计划书,其所要铺设的通讯网络可要比目前的万门程控还要密集。
所打出的口号,是要让电话走进千家万户。
每部电话的入户预算,直接就是当前装机费用的十分之一。
而且后续的通话费,也是大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和秦安的计划相比,特区政府的付出似乎也就那样而已。
“要是都按照你这个计划书走,我相信不止特区政府会给你承包这个工程,其他的地方政府,也会欢迎你过去投资的。”
刘书记轻声感叹道。
“你这个计划,简直像是纯公益性投资一样,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跟特区政府引进万门程控系统一样。”
秦安微微一笑道。
“万门程控刚刚铺设时,装机的才几家,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稍有点规模的厂子,都已经接入不止一部。
街道上设置的公共电话亭,从最初的无人问津,现在也时常有人排队等候拨打电话。
通讯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发展,则反过来实现了通讯投资的资金回笼。
所以,只是暂时看着像公益性工程罢了,拉长时间线,它注定是会实现盈利的。
而且经济发展得越快,这个时间到来的就会越早。”
“这是你的投资,左右是特区受益,是民众受益,政府没有拒绝你落实这项计划的理由。”
说着,刘书记便拿出桌上笔筒里的钢笔,在计划书的末页,写上了“同意落实该计划”几个字。
并让王秘书将计划书拿出去盖上了特区政府的公章。
“多谢刘书记的支持。”
“是我该感谢你才对,我等着看安达的电话接入千家万户的场景。”
通讯线路的铺设工程,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不过秦安对此早有规划。
他打算让这个工程,随着安达建筑的楼盘建设,一起落实下去。
每开发一处新楼盘,便连带着将楼盘及周围的通讯线路铺设下去。
形成捆绑效应。
这样入住安达房子的人,便只能接入安达的电话,开通安达的网络。
而且还可以将基站建设在楼顶。
这样,安达的楼房建造完成之时,也是通讯网络完成布局的时候。
同样的做法也能复刻在香江那边。
秦安先找来了秦杰,将这个计划告诉他知晓。
然后又给香江的秦武生打去电话,同样交代了一番。
线路的铺设不是什么技术活,但对终端设备的研发,就得费点脑细胞了。
个人计算机的打造放在了安达高新技术园区,而移动电话的开发则在香江的仪合电话公司。
两边同时组建了相关的研发团队。
秦安更是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计算机和移动电话,各个型号的都买了个遍。
以方便研发人员拆解研究。
有这样的钞能力支持,不说短期内能够开发出自己的品牌,但至少和这些国际先进产品接轨还是可以的。
随着这些事情安排妥当,秦安的注意力才渐渐转移到其他方面。
还没等到全面取消布票的消息传来,倒是从吴美倩的一通电话里得知了,由他们提议的食品生产相关的意见,终于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形式得以落实。
华国的第一部食品生产安全法,伴随着82年最后一个月的到来,被最终确立。
虽然在今年年初之际,类似的规章制度有先以食品安全条例的形式,先跟大家见面。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食品工厂不以为意。
毕竟不是谁都能有安达的坚持,坚定地走在保质保量的道路之上。
对那些厂子来说,食物依旧是不够吃的,只要生产出来,只要价格合适,根本就不用愁卖。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眼下的国营食品厂过惯了没有竞争对手的日子。
殊不知,随着这部法律的颁布,已经开始有人盯上他们了。
这些人,有的是个体商贩,有的则是各自厂里的员工。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敢于向国营厂叫板,还得是安达给他们树起了榜样。
安达的大火,大家有目共睹。
安达产品的规范,更是独树一帜。
很多人早就有学习安达的心思,却缺少了一点魄力。
而眼下,食品安全生产法的颁布,还有那些国营厂的死不悔改,正好补充了他们的这点不足。
有法律做依靠,他们才有了叫嚣这些国营厂的底气。
在踏入新一年的时间里,一家家食品作坊悄然成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这样的情况,在安达工厂所在的地方,表现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