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袁术七路下徐州
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域广阔粮食众多,对百姓横征暴敛,仓库都装满了;又有孙策抵押给他的传国玉玺,于是商议称帝,宫殿房屋、车乘辇驾、皇冠礼帽都已置办齐全,大规模地召集部下。袁术说:“我听说昔日汉高祖只是泗上的一个亭长罢了,却创立了四百年的基业。如今汉室的气数已尽,刘氏衰微,天下大乱。我家四代都是公卿,为百姓所归附,我想要顺应天命,登上皇帝之位。你们各位公卿,都要保持忠孝的节操。”主簿阎象说:“不可以。昔日周朝的始祖后稷一直到文王,积累德行和功绩,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却仍然事奉殷商。您虽然历代昌盛,但比不上周朝那样兴盛;汉室虽然衰微,但也不像殷纣那样残暴。这件事绝对不能做。”袁术说:“我袁姓出自陈地,陈地是大舜的后代。用土德承接火德,正顺应了运数。我的字是公路,谶语说:‘代汉者,当涂高也。’我有传国玉玺,如果不做皇帝,就是违背天道。我心意已决。臣子再有多言的,一定斩杀!”于是建立国号为仲氏,设立台省等官职,乘坐龙凤辇,在南北郊祭祀,立冯方女为皇后。后宫有几百个美丽的女子,衣服、金银布帛、锦绣器物,都是用金玉制成的。饮食都是奇珍美味。自以为成就了帝王大业,立儿子为太子。接着命令使者催促吕布把女儿送来做儿媳,却听说吕布已经把韩胤解送到许都,被曹操斩杀了,吕布也已经被授任平东将军的职位。袁术大怒,于是任命张勋为大将军,统领二十多万大军,分七路征讨徐州:第一路,大将在中间;第二路,上将桥蕤在左边;第三路,上将陈纪在右边;第四路,副将雷薄在左边;第五路,副将陈兰在右边;第六路,投降的将领韩暹在左边;第七路,投降的将领杨奉在右边。分别调派各部下的猛将,约定日期出发。想要任命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监督运送七路兵马的钱粮。金尚不肯听从,袁术杀了他,让纪灵担任七路的都救应使。袁术自己率领李丰、梁刚、乐就三万军马作为催进使,接应七路的军队。
吕布派人去打探消息,回报说:“如今张勋一路军队从大路上直接攻取徐州,桥蕤一路军队攻取小沛,陈纪一路军队攻取沂都,雷薄一路军队攻取琅琊,陈兰一路军队攻取碣石,韩暹一路军队攻取下邳,杨奉一路军队攻取浚山。七路军队,每天行军五十里,在路上抢劫后前来。”吕布很慌张,急忙召集陈珪父子商议,说:“今天袁术的军队分七路来攻取徐州,应当怎么办?”陈宫说:“徐州的灾祸,是陈珪父子招来的,他们花言巧语,谄媚朝廷,营救官爵俸禄,如今把灾祸转嫁到将军身上。可以斩下这两人的头献给袁王,他的军队自然会退兵。”吕布大怒,喝令把陈珪父子推出去。陈登大笑说:“怎么这么懦弱呢?我看这七路军队,就像七堆腐朽的草,不值得在意!”吕布问:“你有什么计策可以打败他们,免你死罪。”陈珪说:“这七路军队的将领是谁,一共有多少人?”吕布一一说了。陈珪说:“将军的兵马和将领,一共有多少?”吕布说:“不过五六万人。”陈珪说:“虽然兵力多寡不等,但我们以逸待劳,从四面分路应对。”吕布说:“你们罪该万死,用话宽慰我,是想逃跑吗?”陈珪说:“父子的生死贵贱都在将军的掌控之中,能跑到哪里去?倘若将军肯听老夫的话,徐州可以确保没有危险了。”吕布说:“你试着说说,明白地教导我。”陈珪说:“袁术如今收服韩暹、杨奉作为他的羽翼,他们都是乌合之众,向来不被信任,也不会相互支持,用正规军防守他们,用奇兵战胜他们,没有不成功的。还有一计,不仅能确保徐州安全,袁术也可以擒获。”吕布又问,陈珪回答说:“韩暹、杨奉依附袁术,就像凤凰和鸡,势必不能同时栖息,立刻就能擒获他们。袁术用人,就像堆积柴草。如今任用韩暹、杨奉作为左右羽翼,他们都是过去的汉朝臣子,因为惧怕曹操而逃走,没有家可以依靠,暂且归附袁术,袁术一定会轻视他们。如果凭借一封信,结交韩暹、杨奉作为内部接应,结交刘备作为外部联合,一定能擒获袁术。”吕布说:“你必须亲自到韩暹、杨奉那里送信。”陈登说:“现在就去。”
吕布向许都上表,给豫州写信,然后让陈登带领几名骑兵,先到下邳的路上来迎接韩暹。韩暹率领军队扎下营寨,陈登进入拜见韩暹。韩暹问:“你是徐州吕布的人,来这里干什么?”陈登就笑着说:“我是大汉的公卿,怎么能说是吕布的人呢?久闻将军在关中护卫天子,有盖世的功劳,自身没有罪恶,是有德行的清白之士。如今却辅佐袁术,就好比舍弃明珠而选择泥丸,丢弃美玉而抱住顽石,不忠不义的名声会被万世责骂,我为将军感到羞耻啊!怎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失去千古的名声呢?而且袁术时间久了就会多疑,以后必定会对将军有害。”韩暹说:“我想要回归汉朝,只是恨没有门路啊!”陈登拿出吕布的书信。韩暹阅览这封信。信上说:
吕布听说二位将军一同扶持天子,立下万世的功劳,却偶然因为一时的言语,导致在关外失去自身(的立场)。如果能够除旧迎新,去除邪念而依从正道,一同诛杀叛逆党羽,共同辅佐朝廷,以谋求远大前程,名字能书写在史册上!专门等候你们的回复。恳切希望仔细明察。
韩暹说:“我已经知道了。你先回去,我和杨奉分两路发兵攻击他。只看起火作为信号,温侯用兵接应我们。”
陈登辞别韩暹,急忙回来拜见吕布,禀报韩暹等人已经准备做内应。于是分五路:高顺带领一路军队,进入小沛,对抗桥蕤;陈宫带领一路军队,进入沂都,对抗陈纪;张辽、臧霸带领一路军队,出琅琊,对抗雷薄;宋宪、魏续带领一路军队,出碣石,对抗陈兰;吕布自己带领一路军队,走上大路,对抗张勋。各自给他们一万人的军队,其余的人守城。
吕布出城三十里后安营扎寨,张勋的军队也到达了,见吕布军队兵强马壮,料定自己不是对手,于是后退二十里,等待其他军队接应。这天夜里,张勋上山,望见四周火光冲天,他的军队瞬间大乱。韩暹、杨奉则分兵到处放火,作为接应各军进寨的信号。吕布趁机发动进攻,张勋战败逃走。吕布一直追到天亮,正好撞上纪灵前来接应。两军正要交锋,韩暹、杨奉从两路杀来,纪灵大败而逃,吕布率军追杀。山背后又有一支军队出现,挡住了袁术的退路。当先一马乃是关羽,他带领五百校刀手,打着龙凤日月旗幡,挥舞着四斗五方旌帜,金瓜银斧,黄钺白旄。关羽身后的军队上打着黄罗销金曲柄伞,伞盖之下,袁术身披金甲,腕悬两刀,立马阵前,大骂吕布:“逆贼,背主家奴!”吕布听后大怒,挺戟冲向袁术。袁术的副将李丰挺枪出马来迎战吕布,只打了三个回合,就被吕布一戟刺伤了手,李丰弃枪而逃。梁刚、乐就双枪齐出,来战吕布。袁术则带领中军从后军撤退,军队瞬间大乱。吕布的军队趁机抢夺了袁术军队的马匹和衣甲无数。袁术战败后,率领残军撤退,没走多远,又被关羽率领的军队拦住了去路。袁术惊慌失措,只得继续逃跑。关羽率军追赶,纪灵则留下来抵挡关羽,其余的士兵则四散奔逃。袁术收拾残军,退回淮南。
吕布取得胜利后,邀请韩暹、杨奉两位将领,带着所有兵马一同回到徐州。到了城中,相互行过礼节后,大规模地摆下筵席,款待众将领。吕布保举韩暹为沂都牧、杨奉为琅琊牧。宴席结束后,各自道谢离去。关羽也辞别回去了。
第二天,吕布与陈珪商议,想要留一部分军队在徐州。陈珪说:“不行。韩暹、杨奉占据山东,如果不出一年,山东的城郭就都将属于将军了。”吕布说:“好。”第二天,吕布犒劳三军,送韩暹、杨奉到两处驻扎,等待朝廷的任命。陈登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韩暹、杨奉留在徐州,以便铲除吕布的势力呢?”陈珪说:“不是这样的。如果他们二人协助吕布,就等于给吕布增添了羽翼。”陈登信服父亲的高见。
却说袁术的军队损失了大半,于是回到淮南,派人到江东去向孙策借兵报仇。使者到了江东,说明袁术借兵的事,孙策发怒道:“你擅自称帝,背叛汉室,靠我的玉玺,不是仁义之人!我正要发兵问罪,怎么可能胡乱帮助叛逆之党呢!”于是写信拒绝了他。信中写道:
孙策听说上天设置了监督过失的星辰,圣明的帝王建立了敢于进谏的鼓,设立这些是为了防备错误,对急切的规谏之言加以重视,这是为什么呢?凡是有长处的,必然也有短处。去年冬天传言有重大计划,大家无不恐惧,很快知道了是供应物资、进献贡品,万民的担忧才消除。突然听说又有这样的提议,又想遵循先前的计划。事情既定的日期,便有了确定的月份。这更让人感到忧闷,想来这是虚妄的;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百姓还有什么希望呢?从前兴起义兵,天下之士之所以响应,是因为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杀害太后、弘农王,强占宫女,挖掘陵墓,残暴到了这种地步,所以各州郡的豪杰闻声仰慕道义。神明威武向外振奋,董卓于是在内部被消灭。元凶已经毙命,幼主向东迁移,派太保太傅传达诏令,想让各军整军,在河北与黑山军共同谋划。曹操在徐州施毒,刘表在荆州作乱,公孙瓒在燕、幽骄横跋扈,刘繇在江边竭力争斗,刘备在淮水之畔争夺盟约,所以没能接受命令收弓藏戈。现在刘备、刘繇已经被打败,曹操等人饥饿困乏,应当与天下人共同谋划,来诛杀这些丑恶之人。舍弃这些而不图谋,却有自己夺取天下的志向,这不是天下人所期望的,这是其一。从前成汤讨伐夏桀,说夏朝有很多罪过;周武王讨伐商纣,说殷商有罪罚很重。这两位帝王,虽然有圣德,也应当顺应时世;如果让他们不遇到那样的时代,也没有办法兴起。幼主对天下没有罪过,只是因为年纪尚小,被强臣所胁迫,如果没有过错就夺取政权,恐怕不符合成汤、武王的做法,这是其二。董卓虽然狂妄狡黠,但至于废黜君主自己兴起,他也还不敢,而天下人听说他的残暴肆虐,就都振臂同心地痛恨他,凭借中原很少作战的士兵,去对抗边地强劲勇猛的敌人,所以他很快就像游魂一样灭亡了。现在四方的人,都轻视敌人而便于战斗,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对方混乱而我们治理有序,对方叛逆而我们顺应道义。看到当今世事的纷扰,如果想要大规模地行动去对待,恰好会招来灾祸,这是其三。天下是神圣的器物,不可随便谋求,必须有上天的帮助和人民的支持。商汤有白鸠的祥瑞,周武王有赤鸟的祥瑞,汉高祖有星聚的符兆,世祖有神奇的光芒之征兆,都是因为百姓困苦于桀、纣那样的暴政,被秦朝、王莽那样的劳役所毒害,所以能够铲除无道之人,实现其志向。如今天下并非忧患于幼主,没有看到承受天命的应验,却想要一下子就突然登上尊位,这是不可能有的情况,这是第四点。天子的尊贵,四海的财富,谁不想要呢?但从道义上讲不可以,从形势上看也得不到。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这些人,都南面称帝,却没有一个成功的。帝王的位置,不可非分地期望,这是第五点。幼主聪慧,如果排除他周围的逼迫,去掉他身边的奸佞之人,必定能成就中兴的大业。使君主达到周成王那样的昌盛,自然会承受周公、召公那样的美名,这确实是寄希望于您明智的地方。纵使幼主有其他变化,仍然希望能推举宗室的谱系亲属,考量近亲中的贤良之人,以招揽刘统,稳固汉室宗族,这都是可以书写功绩于金石,描绘形象于丹青,流传无穷的福泽,留下美好的声誉的。舍弃这些而不做,却去做艰难的事,想想您一向的本心,一定是不忍心的,这是第六点。您家五代担任丞相,权力之重,势力之盛,天下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忠贞的人一定会说应当日夜思考,用来扶持国家的困顿,挂念国家的危险,以奉行祖先的志向,报答汉室的恩情。那些忽视正道的节操而强行有进取欲望的人,将会说天下的人,不是家臣就是门生,谁会不跟随我呢?四方的敌人,不是我的匹敌就是我的役使对象,谁能违抗我呢?为何不趁着累世的权势,起来夺取呢?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不能不仔细考察,这是第七点。圣人哲人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审视时机是否合适,谨慎地采取行动。像难以图谋的事情,难以保住的形势,却去激起众多敌人的怒气,引发众人的心思,公论本来就不允许,私下计算又没有好处,明智的人是不会去做的,这是第八点。世上的人大多被图谶迷惑而牵强附会不合理的事,比附拼凑文字来取悦所侍奉的人,如果凭借才能欺骗众人,最终会有后悔的,从古至今,未尝没有这样的例子,不能不深入选择和仔细思考,这是第九点。这九点,只是您所看到的剩余部分,希望能完备地提供给您,只希望您能留意我的心意。忠言逆耳,希望您留神倾听!这是张纮所写的。
(孙策)派使者带着书信回去拜见袁术。袁术看完书信后,发怒说:“黄口小儿,竟敢用文字讥讽我!我先去讨伐他,夺取江东!”长史杨大将极力劝谏才罢休。
却说孙策自从发出书信后,常常防备袁术前来,命令点验军队守住江口。忽然曹操的使者到了,任命孙策为会稽太守,并且让他起兵,征讨袁术。孙策于是商议,就要起兵。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暂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