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日月昭昭悲晚明:穿越崇祯 > 第20章 游武备振若震怒,震群臣崇祯开海

第20章 游武备振若震怒,震群臣崇祯开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刻的京师,崇祯正在艰难地和众臣打嘴仗,北面物理上打的热火朝天,这边京师崇祯嘴皮子上打的热火朝天。

    好歹都一个理,都在打不是。

    这次点炸火药桶的是崇祯本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啥事没有平平淡淡的朝会,东林众人一如既往的攻击阉党不忘骂两句崇祯,群龙无首的阉党躲躲闪闪,首辅黄立极在拉架,崇祯躲箭的同时还不忘在小本本上记上几个真不怕死那种的东林党人名字。

    大家一片其乐融融的祥和模样,在大明朝堂,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阉党浙党等等党派抱成一团取暖,逐渐变成了朝堂骂战。

    崇祯瞅瞅底下乱哄哄打成一片的群臣们,觉得到时候了,是时候展现自己的炸鱼功底了。

    “朕欲开海,再通商经商,众爱卿觉得何如啊。”

    于是,偌大个大明朝堂,上到首辅黄立极,下到芝麻小官再到外面的侍卫,不约而同地把正在吵架的嘴闭上了。

    历代大明皇帝,均以禁海抗倭寇当自己的政治正确,尤其是嘉靖年间,借着通倭的名号不知道整死了东南多少不上税的士大夫。

    这玩意已经成了大家伙眼中的政治潜规则了。

    于是大家一直认为,皇爷今天多半是发了什么疯病,这时候东南倭患虽比嘉靖年间强上不少,但还是季季有抢劫,年年有血债。

    这个时候谈什么开海,怕是脑子坏掉了。

    再说,你这一开海,之前那些私自下海被扔进大牢里面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东南士绅呢?他们被弄的死的死残废的残废,多半是没留下几条好胳膊好腿的,海禁一开他们就成了最大的小丑。

    其实,崇祯也不想这么早跟他们说开海这事的,谁叫国库里面实在没钱了,他崇祯也是囊中羞涩啊。

    开海这个事,还得从这两天崇祯特地在京城逛了逛火器营说起。

    崇祯带着最近被迫死死抱住自己大腿的兵部尚书梁廷栋去的,开库那一瞬间,崇祯多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你管那个破破烂烂,枪管子断一半耷拉一半,明显是受了潮连色都变了的木头烧火棍子当枪?这东西你塞个火药进去都能崩自己一脸。

    还没上战场呢,临阵刚放一枪,对面人倒不倒下去崇祯不知道,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自己人被崩的毁了脸没得看,这是个大概率事件。

    梁廷栋看着一武备库的破铜烂铁,再看看旁边明显动了火气的崇祯,他也是欲哭无泪。没办法啊,这大明负责制造兵器的兵科还真没有统一的制造标准,造出来的东西好也罢坏也罢,有就行,再加上这到武备库中间又是一大串的流程,大明特色的每个环节都伸一伸手,这种情况只能说是毫不意外。

    “朕的子弟兵,就拿着这玩意上战场和鞑子们拼杀?”

    崇祯愤怒的声音都带颤音了,梁廷栋腿一软就跪了,有这个局面,他梁廷栋肯定是难辞其咎。

    “回陛下,臣听闻蓟镇,戚继光将军留了一支火器军在此,他们的火器武器配备均独立制作,后兵部可按照他们的标准制作!”

    这求生欲都快从梁廷栋匍匐的身躯里面溢出来了,崇祯也是无奈地叹口气。

    他本来就没打算动梁廷栋,但是兵部还是要象征性的罢黜几个人,杀鸡给猴看无非如此。

    “武备库长贪墨无度,明日给朕拖出去打五十板子,罢黜免为庶人。”

    崇祯略一思考就定下了猴子的扮演人选。

    大明的武备如果一直这样也不是个事,北方的边军再怎么自产武器都不如在京师专门成规模的生产多,中间运输上的克扣,军头的倒卖也得算进去,最后到士兵手上的东西估计也就剩下锈死的刀和枪了。

    “梁尚书,朕问你,戚将军为何能打造出蓟镇军这样的高质量火器军队?按理说蓟辽之地常年征战,条件应比我们兵科京造严苛许多,你们兵科怎的反不如人自造的火枪火炮?”

    这问题,崇祯心里自己就有答案,但是他想让梁廷栋自己亲口说出来。

    “回陛下,微臣斗胆,以为是用于制造武备的开支不足,上下一体,贪墨无度以至于浪费,武备疏忽职守,此皆因也。”

    崇祯点点头,梁廷栋基本上把明面上的问题该说完的都说完了。

    “那你知道该去做什么了?”

    梁廷栋感觉自己背后的衣服都被汗浸透了,他跪在地上连连点头称是。

    崇祯一拂衣袖,扬长而去,只留下慌的一批的梁廷栋在原地瑟瑟发抖。

    “你们不用担心制造耗资,朕去替你们想办法,下一季度朕不定期来武备库检查,若是再像今日这样,我想梁尚书你应当知道是什么结果。”

    武备糜烂这件事,可谓是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只不过是多重矛盾集中在一块爆发的结果罢了。

    首先是匠户制度,一代为工世世为工,朝廷给的待遇是一年不如一年,天灾人祸是一年比一年多,对工匠们的剥削也是一年强过一年,这玩意严重影响了工匠们的生产积极性。

    别管造出来的玩意好不好,只要有了,就没人来挑你的理,更何况这个兵器到底有没有还处在有和没有的二相性当中,顶上的人想让它有它就得有,想让它没有就让它没有。

    崇祯知道这个问题,他现在手头上的事务多如牛毛,和其它的问题比起来,这个武备糜烂反而算是一件小事。

    东厂现在少了魏忠贤,多少带点群龙无首,锦衣卫被东厂打压惯了,现在处于半停摆状态。

    这东厂和锦衣卫就像是崇祯的左右眼,没了它俩,崇祯对下面群臣的态度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问题是时间不等人,天灾更不会等人。

    它们可不会等崇祯慢悠悠地收拾完这烂摊子才来。

    毫无预兆的西北蝗灾开始了,急报像雪花一样飞到崇祯的宫中,需要拿来赈灾的银子是一批接着一批地往西北分发,这也是杯水车薪。

    而底下的群臣们除了党争竟然拿不出来一个像样的主意,这气的崇祯牙根都痒痒的。

    西北赈灾需要五百万两,天启给崇祯留下来的小金库仅有四百万,国库明面账面是一千万,实际上要给北方边军拨款五百万,西南平反两百万,仅剩下的三百万还需要给官员匠人发工资,掰碎了也就堪堪剩下个一百万两。

    没钱了,就算把崇祯卖了,也凑不出来这五百万两赈灾的银子。

    对于政治,崇祯的态度很明确,政治是上层建筑,为了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该举起屠刀的时候崇祯可不会手软,那些东南士绅平常苦一苦百姓,现在该轮到崇祯苦一苦他们了。

    “陛下万万不可,禁海乃是世世代代之杜绝倭患之法,若一开海,势必祸乱无穷啊!”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周延儒,他现在也顾及不上什么东林不东林,党争不党争了,在崇祯把开海说出来的一瞬间他就明白了崇祯的心思。

    开海意味着海商合法化,意味着天牢里关着的那些私自通海经商的士绅们之前做过的事其实是符合律法的。

    但是崇祯怎么可能会让这种事情发生,权力永远是没错的,那错的很明显就只能是关在大牢里的那帮人了。

    这些东南士绅手上虽然没什么权力,但是有的是钱,每年都要上下打点花上不少银子,他们私自做海商的是一本亿利,不少人家里藏着不知多少银两,只要上下一打点还是能活下来的。

    毕竟私自下海不会判死刑,最多抄没违法所得,东南士绅手上还握着不少的通商资源。他们一出来就能恢复这些资源,接着盈利,俗话说得好,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崇祯这一条,完全没打算给这些东南士绅留活路。

    我不能错,那错的人必须通倭了,甭管有没有,是不是,就是通倭了,通倭是要夷三族的,夷三族还要抄没全部家产。

    周延儒都不敢再想下去了,他看着坐在大殿之上的那个少年天子,这少年天子的脸上写满了平静,似乎根本不知道这一句话会造成多少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读书人的特有情操在提醒着周延儒,要他冲上前去阻止崇祯。

    天牢里关着私自下海的犯人零零总总也有一千人了,对这一千人里面除了渔民的态度,崇祯很坚决。

    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抄来的家产全部充公。

    所以面对周延儒的劝阻,崇祯缓缓开口。

    “周卿所见,陈腐之言,惯例就是对的吗?东南倭患,朕看就是封海做出来的。”

    这下群臣更是倒抽一口冷气了。

    崇祯疯起来,连自己爷爷的爷爷的脸都敢啪啪啪的一阵乱抽。

    “封海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禁绝倭患,但实际上呢?我大明防海连绵不绝,如此长的线该如何防备”

    看着群臣你瞪着我我瞪着你的样子,崇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继续说道。

    “朕回去深切的反思,东南事何以百年不平,其根源就在海禁也!”

    禁海本来是为了隔绝子民们与外界的联系,让海外飘摇而来的倭寇没有立身之地,好让东南的官府也能第一时间察觉。

    但沿海的渔民需要下海打捞鱼作为生计,海商需要出海牟利,东南的士绅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禁他们也不愿意。

    这一点从倭寇的成分里面崇祯看的清清楚楚,在倭寇里大部分都是大明自己的人,是活不下去的海商和沿海的官员相勾结,有的倭寇甚至专门为了平账而来,一波平账自己还能拿到不少好处。

    连沿海的村落居民对他们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的,甚至有很多居民自愿扎堆成为海盗村。

    这种情况下一味的海禁而不考虑任何现实情况只会让现实变的越来越糟。

    真的要瓦解他们,就要从他们的内部下手,开海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他们的人员支持,由官商介入,让私商在不至于被饿死的情况下喝点汤,这样一来私商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至于那些被抓起来的东南士绅,崇祯只能先一步送他们去死了,以通倭的名义。

    周延儒的脸色极其精彩,一阵青红一阵白,这时候朝廷中有几个明事理不那么迟钝的人也反应过来这一下的杀伤力有多大了,他们的脸色跟着周延儒一起变的十分精彩。

    “朕意已决,诸君无需再议。”

    崇祯拂袖而去,宣告退朝的钟声到来。

    这是崇祯登基以来第一次行使自己做为君王的权力,他知道自己这一出手就是几千条人命。

    这朝会上的群臣们一蒙一蒙的,不少人没反应过来崇祯目前的真实意图,还以为是少年天子缺钱想接着从东南手里拉出来一批。

    还有一个人听明白了崇祯的意图,那人是东林的大儒,刘宗周,和周延儒不同的是,他不相信崇祯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狠心,一上台就要杀的人头滚滚。

    其实周延儒也是半信不信的态度,想要杀人手上得有一把刀才行,但现在东厂和锦衣卫共同处于半死不活的境界,崇祯手里还没有一把像样的刀。

    朝臣们心怀鬼胎地各自下朝去了,养心殿内的崇祯眯起了眼睛。

    他崇祯何尝不知道自己手里现在没有一把像样的刀

    章文被自己派去西南找秦良玉顺带考察西南军情去了,王承恩去东厂暂领魏忠贤的职务还回不来,王琪又给自己扔去北方找皇太极去秘密和谈了。

    东厂的重新建立需要一些时候,王承恩现在还没能完全驾驭东厂,根据最新的可靠线报,东厂想要恢复往日的职能还至少还要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崇祯手边正好是缺人的时候,想抠个人做事都抠不出来那种。

    崇祯头正疼着呢,这两天伺候他的小太监又把奏折递上来了。

    “皇爷,宫外又来消息了,说是让皇爷尽快打开看。”

    “没看见我在休息么”

    崇祯没好气的说道,给那小太监吓得往地上一跪,又是如同捣蒜一般磕头。

    “好了好了,你下去吧。”

    朱振若在养心殿里闭目养神的时候时常会忘掉自己现在是皇帝的身份,这个养心殿就像他切换人格的领域一样。

    忍着头疼,他打开奏折看了起来。

    刚看到第一行字,朱振若的眼神就是一亮,越往下看他越拍手叫好,到最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有道是,想吃奶来了娘,下了雨送伞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这刚还在想办这事的人选,这人选就送到朱振若脸上来了。

    好一个天助我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