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备战
幸亏刚下过大雪,各家屋顶上全是积雪,倒是不用担心乃蛮人向城内射来火箭。
在城墙后首的预设位置上,几台巨型投石器正被紧急组装起来,瓮城内的各种建筑正在一间一间被拆掉,变成巨石,一些运到这些投石器旁边,一些则被运到城墙上,准备作为投掷工具。
在城墙的箭楼上,凉州卫的士兵正一台一台给巨大的床弩安装弓弦,这种床弩需要六七名士兵才能操作,可以将三尺长的巨箭射出超过四百步,专门用于狙杀敌方将领,破坏敌方的发石设备,即使是七八境的高手,也很难抵挡如此巨力的一击。
一批又一批的马匪正在急匆匆地赶来,在经过短暂动员以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答应了守城的要求。
杨一平对这些马匪的资料了如指掌,心里也早作过预案,他安排着把这些马匪的队伍打散,以三人为一组进行重新混编,开始安排分墙段进行巡逻,而超过三境以上的高端战力刚被集合起来,作为总预备队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
只要是不涉及到杜西川的事情,俞不凡的脑子都很正常,尤其是这种危机时刻,他深知杨一平对凉州的情况最是熟悉,所以对于杨一平的建议,他无条件进行了采纳!
得益于张卫年与杨一平的坚持不懈,这些年中,虽然凉州城从未经历战争,但是凉州城里的人都未忘记自己时刻处于危险的边缘,危机意识被刻进了每一个人的骨头之中。
虽然所有人的人都小心谨慎,但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没有人一个想着要逃,对许多人来说,凉州已经是最后的家园,一旦没有了凉州城,天地之大,再无他们的容身之所。
每个人都在沉默着做事,许多似乎从来没有露过面的人也一个一个地出现了,他们默默加入了各种组织和队伍之中,开始为凉州的保卫战做准备工作。
在杜西川将整个谈判过程作简要汇报之后,梁中野和俞不凡等人连忙赶到主城墙边去察看瓮城内的情况,见到极境堂的人得确在快速拆卸帐篷,不由得都松了口气。
解决了极境堂这个大隐患,凉州城防守中的最后一块短板也消失了!
梁中野对杜西川的表现赞不绝口,杨一平自然也是赞同,就连俞不凡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跟着叹赞了几句。
一旁的云境却在听着田九对他的进行详细的汇报,当听到耶律保保正在找人的时候,他立刻问道:“你可看清楚了,那个刘咏晴真的不是他们要找得人吗?”
田九摇摇头:“绝对不是,两个人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根本没有相似之处。”
云镜居然叹了口气:“那真是可惜,如果那个刘咏晴是格格就好了,倒是可以让我们拿来做些文章。”
田九摇摇头:“绝无可能,我与那个刘咏晴说过话,她是典型的大渊女子,连口音都是,不可能有西夏皇室的血脉。”
云镜想了想,又问道:“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找格格只是极境堂的一种借口,真正的目标就是刘咏晴呢?”
田九还是摇头:“还是不可能,理由很简单,两个人的长相差得实在太远了,远到随便看一眼便知道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云镜点点头,安排道:“发动家族的所有人成员,清查最近进入凉州城的所有女子,看看有没有与画中人相像的,如果有,我们要马上控制起来。”
田九连忙遵命。
在确认极境堂的人确实打算搬走以后,梁中野、俞不凡和杨一平抓紧安排战术。
梁中野最擅长的便是守城,几十年在五散关的守城经验让他对每一种战术都熟悉无比,俞不凡虽然有点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但是基本战术素养没有问题,再加上一个对凉州城无比熟悉的杨一平,三个人形成了很强的优势互补。
总体来说,战场形势是对凉州城有利的。
乃蛮部落最擅长的,便是弓箭和骑兵,但现在是攻城,再加上积雪的影响,马匹的优势被严重限制,弓弦也因为过于寒冷而导致弹性下降,射程受到影响,进一步削弱了乃蛮人的优势。
而且凉州附近一直坚持坚壁清野,附近没有巨木也没有巨石,乃蛮部族无法制成大型攻城器械,甚至无法制作回回炮或者巨型投石机,即使制作出来,这样的寒冷的天地里,想要挖取攻城时投掷用的巨石,同样的是非常困难。
虽然有两门火炮,但是乃蛮部落对于操炮并不熟练,只要在晚上往城墙披上冰甲,炮弹也难以发挥作用。
最严重的是,乃蛮部族远道而来,根本没有准备足够的御寒之物,在缺乏抵挡物的野外,一个晚上的冻伤,就可能带来严重的战斗减员。
相对而言,凉州固守坚城,御寒条件好上许多,再加上凉州本来就是为了应付围困战而建立的城池,各种防御的设计非常完善,唯一的缺限是护城河中没水,起不了实际作用,但是城墙披冰,又成了新的优势。
乃蛮部族唯一真正的优势在于兵力,这次前往凉州的总人数接近七千人,其中有战斗能力的超过三千,而凉州城内短期可以动员的兵力却只有一千余人,当然如果有需要,后续可以动员更多的力量进行守城。
即使是一比三的防御战,梁中野等人也很有信心,毕竟他们占据坚城,地利优势明显,这要是再输了,五散关以后都不用守了。
而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乃蛮部族后面还会不会出现新的更大的部族,如果他们源源不断地攻来,凉州这样的孤城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光,到那个时候,可就是末日了。
云镜突然道:“几位大人,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俞不凡立时道:“现在大敌当前,自是需要群策群力,云伯父若有什么好主意,务必说出来,让我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