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嫁反派 > 第110章 周唐番外(下)

第110章 周唐番外(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四)

    唐不离从小被当做男子养大, 玩遍京城受尽追捧,招猫逗狗惯了, 一向不遵循什么男女大防。

    饶是如此,她也觉得那脑子一热的挑逗离谱得很。

    为何要亲周蕴卿?

    为何要跑?

    为何一回想起周蕴卿当时的望过来的眼睛,她就尴尬得想哐哐撞墙?

    唐不离不是个擅长逃避的性子,她决定同周蕴卿解释清楚,将此事彻底揭过。

    第二日取写好的《词义》感悟,唐不离留下来多说了两句。

    “昨日那样……是我不对,我就想逗逗你,看你是否真的如你说的那般心性坚定。”

    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其他心思, 唐不离颇为豪爽地拍了拍周蕴卿的肩, “反正你一个大男人也吃不了亏, 别放在心上。”

    周蕴卿被拍得悬腕不稳, 笔尖在宣纸上顿下一个明显的墨渍。

    他淡然地换了张纸,“嗯”了声。

    见他依旧是那副置身事外的平静,唐不离如释重负, 眉开眼笑道:“那这样说清楚啦!以后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谁也不许再提此事!”

    说罢拿起已写好的功课, 哼着小曲心满意足归去。

    一切仿佛又回归了往日的悠哉快乐。

    若有懂文墨的贵女做东设宴, 唐不离便会带周蕴卿一同会客, 给不学无术的自己充当门面。

    可唐不离未曾想到, 寒门中人没有闲钱附庸风雅, 读书作文时周蕴卿尚能游刃有余,一旦涉及高门贵胄的礼仪便现了原形。

    仆从端来漱口的茶水,他却一饮而尽, 连奉茶的婢子都掩唇取笑起来。

    周蕴卿坐在衣着光鲜的贵人之间, 显得格格不入。

    唐不离最是护短, 她带过来的人,怎能允许旁人取笑?

    她喝退了奉茶的小婢,回府之后,便下定决心教周蕴卿品酒煮茶。将来他若真能入朝为官,跻身上流,也不至于被人轻视取笑了去。

    怎奈周蕴卿酒量奇差,才饮了半杯就上头,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唐不离在被迫听了他一个下午的《本朝刑律案典》后,头疼欲裂不知身处何方,只好决心放弃教他品酒,转而专攻茶道。

    她手把手教他宦官人家的应酬礼节。

    品茶之事周蕴卿倒是学得极快,不出一旬便能辨出各色茶种优劣,以及宴饮时的烹茶之道。

    唐不离喜欢看他煮茶的模样,风流蕴藉之态,赏心悦目得仿若真正的世家公子。

    然而好景不长。

    周蕴卿很快得知并非唐府正经的书吏,他日日抄录、撰写的东西,是唐老太君布置给孙女的功课。

    “乡君曾许诺,不会让我做违反道义之事。”周蕴卿义正辞严。

    “我不想抄书,请你来抄,你情我愿之事如何算违反道义。”

    唐不离对周蕴卿钻牛角颇为不解,“难道我不想做菜,请个厨子做菜,你也说我违反道义?”

    “修身明礼,怎可与口腹之欲相提并论?”周蕴卿固执道。

    唐不离说不过他,有时候她真是受不了这小郎君的古板冥顽。

    “不帮就不帮,干什么冷冰冰训人?”她拧眉嘀咕。

    两人的第一次争执,以不欢而散告终。

    (五)

    祖母病了。

    老人家突然晕厥的时候,唐不离正在瓦肆看百戏。从满头大汗的仆从嘴里得知消息后,她只觉脑中嗡的一声,天崩地陷。

    赶回府,老太太刚服了药睡下,唐不离直到现在才有机会仔细审视这个坚忍的老妇。

    原来,祖母已经这样老了。

    她鬓发银白,脸颊没了往日

    的富态红润,躺在榻上都看不出身形起伏的轮廓。这个中年丧夫又丧子的强悍妇人,捱过半生风霜,以一己之力撑起偌大的唐公府,却倒在了年迈体衰的诅咒之下。

    有时候,被迫长大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老太太病了,府中诸多大事都压在了唐不离肩上,焦头烂额。

    她也是自己掌事了才明白,唐公府没有实权,维持府中上下庞大的开销实属不易。

    偏生她不懂事,就连养一个抄书的书生都恨不能一掷千金。

    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生平第一次有了害怕的东西,她害怕祖母和梦里一样会撒手离去。

    “乖孙,这几日苦了你了。”

    唐老太太轻抚着孙女的脸颊,虚弱叹道,“自你祖父大去,我独自一人将你父亲拉扯大,看着他入朝为官、娶妻生女。后来你父亲病逝,儿媳也随着去了,我又将你拉扯大……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来得及给你定门好亲事,风风光光看着我的孙儿出嫁。”

    祖母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苦涩的药香萦绕,酸涩了唐不离的鼻根。

    “祖母松龄鹤寿,不会有事的。”

    唐不离搅着汤药,涩声道,“只要祖母能好起来,抄多少书、多少经文我都愿意,再不弄虚贪玩。”

    “好孩子,有你这句话祖母就放心了。”

    老太太目露慈爱,慢慢地道,“你比不得那些有父母兄弟撑腰的官宦子弟,以后切记要安分守己,再不可和外男任性胡闹,授人以柄……明白么?”

    唐不离知道老太太是听说了周蕴卿的存在,故而出言提醒。

    她心中酸涩,用力地点点头:“孙儿明白。”

    老太君生病,府中捉襟见肘。唐不离打算留下那些忠厚老实的仆从,其他下人能遣散则遣散。

    其中,自然有周蕴卿。

    七夕鹊桥相会,传闻这日将心愿写在天灯上,便可顺着银河传达上苍。

    唐不离于望仙楼设宴,邀请了虞家兄妹一同放天灯祈福。

    她将周蕴卿也带了过去,一则写一百盏祈愿灯需要大量人力,二则今日过后,她就不能再资助周蕴卿了,算是告个别。

    画桥之上,唐不离执着火烛,将写好的天灯一盏一盏点燃。

    每点一盏,她便在心中祈愿祖母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起风了,来不及点燃的天灯被吹得满地翻滚,手忙脚乱间,忽见一双指节修长的手从身后伸来,替她拢住了险些熄灭的火烛。

    周蕴卿什么话也没说,捡起地上吹落的天灯,递给她点燃。

    两人无声配合,天灯如萤火飞向天际,汇成橙色的光河。

    “周蕴卿。”

    唐不离还是开了口,抠着雕栏的边沿道,“我以后不能留你抄书了。”

    周蕴卿转过头看她,似乎不解。

    风吹动他泛白的衣袍,仿佛下一刻就要乘风飞去。

    “反正……反正你不喜欢我弄虚作假,我也不喜欢受人管束,不若好聚好散。”

    唐不离一口气说完,不知为何,没敢看周蕴卿的眼睛。

    她骄傲惯了,直到此刻也不愿承认自己捉襟见肘的落魄。

    她很想再说点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第二日,唐不离置办了笔墨纸砚并一套古籍,连同碎银仔细包装好了,去给周蕴卿送行。

    干净的房舍中翰墨飘香,周蕴卿背对着她,如往常那般在墙上书写赋文。

    “周蕴卿,你收拾东西走吧。”

    唐不离清了清嗓子,将怀中的包裹轻轻搁在案几上,“这些东西送给你,权当是我们相识数月的饯礼。”

    周蕴卿笔走龙蛇,飘逸的行书渐渐变成行草,力

    透纸背。

    他那清隽的身躯中,似乎有暗流在激迸翻涌,化作翰墨一泻汪洋。

    “周蕴卿,我走了!”

    唐不离加大了声音,见男人不语,她又干巴巴补充道,“你以后,会很有出息的!”

    周蕴卿依旧没吭声,只是垂头在疯狂地写着策论,行草已变成了狂草。

    白纸剥离,飘落一地,他浑然不觉,继续在墙上书写。

    唐不离等了会儿,猜想他大概是不会开口说话了,撇撇嘴垂头离去。

    直到唐不离的脚步声远去,周蕴卿才像是年纪失修的机括般猛然停下。

    早已干枯的毛笔分叉开裂,如杂乱的野草般顿在墙上,留下硕大的一抹枯笔。周蕴卿的眼睛孤寂而沉默,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站在未完成的赋文前,久久没有继续。

    写不出。

    他写不来。

    枯笔坠在地上,他后退一步,徒劳地捏了捏鼻梁。

    (六)

    周蕴卿走了。

    空荡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整洁,唐不离的饯别礼仍安静地躺在案几上,除了他自己的两套衣物和笔墨纸砚,没有多带走一样东西。

    唐不离望着那篇未完成的狂放赋文,满墙墨迹戛然而止,没由来惋惜。

    她要应付的事着实太多,很快将周蕴卿抛诸身后。

    渐渐的,那抹青色孤冷的身影在她心中淡去了痕迹。

    没多久,祖母托人多方打听,做主给唐不离定了一门亲事,求娶之人是太傅之孙陈鉴,据说是个孝顺懂礼的世家子弟。

    唐不离不想嫁人,担心自己如同以前梦见的那般嫁给一个徒有虚名的酒囊饭袋,可架不住老太太时日无多,想看孙女出嫁的心愿。

    “太傅之孙,想来家教甚好,应该不是梦里那个辱骂摄政王的蠢货吧?”

    唐不离思忖着,随即反应过来,拍了拍案几,“唐不离你想什么呢?那么荒唐的梦,怎么可能应验!”

    何况本朝天子尚在,根本没有什么摄政王。

    如此一想,唐不离勉强安了心。

    中秋,虞灵犀大病了一场,唐不离特意登门看望。

    听闻她与陈鉴定亲了,岁岁有些怔愣。

    “阿离定亲大喜,我本该高兴。”

    岁岁瘦了些,但依旧不损她颜色分毫,轻声道,“不过听闻陈鉴此人多情狂妄,声名不正,还需三思才是。”

    很快,岁岁的话就应验了。

    那日助岁岁去花楼查探消息,迎面撞上了几名油头粉面的世家公子,其中就有唐不离的未婚夫陈鉴。

    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一想到自己要嫁给这样的人,想起梦里自己无辜受累、卑微求人的下场,唐不离便气不打一处来。

    反应过来时,她手中的长鞭已朝陈鉴劈了过去。

    陈家咽不下这口气,以“有失妇德”唯由,当众与她退亲。

    一时间,唐不离“母老虎”“女霸王”的诨名流传开去,沦为笑柄。

    唐不离本人并不在意,谁敢当着她的面取笑,她便用鞭子抽谁,绝不吃亏。

    她唯一担心的,是祖母会失望。

    “抱歉,祖母。”

    唐不离跪在榻前,低下了头,“孙儿又将事情搞砸了。”

    “不怪你,乖孙。怪祖母识人不清,被人诓骗。”

    老人家笑呵呵扶起孙女,安慰道,“那样不干不净、表里不一的后生,不要也罢!即便乖孙不抽她,祖母也要替你抽他!”

    意料之中的训斥并未到来,唐不离猛然抬头:“真的?”

    “真的。”

    老太太抚了抚唐不离的束发,慈爱道,“及时止损,

    乃是幸事。”

    唐不离眼眶一酸,紧紧地拥住了祖母。

    这个外刚内柔的老人还是没能撑过严寒的冬日,于雪夜安然阖眼,驾鹤西去。

    唐不离的天塌了。

    (七)

    老太太下葬后,唐不离的心也仿若缺了一块。从此世间再无人为她遮风挡雨,她只能自己磕磕绊绊学着长大。

    仆从来问她,后街房舍中那一整面墙的墨迹该如何处置。

    唐不离才想起来周蕴卿留下的那半篇赋文,道:“重新刷白便是。”

    仆从领命,唐不离又唤住他:“等等。”

    仆从转身,唐不离想了许久,叹气道:“别管了,留着吧。”

    她也不知要留着这面墙作甚,或许那满墙狷狂的文字中有镇定人心的力量,又或许……仅仅是因为涂抹掉太过可惜。

    那篇赋文旁征博引,气势磅礴,若写完,定是万世传颂的杰作。

    ……

    唐不离没想到,周蕴卿高中探花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来找她。

    莫非,周蕴卿是回来炫耀报复的?

    毕竟她当初自恃矜傲,赶走周蕴卿的语气太过直白了当,不够圆滑委婉,容易伤人情分。

    对方是前途无量的朝中新贵,而她则是家族式微的落魄孤女,除了扬眉吐气的奚落外,她实在想不出周蕴卿还有别的理由登门。

    越想越心虚,她索性让管家将府门关上,避不见客。

    然而已经晚了,探花郎立侍门外,非要见她一面。

    唐不离没有法子,只好强撑气势,硬着头皮出门见他。

    探花郎一身红袍,面如冠玉,长身而立,没有丝毫不耐。

    不可否认,有那么一瞬,唐不离被他脱胎换骨般的俊俏清朗惊艳到。

    她很快收敛心思,戒备道:“你想干什么?”

    她不惜用凶巴巴的语气掩饰此时的心虚忐忑,周蕴卿有些讶异。

    然后他缓缓拢袖,清朗道:“乡君资助深恩,周某没齿难忘。今衣锦还乡,特来拜谢。”

    说罢行大礼,一躬到底。

    恭敬的态度,给足了唐不离脸面。

    唐不离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满腔戒备化作茫然。

    周蕴卿说的每个字她都听得懂,但组合在一起,她却是不懂了。

    她当初资助他的那些银子,他不是没带走么?何来的资助深恩?

    (八)

    周蕴卿锋芒初露,成了新帝麾下的红人。

    即便是状元郎初入朝堂,也得从翰林院编纂做起,唯有周蕴卿直接提拔去了大理寺。

    他是个节俭到近乎苛刻的人,常年只有春秋两套官服以及几套会客的常服轮换着穿,不穿坏绝对不裁剪新的。

    是以新帝赏赐的珍宝以及朝廷发放的绫罗无福消受,一应差人送去了唐公府,美其名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那些绫罗绸缎都是宫里的上品,着实好看,然而唐不离也着实难安。

    她几次想拒绝,周蕴卿只有一句:“我用不上,乡君若不喜,可变卖赠人。”

    总之,就是不愿收回去。

    唐不离实在忍不住了,问道:“你为何要对我这般好?难道就因为,当初我花钱雇你抄书?”

    周蕴卿顿了顿,从书卷后抬起眼来,道:“乡君每月命人悄悄赠予纸墨书籍,助我科考及第,此等大恩,周某铭记于心。”

    “每月……纸墨书籍?”

    唐不离终于发现了不对:周蕴卿报恩……似乎报错人了!

    然而真正资助他的人,会是谁呢?

    唐不离思来想去,只想到了一人。

    “是我以你

    的名义做的。”

    昭云宫,美丽的皇后娘娘含笑端坐,告诉她,“我不是和阿离说过么,周蕴卿这个人非池中之物,可得好好供着。”

    (九)

    虞灵犀似乎早就预料到周蕴卿的风光,以唐不离的名义资助他,有点替好友牵红线的意思。

    唐不离惴惴难安,总觉得自己是个冒领了恩情的小偷。

    有好几次,她想将真相托盘拖出,告诉周蕴卿:资助他的人,并不是她。

    然而每次看到周蕴卿那张沉默可靠的脸庞,她的喉咙就像是堵住似的,说不出口。

    她开始贪恋,开始害怕,当初风风火火、敢爱敢憎的清平乡君,变成了一个踟蹰不定的胆小鬼。

    周蕴卿身边始终没有女人,连端茶送水的婢女也无,空荡冷清。于是唐不离学着做糕点和羹汤,偶尔给忙得顾不上吃饭的小周大人送点温暖。

    这是她唯一能为周蕴卿做的,只有如此,她才能抵消那心底的愧疚与挣扎。

    终于在烧了两次厨房,糕点硬邦邦险些噎出人命后,周蕴卿终于委婉地告诉她:“乡君不必勉强自己做不擅之事,如常便好。”

    他越是通情大度,唐不离便越是内疚。

    既然自己没有洗手作羹汤的天赋,那邀请周蕴卿去望仙楼用膳,以酬谢他这些时日的照顾总不是问题。

    用过膳,周蕴卿礼节性地送唐不离归府。

    两人骑马并驾,慢悠悠行着,不知怎的,就去了当初周蕴卿住过的后街客房。

    推开门,尘灰自房梁簌簌落下,斜阳照射的墙面上,峥嵘的字迹犹清晰存在,诉说笔者胸中的恣意汪洋。

    “这篇赋文千古难得,为何没写完?”

    唐不离抱臂站在墙边,问道。

    周蕴卿与她比肩而站,想了想道:“心不静。”

    “为何不静?”唐不离好奇。

    在她眼里,周蕴卿是那种天塌下来了,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的冰人。

    周蕴卿没有回答,解下腰间的细长银鞘,拔-出一看,不是匕首,而是一支笔。

    他竟是随身携带笔墨!唐不离再一次被书呆子折服。

    周蕴卿站在满墙墨迹前,略一沉思,便开始补写赋文。

    他写得很认真,悬腕垂眸,仿佛在做一件极为神圣之事。夕阳的暖色打在他的侧颜上,镀着金光,七分清俊也被衬托出了十分。

    他是这样的坦荡清正,清正到令天下宵小汗颜。

    唐不离张了张嘴,再也忍不住了,鼓足勇气道:“其实,当初资助你笔墨书籍之人,并不是我。”

    良久的寂静。

    完了完了。

    唐不离瞬间泄气,慌乱地想:书呆子嫉恶如仇,最厌弄虚作假之人!一定恨死她了!

    (十)

    “那个……抱歉啊,瞒了你这么久。”

    唐不离没脸再面对周蕴卿,匆匆丢下这句话便往屋外冲。

    “我知道。”

    周蕴卿清冽的嗓音传来,将唐不离的脚步钉在原地。

    她转过身,睁大眼道:“你说什么?”

    “我知道那些东西,并非乡君所赠。”

    周蕴卿总算落完最后一笔,转身看她,“我登府拜谢那日,乡君眼里的惊讶不像作假。想要查明此事,并不费工夫。”

    “你竟是那么早就知晓真相了?”

    唐不离百思不得其解,“那为何不拆穿我?”

    周蕴卿收回笔,平静道:“乡君帮我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何况当初为我解围,教我礼仪酬酢,雪中送炭提供吃住照拂的,的确是乡君,不是吗?”

    何况,清平乡君惴惴难安,想尽法子回赠他的模样,

    的确有趣。

    这是他心底的秘密,永远不会说出口。

    一番话说得唐不离百感交集,一颗心仿佛从崖底直飞云霄。

    霎时间,世界都仿佛亮堂起来。

    这个男人,真是该死的古板,该死的诱人!

    唐不离那颗招猫逗狗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她心脏砰砰直跳,只有一个念头:她想将周蕴卿不近人情的清冷外壳剥离,逼出梦里那副面色绯红、礼教崩坏的模样。

    “小周大人没有妻室吧?”唐不离向前一步。

    惊异于她话题转变如此之快,周蕴卿略一怔愣,随后诚实点头:“不曾。”

    “你如今可是香饽饽,那么多权贵想与你结亲,为何不肯?”

    唐不离又向前一步。

    “不喜。”周蕴卿答。

    “那些给你说媒之人都快将门槛踏破,你定是很苦恼。”

    “是。”

    “我亦苦于媒人纠缠,既然我们所烦之事是同一件,何不联手?”

    “如何联手?”

    入套了。

    唐不离再向前一步,几乎贴着周蕴卿的胸膛,骄傲笑道,“我们成亲,堵住悠悠众口,如何?”

    周蕴卿略微绷紧身形,垂眸看她。

    唐不离从斜阳入户等到余晖收拢,直至嘴角的笑几乎快挂不住了,也没等到周蕴卿的回答。

    (十一)

    唐不离睁着一双疲青的眼,在榻上辗转了一夜。

    她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大概被拒绝了。

    她婚事不顺,连退亲都被退过了,被拒绝一次也无甚大不了的……

    可拒绝她的是周蕴卿哪!一想起书呆子那张无动于衷的脸,她便心塞。

    罢了罢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还不如去看看别的树杈。她好歹有个乡君的头衔,姿色也不差,还怕招不到赘婿不成?

    唐不离握拳安慰自己,一个鲤鱼打挺起身,片刻,又颓然栽入被褥中……

    还是心塞,没劲。

    浑浑噩噩过了半日,便听侍从笑着禀告:“乡君,小周大人来了。”

    唐不离倏地从椅中站起,见到那道熟悉清俊的身形跨进门来,她又慢慢坐了回去,抱臂哼哧道:“你又来作甚?”

    “周某回府思索许久,昨日乡君所问……”

    “打住!”

    唐不离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恼羞道,“你昨日拒绝一次已是够了,本乡君并非死缠烂打之人,你不必登门再羞辱一次。”

    闻言,周蕴卿眸中掠过一丝讶异。

    “我何时拒绝了?”他问。

    一见他这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唐不离便压不住心火,色厉内荏道,“你沉默不语,不就是回绝的意思吗?装什么无辜。”

    周蕴卿没有辩解,只是将手中的卷轴打开,哗啦啦铺平在案几上。

    那卷轴足有四五尺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唐不离本不想理他,又实在好奇,斜着眼瞥着卷轴道:“什么鬼东西?”

    “婚书及协议。”

    周蕴卿简洁道,“我并非不愿,只是不善言辞,不如写下来。”

    唐不离心脏倏地一跳,盛气凌人的语气也低了下来,吭哧道:“所以你昨晚上,就在写这个东西?”

    “是。”

    周蕴卿道,“结亲并非儿戏,需约法三章。”

    什么呀!

    不相信她就别成亲,还整什么协议……这么长的卷轴,这么多的字,哪是约法三章?起码得三百章了吧!

    “拿来我看看!”

    唐不离踱过去,俯身看着卷轴上的小字,念叨道,“夫周蕴

    卿,妻唐不离……”

    才念了两行,唐不离便脸颊发热,瞪他道:“八字没一撇,谁是你妻?”

    便跳过前几行,从正文开始:“婚前男赠女嫁妆不少于万贯,婚后无论何种理由,皆不可收回;婚前女之家产,为女方独有,婚后无论何种理由,男皆不可挪用;婚后男有不妥失仪之处,女可训导,男不得反驳;婚后当相敬如宾,不允和离纳妾,如若执意违犯,男净身出户……”

    唐不离从头扫到尾,又从尾扫到头,发现不对劲。

    “这协议上,为何只约束了男方?”

    “这种事,本就是女方吃亏。”

    周蕴卿顿了顿,继而道,“何况,我已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句话,咬字极轻。

    唐不离并未听见,仍捧着协议研究,狐疑道:“这东西,不会是哄人的吧?”

    天下哪有掉馅饼的事?哪有男人毫不图利,愿将家产私财、乃至话语权全交给妻子掌控的?

    “此卷有公章,受律法庇护,自然不会作假。”

    “你还找府衙公证了?哪儿?”

    对于钻研律法、铁面无私的小周大人来说,做一份诚意满满的结亲协议当做聘礼,并非难事。

    他向前一步,从唐不离身后伸指,点了点卷轴最末尾的红章:“这里。”

    他的臂膀从身旁掠过,清冽的嗓音落在耳侧,唐不离顿时耳根一麻,忙臊着脸起身道:“好了好了,我相信你了。”

    周蕴卿直身颔首:“若无异议,请乡君签字。”

    两人的名字并排落在卷轴末尾,按上鲜红指印的一瞬,唐不离恍若做梦。

    “所以,我们就算定亲了?”她喃喃道。

    “理论上是,不过三书六礼,断不会少。”

    周蕴卿看了许久,方极为珍视地卷起卷轴,双手递给唐不离,“结发为夫妻,还请乡君多多照拂。”

    唐不离接过卷轴抛了抛,复又稳稳接住,得意道:“看你表现,若待我不好,本乡君是能让你净身出户的!”

    “当然。”

    周蕴卿垂眸,遮住了眼底轻浅的涟漪。

    若唐不离此时抬眼,就该看到冷若冰山小周大人眼底,是怎样明朗的笑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